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9/2260


而张栻的计划还不仅仅如此。
他似乎还打算通过掌控的军队控制杭州城,一旦发现杭州朝廷的官僚们打算润,他就会发动兵变控制杭州,把全体杭州朝廷的官僚们控制住,等待大明军队南下接收这群废料。
这样一来,苏咏霖感觉就不是南下打仗的,而是南下接收货物的。
这群废料本身只有被杀掉肥土的价值,但是他们当官那么多年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张栻的目标就是让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一文钱都带不走。
他们全体都要接受大明的公审,该处决的处决,该流放的流放,该劳动改造的劳动改造,一个都不能放过。
张栻果然是个好同志!
苏咏霖暗自夸赞。
真要能办到这一点,灭宋之战张栻起码能拿到前三的功劳,之后在大明朝廷里给他安排个实权官职不成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杭州朝廷能够完美控制五万“心向大宋”的军队,就真的能挡住苏咏霖的兵锋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明军的战斗力和宋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明军现在最大的敌人不再是宋军,而是大自然。
所以,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要摧毁杭州朝廷仅剩的军事力量,还要成规模成体系的摧毁江南土地上根深蒂固的地主士绅阶层与他们的关系网络,将一切摧毁,发动干脆彻底的革命与清算。
所以张栻的所作所为还真的挺重要的,真要让那群废料润到国外,指不定啥时候又要回来祸祸大明子民。
所以对于张栻那边请求大明水师进行协助的方案,苏咏霖也予以批准,命令驻守泉州的东海水师全面配合张栻,封锁海岸航线,力求将试图润走的官僚们和他们的家眷以及民脂民膏全部拿下。
大明的天罗地网已经编织的差不多了,而在如此恐怖的威慑之下,杭州朝廷却在张栻为他们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怡然自得。
张栻声威大震之后,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敬佩,权力大增。
而为了拖延这帮家伙润走的日期,给自己多番布置争取时间,张栻又拜托苏长生充分发动他经营多年的情报网,给杭州朝廷编织一个信息茧房。
用比较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将沈该、周麟之等人的耳目全部戳瞎,然后偷梁换柱瞒天过海,让杭州朝廷以为明国的工程成功了,但是没有完全成功。
因为工程成功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杭州,引发了杭州官僚们的极大震恐,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加快准备逃跑计划了。
张栻就希望苏长生可以协助他散布一些消息,说明国的工程貌似成功,但是没有完全成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处理,南下远远不可能那么快,目前也没有任何明军南下的迹象。
能拖一些时间是一些时间,张栻需要足够的时间协调周至的军队和自己这边的军队。
更重要的是,他要确定自己能够拿到杭州城的兵权。
===一千三百一十九
“大宋最后一个忠臣”===
二次明宋战争之后,杭州军队方面一直都是兵力三分,沈该、周麟之和张栻各自控制一部分军队,把持杭州朝廷的生命线。
沈该控制的军队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有最好的待遇和最好的装备,也有不错的训练,且直接掌控杭州的各项防务,控制着杭州中枢的路线。
可以说杭州城的控制权一直都在沈该的手里,张栻和周麟之虽然各自掌控两万军队,但是因为他们自己也身处杭州城,所以沈该对他们还是有绝对的领导权。
很显然的是,沈该不会轻易交出杭州兵权,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是他权力的绝对保障,而且沈该还有一个玉石俱焚的计划,会在极端状况下把杭州彻底焚毁。
张栻不能让这个计划被沈该下令启动,他要把这个计划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不能掌握,也不能让这个计划把基本维持繁华状态的杭州给毁掉。
三百个大的起火点,是真的可以让一座城池陷入火海之中的,而若要救火,则要付出十倍人力,那太危险了。
所以他一边争取杭州兵权,一边拜托苏长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那三百个起火点。
张栻紧锣密鼓的筹备自己的夺权计划,而另一边,现在这个状态下,沈该其实处在极大的不安之中。
一方面他不知道明军是否已经决定南下和什么时候南下,一方面对于是否要启动逃跑计划处在模棱两可之间。
他不敢抵抗明军,不想死,与此同时又不想轻易放弃巨大的权力。
且部分官员对于如何处理那位一直在“生病”的江南国主赵惇的问题上与他有一些分歧,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有些人希望赵惇去死,但有些人觉得赵惇不能死在他们手上,否则他们叛臣的名号就坐实了,这对他们很不利。
周麟之强烈建议润之前把赵惇处理掉,不能让赵惇落在苏咏霖手里,以防止苏咏霖知道他们是怎么对付赵惇的。
而张栻就和周麟之唱反调,坚决反对处理掉赵惇,而建议把赵惇留在杭州城,不管城池能守多久,他都会在城破之际点燃赵惇房间的火焰,将他活活烧死,让赵惇的死轻而易举的算在明军头上。
这样他们就没有任何责任了,最多是逃跑者,算不上叛逆。
周麟之对张栻始终不信任。
或者说不能接受张栻和他平起平坐甚至比他高一点的地位,对他是生理意义上的反感,现在看张栻和自己唱反调,这种反感更是无法遏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9/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