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3/2260


大宋是不是要完蛋了?
明军是不是要南下了?
现在招募军队勤王救驾还有没有意义之类的。
南宋的体制会最大程度地培养出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经过利弊权衡,很快就得出了一些结论。
比如明军一定会南下,大宋真的要完蛋了,明国会彻底占领江南,他们都会被彻底清算。
所以唯一的生路就是赶快逃跑!
仍然听命于杭州朝廷的这些地方官员们几乎没有人选择勤王救驾,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收拾一下搜刮来的金银细软,赶快带着家人往南跑,绝对不要回头。
官位不要了,权力不要了,尊荣不要了。
要命。
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
南宋的体制除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外,也会培养出少数书呆子和愚忠之辈。
严州建德县县令刑荣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愤怒。
他认为江南国已经是明国的属国,且素来没有不尊敬明国的行为,明国却依然不愿意放过江南国,这是严苛、暴虐的行为。
于是他烧毁了江南国的旗帜,重新打起了宋的大旗,散尽家财招募士兵,要带兵前往杭州勤王救驾,和明军决一死战。
婺州兰溪县县令狄子真获悉杭州惊变,痛哭流涕,咬牙切齿痛恨明国的残暴。
于是他遣散妾室、仆人,散尽家财,与家人招募士兵,组织军队,准备北伐杭州,勤王救驾,和明军决一死战。
处州通判牛元化得知杭州惊变,心下大为痛苦。
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之后,他决定散尽家财招募军队,北上杭州和明军决一死战,以此显示大宋的英雄气,让明国人知道大宋还有忠臣。
在地方官员普遍拖家带口向南逃跑的档口,倒也不是没有人逆流而上。
可惜,只能说他们这些逆流而上的人是勇敢的,只是出发点就未必那么符合他们自己的想法了。
而且少数几个人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大局,他们的“北伐行动”从一开始就不在明军眼中。
周至麾下一部明军游骑兵就把最先试图进攻杭州的建德县令刑荣组织的军队击垮了。
一群筋疲力尽的步兵在没有任何防御的情况下被明军游骑兵捕捉到了,结果是如何的,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剩下的几支勤王军也很快被周至部下防御各交通要道的明军守军吃掉了。
人家送上来了我不能不吃,这要是都不吃,未免太对不起他们费尽心力赶过来的努力了。
这些人的勤王行动没有给明军带去任何威胁。
随着苏咏霖于洪武八年八月初六率军抵达长江北岸并且开始渡江,明宋第三次战争、也是最后一次明宋战争正式开始了。
第一兵团主力和第七兵团主力在张越景和赵玉成的率领下分别展开了雷霆骤雨一般的军事行动,苏咏霖率军渡江之后,也迅速整合军队,向杭州方向疾驰勐进。
因为建康府和镇江府在二次明宋战争之后就割让给了明国,所以苏咏霖所部主力的渡江一点波澜都没有,非常高效快捷,大军于八月初八完成渡江,随后便一路南下。
苏咏霖在建康府召开军事会议,把军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走三条路线对东南之地展开疾风骤雨般的横扫行动。
右路军从建康府出发,攻击太平州、池州、徽州,最后进攻衢州,然后抵达信州,在信州与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的友军会合,两部合二为一,向南进攻福建路邵武军。
左路军从镇江府出发,进攻常州、江阴军、平江府、嘉兴府,然后抵达杭州府。
中路军由苏咏霖亲自率领,从建康府出发,进攻广德军、湖州,然后抵达杭州府。
左路军和中路军在杭州府会合周至、张栻所部军队,补充兵力,再编制,然后再次兵分两路。
再编制之后的左路军从杭州府出发,进攻绍兴府、庆元府、台州、温州,然后南下进攻福建路之福州。
再编制之后的苏咏霖亲自率领的中路军将从杭州府出发,向南直接进攻严州、婺州、处州,然后继续向南,杀入福建路建宁府。
左中右三支大军杀穿两浙地区之后,就直接杀入福建路。
右路军突破邵武军之后,直接进攻福建路的汀州。
左路军给攻占福州之后,向南进取兴化军,解除泉州的危险。
中路军击破建宁府之后,将继续向南进攻南剑州,然后进入漳州,左路军和右路军也要在漳州和中路军会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3/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