启明1158第1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2260


将平海军水师变更番号为北海水师,驻地三分,分别是辽阳行省的复州港、中直辖新设的天津港和山东的宁海州港。
将威海军水师变更番号为东海水师,驻地三分,分别设立在灭宋之后的临安港、泉州港和流求大岛上的新设港口。
新设立的水师就命名为南海水师,驻地一样是三分,分别设立在广州港、钦州港和琼州港,足以威慑整个南海地区。
这是未来的新建的水师编制之后的安顿,有利于捍卫整个明国的海疆,并且控制海上航路,维护明国的海上经济利益。
就目前来说,明军的水师港口数量不大,复州一个,宁海州一个,泉州一个,广州一个,苏咏霖觉得这样规模的水师尚且不能很好地维护明国的海上经济利益。
也不利于筹建一支强大的可以维护明国海上商业利益的海军。
未来海上贸易真的做了起来,说不准也是需要将海上贸易航线的关键节点给拿在手里建设成为军港,用以维护明国的海上贸易利益的。
那就必然需要一支配备强悍火炮的强大水师在海面上纵横驰骋,劈波斩浪,陆权帝国的古老传统必须要开始向大洋之上转移了。
而现在,控制江南国对外贸易的港口、进而控制江南国的对外贸易命脉,再进一步掌控江南国经济的命脉,这就是明国现在要做的事情。
林景春出发之前,将财政部的精英们聚在一起和苏咏霖一起开了个会,商量如何全面控制江南国的经济。
苏咏霖便提出了一些看法,然后由财政部的精英们进行补全,最后整理出了一套大家认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逼迫沈该签订关税条约当然不是仅仅为了那点关税。
那点关税算什么?
还不到明国每年贩卖私盐给江南国赚取的利润的零头。
但是关税的作用不止于此。
林景春是打算用各种限制打压江南国本国商人的利润空间,让他们陷入资金周转不开的困境,然后引入明国商业势力,也就是财政部下辖的明国商业国家队。
用明国国家队购买或者强行购买江南商人所掌握的商业资源,大批量吃进江南国的优质商业资源,以此达到逐渐控制江南国经济命脉的目的,从经济上完成对江南国的把控。
收取关税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行动计划绝不仅仅止步于收取关税。
===一千一百七十五
公厕很伟大===
明国走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路线,经济命脉如今都掌握在国家队手里。
民营商业当然不是没有,苏咏霖没有不允许个人经营商业,只是规模小,且普遍存在于餐饮住宿和小商品行业之中。
关键的领域和一些新兴领域现在都在国家队掌控之下,所以明国国营经济的规模确实很大。
很早以前,通过国家队把持的对江南国的私盐贸易就做的很不错。
现在国家队控制的各商业门类也经营的不错。
比如目前民间大批量所需的农具、农业用牲畜繁衍、肥料、织造等等行业,
都是明国国营状态。
农具行业的本质就是钢铁冶炼。
在过去钢铁冶炼效率、质量、数量都不足的情况下,盐铁官营的确坑苦了百姓,以至于他们吃不起昂贵的盐,冬天也因为缺乏农具而不敢随意翻土,不能冻死蝗虫卵,以至于酿成虫灾。
明国建立之后整理行业,
梳理钢铁冶炼,
重新整顿农具销售,
将质优价廉的铁农具引入民间,在全国各县设国营农具铺,直接面向农民们发售高质量的各类农具,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工匠们成功点亮炼焦技术之后,明国钢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虽然目前炼焦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开,高质量钢铁的产能还不高,但是这也就是迟早的事情,未来不单单是军械,农业用具也能实现高质量钢铁化。
另外农业用牲畜的繁衍和肥料的制造也是明国国营状态。
耕牛、驴骡之类农业用牲畜的繁衍和销售是财政部下辖牲畜司在全面控制。
他们在全国各个行省都设立分部进行专业的耕牛、驴骡的配种和繁衍,将一切流程化、科学化,以提高产量,压低成本,让利于农民。
肥料更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而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堆肥是农民们比较普遍使用的肥料,牲畜的粪便和人粪便都是重要的原材料,
过去就有民间豪强通过粪便收集制造肥料发大财的,
甚至某些地方还有垄断势力——粪霸。
粪霸的存在让当地人连拉屎都拉的不自由。
而明国建立之后,重视农业生产的朝廷很快在苏咏霖的安排之下对全国堆肥的情况进行摸底,
然后提出了肥料国营计划。
这个计划很有意思。
因为这个计划还能牵扯到明国的卫生革命和军队的火器需求。
卫生革命是苏咏霖非常关注的一点,
中国古代也不是不讲卫生,大一点的城市都有很好的卫生条件,有公共厕所,有专门人士清理粪尿,且不允许随地大小便,发现了就要打屁股之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