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5/2260


不得不说,平清盛的担忧不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苏咏霖的理论学说的确在日本上层社会的年轻一代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其中真的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洪武政论》的认同者。
这些认同者认为苏咏霖说的很有道理,他们认为儒家文化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需要改变,需要做出变革。
他们出于对苏咏霖所创立的功绩的认同,进一步开始认同苏咏霖挽救时局的思想,进而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
苏咏霖厉害就厉害在掀翻了占据中原的异族政权,恢复了汉家统治,这在儒家文化圈内是一种了不得的创举,是绝对的英雄,是曾经的正朔宋国都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他理所当然享有天然的正统地位。
可是这位传统视野之下得国极正的正统帝王却在他的着述中否定了儒家文化,转而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此。
与高丽一样,日本上层统治阶级的年轻人和少量老人中,出现了一批思想上倾向于苏咏霖着述的人,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世界,进一步产生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思考。
但他们的数量很少。
大多数日本统治阶级的人还是对苏咏霖的思想持否定和恐惧态度的。
明白人认为这种思想能毁灭掉的绝对不仅仅是金国这一个异族王朝,或者或苏咏霖就没把异族与否放在眼里,他所着眼的,是整个时代的规则,他们恐惧于此,所以反对这本书。
而大部分人反对这本书则主要是反对苏咏霖否定儒家文化的内容,认为苏咏霖数典忘祖,不配做中华之主,中华文脉断绝,已经不是他们心中的中华,等等等等。
反正话说得很难听,甚至已经有人喊出了中华文脉已经毁于明皇、当由我国继承继续发扬之类的。
这种言论自然不会进入真正的明白人的眼界里,明白人还是更担心苏咏霖的理论会摧毁他们压迫剥削民众的根基。
平清盛所器重的嫡长子平重盛在阅读了洪武政论两卷之后,十分忧虑的对平清盛建议彷照高丽,在日本国内封禁这本书。
“此书把世间道理都讲通透了,寻常人等还好,但凡是稍微对现实有所不满的人,尽管不会做明皇做过的事情,照着上面所说的蛊惑人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并非不可能。”
平清盛自己也对此感到十分的忧虑。
“你说的对啊,虽然让他们反对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可能以此蛊惑愚蠢的人联合而成强大的势力,进而来反对我,事后他们成了我,我却要成阶下囚了。
明皇此书把道理讲得太通透,完全不做任何保留,又怎么能大规模流传呢?听闻明皇在大明国内将此书公开贩售,既然能远渡重洋抵达日本,想来也能去往任何一个国度,明皇到底想要干什么?”
平重盛对此无法评判,但还是坚决请求平清盛封禁此书,以免此书广泛流传,酿成不可预计之灾祸。
平清盛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封禁洪武政论,并且集中收集国内此书,集中焚烧,严禁私下里流传、交流,一旦发现,必然进行严惩,绝不姑息。
封禁命令传达之后,洪武政论的确在明面上绝迹了,但是私下里的流传是不能禁绝的。
一些公卿人家如果想要暗中藏匿一本书,平清盛就算是千里眼顺风耳,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为此,平清盛还是不放心,而平重盛就为他设计,利用日本上层文化人圈子里所流传的思想,为平清盛塑造一座金身。
即明国摧毁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神州大陆已经不复存在,更兼高丽和南越李氏都被明国摧毁,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日本是唯一传承了正统中华文化的所在地,中华文化正统现在只在日本了。
而这一理论的绝佳住注脚,就在于大量南宋和高丽逃人的抵达。
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和财富,也带来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知识,且投靠平清盛,正好可以对得上这种说法。
平重盛建议平清盛把自己打造为儒家文化的拥趸、中华文化正统保护者的身份,利用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大肆宣扬这种思想,为自己提高身价,获得传统文化圈子里的文人的支持。
如此不仅可以压制洪武政论在思想上的威胁,更能对冲掉皇族和贵族势力圈子中反对自己的人的势力,使得他们因为平清盛“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而左右为难、投鼠忌器。
===一千六百四十二
一个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国家===
平重盛的建议给了平清盛全新的思路。
他非常喜欢这个策略,大喜,采纳了平重盛的建议,于洪武九年便开始了这样的宣传。
他开动舆论机器,大造舆论声势,一边攻击苏咏霖的明国政权和《洪武政论》,一边宣扬自己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
那些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为了获得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经济待遇,也愿意为平清盛造声势,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做资本,与平清盛政权互惠互利。
他们遵照平清盛的意愿,以自己进士的身份所带来的荣耀光环大量与日本皇族、贵族群体中的汉文化仰慕者交际,建立友情,为平清盛政权背书,创造有利于平清盛的舆论环境。
进士这个头衔在儒家文化圈是通行无阻的金字招牌,是进士,那就是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特别贵族,为人所尊崇。
日本国权贵们同样尊崇南宋和高丽的进士,尤其是南宋进士,那是进士金字塔的顶层,进士中的进士,那就更容易受到追捧了
如此一番折腾下来,加上平清盛政权的推波助澜,皇族和贵族的势力被平清盛拉一派打一派,颇有四分五裂的趋势,无法集中在一起握成拳头以反对平清盛。
他们讨厌平清盛,但是对于得到了大量南宋进士拥护的平清盛,他们也感到很为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5/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