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7/2260


整个过程并不凶险。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他们面对大明爸爸的突然翻脸,显得手足无措,惶恐不安,但是明军并未大量杀人,而是要求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主动配合明军,不要反抗,这样就能保住性命。
除了极少数感觉不对拔刀抵抗的人,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不敢反抗的。
敢于反抗的人太少,被明军三两下解决掉,而剩下的人在这些人被杀死之后,便也就直接跪在地上求饶了。
两天之后,汪古部和塔塔儿部就全部成为了历史名词。
大明又多出了六十五万左右的俘虏。
连带着本次战争获取的二十五万左右的战俘,总共获得口众超过九十万。
而且汪古部和塔塔儿部这两个部落可不像林中部落联盟那群穷鬼一样,那么多部众,加在一块也只有三十万牛羊马。
他们富的流油,广有财产,头人们个个都是草原巨富,明军为此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牛羊马。
这场行动因为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过于拉跨而几乎没有流血,明军顺利达成了战略目标,苏咏霖为此十分高兴。
===一千四百三十六
草原上会遍地飘扬大明国旗===
根据战前的战略规划,对于这大量的俘虏,明政府会进行甄别。
这第一步就是将林中部落联盟的俘虏和汪古部、塔塔儿部两个部落的俘虏分开来。
林中部落联盟的全体俘虏和汪古部、塔塔儿部两大部落的上层性质恶劣,全员恶人,必须要进行严肃的处理。
具体策略就是挑选其中的生育适龄女子编入明国户口当中,然后送到各个边远地区和当地的光棍们婚配,帮助他们组建家庭,增加边境地区的人口和稳定程度。
没办法,明国各个边境地区生活环境恶劣,就算是愿意响应国家号召迁居到边境地区的居民们也多数不愿意前往这些苦寒之地屯垦定居。
愿意定居到那些地方的多数都是在历次战乱中失去家园和家人的穷困单身男子,他们看中了边境地区优厚的移民政策,所以愿意前往。
而女性则大多数不愿意前往边境地区定居。
边境地区的“移民实边”政策是必须要推行下去的,为此,苏咏霖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能改善边境地区的人口结构。
最后辛弃疾提出来可以从北伐战争中获得适龄女子,将她们挑选出来,编入国家户口之中,分配到边境地区和光棍们婚配,让他们在当地繁衍生息,如此就能解决问题了。
辛弃疾为大家打开视野之后,林景春紧随其后提出分配完成之后多出来的部分俘虏还能做为招募民众定居边境的特别条件,继续招募更多愿意定居边境的单身男子,继续移民实边。
愿意定居边境屯垦建设的单身男子,不仅享有十分优厚的边境定居政策,还能享受政府安排的配偶。
原来边境地区居民不仅免税五年,还能享受政府送地送房子送农具送牲畜的政策,算是直接帮着在边境免费安家,拎包入住。
现在甚至政府还分配配偶。
想来便能够吸引更多单身穷困男子主动前往边境地区定居,增加边境地区的人口数量。
不仅现在的问题可以得到极大改善,未来西域重新拿下之后,也能以此吸引更多的内地因为战乱而出现的单身男子前往边境居住,和驻军共同居住,繁衍生息,逐渐将当地彻底变成华夏本土。
之前这样的建议也只是建议,但是现在却是可以真正实行的政策了。
适龄女子剥离之后,这一部分甄别出来的俘虏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明国建设边疆地区和各地水利工程交通的重要劳动力。
他们会在劳动中幸福美满的度过一生,没有任何怨言的成为建设大明的砖瓦,在大明未来建设边疆地区的行动之中,他们都是“重中之重”。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省钱。
毕竟大明出动民夫进行工程建设是要实打实的支付真金白银的。
另外就是汪古部和塔塔儿部两大部落内部遭受残酷严重压迫的底层牧民及其家庭。
明国将会把他们甄别出来,以家庭为单位制造户籍,纳入明国户口当中,给予明国国民身份。
他们拥有丰富的放牧经验,会在未来成为大同行省北部牧区畜牧业的主要劳动力,和未来北上的汉人牧民一起杂居,生活在一起,共同为大明的畜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苏咏霖为此出动大量官吏和复兴会员前往草原,协助当地军队安排处置这庞大的俘获人口。
对于林中部落联盟的俘虏们和汪古部、塔塔儿部两大部落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处理相对简单,就按照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就可以了。
而对于数量广大的底层牧民来说则相对复杂一些,但是难度也不大。
这里头的主要原因就是两大部落被明国打服、收下当狗之后,由于贸易的昌盛,明国边境地区的民族矛盾大大缓解,双方不再进行战争,转而用商贸代替战争进行交流。
随之而来的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和平,以及两大部落始料未及的内部阶级矛盾的大大加强。
为了获得更多的牛羊牲畜和各类草原特色手工制品和明国交易、赚取高额利润,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头人们从铁血战士化身和绅,一个两个都打起了赚大钱的主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7/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