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2260


一来,建立最重要功勋、扭转战局的不是他,而是徒单克宁这位落难的皇亲国戚。
二来,这皇亲国戚很不受皇帝待见,是被发配过来的,要是被他抢了头功,皇帝应该也不会高兴。
三来,他给边境诸州府的命令是固守,而不是出战,徒单克宁贸然出战,违背了军令,有错。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个功劳被徒单克宁给抢去了。
必须要属于自己才可以!
于是孔彦舟抓住这个漏洞,派人去告诉徒单克宁,这一次他有功有过,功过相抵,让他继续严守边境,不得再次冒险。
然后转头就把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
孔彦舟十分熟练的施展自己的传统艺能,在敬嗣晖面前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还火速派人北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亮。
说他迅猛攻取曹州单州,迟滞了赵开山所部光复军向河东地区的进攻,又在之后的开封之战中成功阻挡光复军主力的进攻,并且成功反击,把光复军打败了。
他一战歼灭光复军超过五万,杀死光复军重要将领十数人,光复军受到重创,夹着尾巴亡命奔逃。
这一切都是他孔彦舟的功劳。
把功劳簿递上去之后,孔彦舟就喜滋滋的准备着受赏,然后享受无边无际的荣华富贵。
敬嗣晖对此不太在意,他只是要把开封府的宫殿造好,让皇帝住的开心,那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重要。
至于孔彦舟的功勋,自然会由皇帝来判断。
于是这一次大好时机之下对开封府的攻略,因为各种原因惨遭失败。
当苏咏霖在河间府与赵作良再次见面的时候,也几乎同时得知了赵开山败退的消息,对此感到十分惋惜。
“若是赵领帅能把粮道保护好,不至于被人钻了空子,想要拿下开封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而且一旦拿下开封,切断金国北方援助,就能极大地震慑南京路的金国边军。
到那时,金国边军一面是宋军,一面是光复军,有很大的概率会投降或者干脆逃跑,攻取整个南京路也不是不可能,一旦拿下南京路,就是背靠南国的形势。
以他目前和南国的关系,这样一来,等于后方就安稳了,后方安稳,他就能以南京路为基础,整顿军队,开始往关中进发,关中南有宋,西北有夏,东南又是光复军,三面临敌,行将崩溃。”
===二百九十二
相亲这档子事儿===
看着苏咏霖貌似一副惋惜的模样,赵作良忍不住笑了出来。
“难道雨亭真的希望他可以成功吗?”
赵作良还真的不相信以苏咏霖和赵开山目前的关系,苏咏霖会真心诚意的期待赵开山取得胜利,占据南京路,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
外人都看得出来苏咏霖和赵开山貌合神离,只是金兵的压力还在,所以双方保持表面上的和平,但是实际上早已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这种情况下苏咏霖如果依然期待着赵开山的成功,那真可谓是圣人再世了。
苏咏霖看了看赵作良,哈哈一笑。
“倒也不是完全不愿意,只是这样一来会让金宋夏三方互相牵制的局面被打破,关中是我目前无法染指的,我的目标是往北,所以我希望关中能被金廷稳住。
不管是赵领帅,还是宋,亦或是夏,我都不希望他们可以成功占据关中,任何一方成功占据关中都会造成局势大变,那一方势力发展壮大,而我未来的关中战略也要发生改变。”
苏咏霖最希望的是保持现状,在他收复燕云消灭金国主力之前,中原、关中一带的平衡局面不要被打破。
金国的地方势力还能坚持,南宋和西夏也不会随之扩张势力,赵开山更是像一条咸鱼一样躺在那儿躺着就好了。
这是苏咏霖最希望的。
虽然难度很大就是了。
但是眼下赵开山被逼着退回了老巢,恢复了之前的战略态势,这一点倒是符合苏咏霖的利益。
于是赵作良点了点头。
“话说回来,雨亭,你是真的打算在河北与金廷主力决一死战吗?”
“自然,否则我也不会花费那么多心思整编河北军队了,整编军队就是为了和金主决战,以我全力,将金军主力瓦解,直接进取燕云,夺回长城,建立稳固的北方防线。”
苏咏霖缓缓开口道:“夺回燕云之后,我就会整顿军队,往辽东进发,就算不能一口气吞了金国,我也要把他打到再也不能与我对抗的地步,彻底剪除金国的威胁,将之打回原形!”
赵作良皱了皱眉头。
“金国到底是大国,一战而胜之,恐怕难度颇大,不如徐徐图之?”
“再过几十年可能的确是这样,现在则不然,金国尚未建立稳固之根基,汉人、契丹人、奚人都未完全臣服,女真以小族临大国,一口气覆灭之,也并非不可能。”
苏咏霖捏紧了拳头:“我必然要覆灭其主力,而后直捣黄龙!”
“雨亭好大的气魄。”
赵作良忍不住的赞叹:“起事诸人,除了你,再也没有人有如此气魄和胆量了,金国何其强大,怎么会有人敢于一战覆灭之呢?”
“这并非是我的气魄使然,我也是做了很多调查的。”
苏咏霖笑着说道:“起事之前,我就把金国在中原的根基查了个底朝天,然后才选择山东起事,当前我所决定的一切,都是基于我的调查,并非是走一步看一步。”
“竟是如此?”
赵作良惊叹道:“雨亭早有了全盘决断?这种事情也能事先预测吗?”
苏咏霖点头。
“自然,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来,直到最后,只要大体上不偏离我的设想,就可以。”
“原来如此。”
赵作良还有些疑惑,但也是微微点头,问道:“那么直到如今,可有超乎雨亭设想之事发生?”
“当然有,我又不是神明,我也只是一介凡人,只是想得比其他人多一些而已。”
苏咏霖笑道:“比如岳丈来访之事,就让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但是细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甚至于说到了未来,我说不定都会为今日之决定感到庆幸。”
“果真如此,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赵作良满意地抚了抚胡须。
沉默了一阵子,赵作良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看了看苏咏霖,试探着开口道:“虽然最后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雨亭要不要提前和小女见上一面?”
见面?
苏咏霖一愣。
“这……见面的话……倒也不是不行,关键还是看赵小娘子的意愿。”
赵作良一说这话,苏咏霖的脑海里当时就出现了“相亲”二字,顿时一阵郁闷。
相亲这档子事儿,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大约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造成的社会氛围的改变,在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内,互有一定资产的两家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会开始在意结婚的男女双方的个人意愿。
家长会在定亲之前询问男女双方要不要在确定之前见一面,如果愿意,则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
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
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大家好聚好散,以后还能互相来往,不显得尴尬,也不至于乱点鸳鸯谱,让子女一生不幸。
多少增加一点幸福的概率。
当然这也不是一定的,双方都留有余裕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对于某些带有联姻性质的婚姻,再怎么相亲也无济于事。
比如当初苏咏霖没能成功的那次亲事。
看着苏咏霖略显尴尬的表情,赵作良哈哈大笑。
“雨亭难道担心会有女子觉得雨亭的样貌不佳吗?这一点雨亭完全不用担心,以雨亭的相貌,怕是不会有什么女子觉得不满。”
“倒不是这样的想法……”
苏咏霖摇了摇头:“如果赵小娘子没有什么意见的话,我自然是可以的,但愿我不会让赵小娘子太过于失望,想来她已经听过许多关于我的传言,不知道是如何看待我的。”
“光复军的英豪吧,外界普遍都是这样看待雨亭的。”
赵作良笑着点了点头:“那我回去安排一下,你们多少互相见一面,往后余生不出意外的话,就要朝夕相处了,不求相濡以沫,但求相敬如宾。”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勾起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好的。”
于是赵作良回到了临时的居所内,把这件事情和赵惜蕊说了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