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0/2260


明国对杭州城的掌控是全方位的,除了军事占领,还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控制,尤其是经济方面,明国掌握得更加彻底。
杭州城内的丝织手工业、酒水贩卖、米粮贩卖、铁器贩卖、食盐贩卖等直接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方面的一些经济活动被苏咏霖下令优先回复,尽快让杭州城恢复秩序。
既然恢复,那自然是按照明国的方式来恢复。
首当其冲下手的就是盐价,明国的杭州官府直接下令把杭州盐价下调至明国中都水准,将超高盐价一拳打到底,直接惊呆了苦于杭州超高盐价的杭州百姓。
他们一开始是不敢相信,但是真的有人用低廉的价格买到食盐并且带走之后,一股疯狂的抢购食盐热潮在杭州爆发了。
或许他们不熟悉明国的官府,担心着只是明国官府安抚人心的临时举措,所以只是暂时的低价,将来还要恢复原价,所以整个杭州城内都出现了极为热烈的抢购食盐狂潮,其规模甚至比购买米粮的队伍还要庞大、疯狂。
而对于这样的情况,苏咏霖的应对方式是调动更多食盐进入杭州市场,彻底满足杭州百姓抢购食盐的欲望,让他们不得不相信明国的低盐价不是计策,而是一贯以来的方针。
盐,真的就是这个价,杭州朝廷也掌握着极高的食盐储量,只是它就是卖那么贵,它需要食盐来赚钱,而大明不需要。
虽然大明建国以来真的一直都在用两国的食盐差价大量赚取利润,南宋的铜钱荒愈演愈烈的背后原因之一,就是明国的私盐贩售。
但是洪武八年年初,苏咏霖就下令要求财政部盐司结束对江南地区贩卖私盐赚取高额利润的行动。
他将盐司相关部门官员调回,且将十支食盐贩售队伍抽调出来,结束贩私盐赚钱的任务,派往泉州、广州两地,专人专用,以其丰富的商业贸易经验协助十分缺乏人手的林景春布局大明的海外贸易策略。
盐司执行了朝廷命令,其下属队伍全部召回,结束了某种意义上盐司属于强力部门的历史,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民政部门的状态之中。
其实盐司如此运行八年之久,为朝廷提供极为丰厚的财政收入,算得上是劳苦功高,也在财政部中拥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和话语权,盐司甚至是财政部侍郎的直属部门。
一朝结束使命,失去了相关的职权范围和权力,财政部内部倒也不是全然不当回事。
不过苏咏霖比较有先见之明,提前有准备,把盐司相关负责人调往泉州、广州负责在林景春身边办事,然后换一批人执掌新的盐司,一波流解决掉了这个本来会有些麻烦的问题。
到底是一个给朝廷带来如此庞大收益的部门,一朝结束使命,想要让所有人、尤其是盐司当中的人就那么简单的认同,倒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是苏咏霖的威望显然比盐司要大得多。
尽管如此,苏咏霖也得知财政部内部有一些官员对这个决定有点看法,觉得苏咏霖不用那么早把盐司的使命终结掉,完全可以等到彻底灭宋之后,多赚一点钱也是好的。
盐司贩私盐的行动给大明朝初期紧张的财政争取到了极大的缓和空间,为大明朝的诸多行动提供了财政支持,甚至某些行动的财政支出全赖盐司贩私盐所得。
现在国家财政充裕了,就要把这个功勋部门肢解掉?
未免不太合适。
为此,苏咏霖深深的感到了惯性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强力部门对朝政格局的影响力,这更加促使他决定尽快完成全国统一的使命,准备以庞大的威望对国内来一次更加彻底的整风运动。
同时,在今后强力部门的设置上,他觉得应当更加谨慎小心一些,权力不能随意授予,更要严防一些利益联结的现象。
为此,苏咏霖召开财政部的会议,发表了一些措辞严厉的讲话。
===一千三百三十九
复农政策===
盐司贩私盐的行动固然赚取了大量财富,为大明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在明国已经决定南下覆灭江南国的情况下还要对江南维持旧有盐价的行为就不太合适了。
苏咏霖严厉批评了一些财政部官员的想法,将这种看法摆在明面上大加批判,认为他们在经济工作和革命目标的问题上走错了路,并且要求他们作出深刻检讨。
江南民众也是大明国民,也要得到一视同仁地对待。
“不要因为一个赚钱的点没有了就哭天喊地仿佛世界末日,朝廷要做的是开源与节流,而不是剥削!逮着盐往死里捞钱,欺负老百姓,很有快感吗?
这是封建旧王朝才会去做的事情,是赵家王朝才会去做的事情!我们不是旧王朝旧官僚,这种事情要是做了,就是严肃的性质问题!”
苏咏霖很生气,话说得很严重,当时这一波给财政部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一名财政部员外郎被革职,十几个有复兴会身份的官员遭到了复兴会内部处分,在全国复兴会组织中通报批评,财政部盐司也被公开提出批评。
只能说苏咏霖还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和绝对的权威,所以他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直接决定了杭州百姓能够买到十分便宜的盐,结束他们十分痛苦的高价买盐历史。
经过一系列的折腾,盐价终于回到了它本该回到的位置上,加诸于食盐身上的苛捐杂税被苏咏霖全面取消,这一关乎民生大计的必需品结束了剥削的罪恶使命。
然而苏咏霖对于这一切依然不太满意,他还有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
只待明军席卷江南。
当明军整编完成三分之二的时候,也是洪武八年八月上旬快要接近中旬的时候,杭州百姓终于意识到食盐买不完,不管他们买多少,杭州官府总能拉来更多的食盐填补空缺。
所以说,食盐的价格恐怕真的已经降到位了,不会轻易变更了。
对于这个事实,杭州百姓的情感非常复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0/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