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7/2260


于是苏咏霖果断决定号召世界革命者对麻嘉国进行万里驰援。
当其时,苏咏霖已经没有了任何有权力的职位,但是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处不在。
在他的号召下,国家领袖辛弃疾下令大明强大的海运系统承接苏咏霖的命令,进入全面战时状态,停止一切商业行动,全面转运武装革命者和物资准备前往麻嘉国支援革命。
在他的号召下,革命者国际联盟主席赵玉成向整个联盟当中的全部革命组织发去号召,号召他们全部武装起来,武装保卫麻嘉国革命政权,与反动势力战斗到底。
阿尤布王朝和十字军结成的反动联盟军汹涌而来的同时,来自于大明、占城、真腊、三佛齐、古尔、花剌子模等十数个国家的数万志愿革命者也行动起来了。
共和二零三六年年底和共和二零三七年上半年,一共有八万多武装革命志愿者在大明海运系统的协助下成功抵达麻嘉国,并且得到了大明充分的武器协助和军事训练协助。
他们与麻嘉国当地的革命者联合起来,组成国际联盟革命军,与反动联盟军展开殊死战斗,在长达一年的作战中,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争夺,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拉锯,牺牲者无数。
面对拥有优秀指挥能力的腓特烈一世、理查一世和萨拉丁等人,他们一度落入下风,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志愿革命者抵达麻嘉国参加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麻嘉国的革命政权。
各国革命者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结成了真正的革命友谊。
这场斗争最终以共和二零三七年七月苏咏霖抵达麻嘉国作为最终转折点。
时年五十六岁、被尊为世界革命领袖的苏咏霖得知战况不利的消息,意识到绝不能让麻嘉国的革命政权被颠覆,于是决定亲自出击。
他带着跟随他而来的五千多大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年轻革命者抵达麻嘉国的时候,整个革命联军都沸腾了。
他们举着象征革命与大明的苏咏霖亲自设计完善的革命者国际联盟盟旗,汇聚成鲜艳的红色海洋,欢呼雀跃着迎接苏咏霖的到来。
苏咏霖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者们见面,与他们握手,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称赞他们。
随后苏咏霖开始办起了正事。
他以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对原先编制较为混乱的革命联军进行改组,将他们编成五个革命纵队,有较为严密的上下级指挥系统。
革命联军的不惧牺牲、悍不畏死且誓死完成命令的优势开始充分体现出来。
具体体现在无论来自什么地方的革命者都愿意无条件听从苏咏霖的指挥,无论让他们执行什么任务,他们都愿意执行,不惧生死。
原先革命联军内部的一切争端都消失不见了,苏咏霖的一句话,比什么都有用。
在苏咏霖的号召下,改组之后的革命联军五个纵队从两个方向发起反击,三战三捷,一举扭转了一年多以来的战争颓势。
最后在圣城决战中,苏咏霖带来的五千精锐作为绝对主力,在战场僵持期决死突击十字军中央核心,一举打穿了十字军的中央军阵,将十字军彻底击溃。
十字军的溃败影响到了原本占据优势的萨拉丁的军队,萨拉丁一看不妙,立刻投入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支援十字军方面。
但是这支精锐的战略预备队被主要成员由花剌子模人和古尔国人组成的革命军第一纵队中途拦截,死死拖住,拖到了战争结束。
萨拉丁和十字军兵败如山倒,在此战中被革命联军消灭了超过四万人,前前后后又有约十七万人被俘获,逃走的人并不多。
这场关乎世界历史的战争结束了。
反动联军彻底覆灭,革命联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功捍卫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政权。
随后,在民主共和国的首都,苏咏霖喊出了革命到底、绝不松懈、决不放弃、绝不饶过任何一个剥削者的宣言,号召世界革命者们继续革命,直到把剥削和压迫彻底毁灭于这个世界为止。
革命力量全面西进!
解放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们!
摧毁一切反动势力!
革命到底!绝不停止!
随着苏咏霖的号召,受到战争胜利鼓舞的各国革命者们再次沸腾了,红色巨浪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这场战争之中,反动联军的重要领导人腓特烈一世受了箭伤,又急又气,遂在撤退途中一命呜呼,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好巧不巧的,反动联军的另一个重要领导人理查一世也在战败大撤退的途中不慎跌入水中,就那么很倒霉的淹死了。
连续失去两个重要领导人,十字军残部发生分裂,在撤退的途中还发生了内战,主要部分又被追击而来的革命联军打败、俘获,大部分人都没能逃走。
反动联军另外一个重要领导人萨拉丁在大败之后、返回国内的途中生了重病,回到国都开罗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据说他在临死之前还瞪着眼睛,用标准的汉话喊着苏咏霖的名字,最后瞪着眼睛死去,死不瞑目。
反动联盟的三巨头经此一役,全部死去。
萨拉丁去世之后,阿尤布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发生了内战和分裂,萨拉丁的几个儿子争权夺位,幸存的重要将领也卷入其中,四分五裂。
内战一年之后,各方势力杀得筋疲力尽之际,共和二零三八年,阿尤布王朝内部的复兴会组织趁机揭竿而起,在开罗附近发起了革命,一战夺取了开罗,革命取得了开门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7/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