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2260


反正他们的思想很陈旧,我打下来的地盘,当然我说了算,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这其中使用的手段就不好说了。
赵开山本身需要地方势力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产生的对他个人的效忠,用以扩大势力,扩大兵力,所以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在乎。
于是公田制度下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底层百姓利益的授田成了噱头。
看得到,拿不到。
光复军账目上的公田数量很大,但是也仅仅存在于账目上,白纸黑字写着,落到实处去看,就看不到,成了薛定谔的公田。
失地百姓望着土地望眼欲穿,但是给他们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逃难,要么进入光复军当兵吃粮。
土地是想都别想。
除了苏咏霖控制区执行了新农村政策,进行小规模的土地改革、维护了农民利益之外,整个起义期间产生的起义红利都被光复军高层、中层瓜分一空了。
高层吃肉,中层喝汤,底层连一点屑屑都吃不到。
这其中获得起义红利最多的是以赵家人为代表的获得军功的光复军军事集团,其次就是当地帮了忙的地主乡绅。
于是大量的土地就这样落入了光复军高层和地主乡绅手里,他们通过起义获得了更大规模的土地财富,个人财产迅速膨胀,个人幸福感显著提高。
然而光复军高层和基层之间的割裂也更加严重了。
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们除非运气好,立下军功被提拔为军官,还能分到一点边角料,其余人就只能流血流泪但是什么也得不到。
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点点饷钱、果腹都很难的食物,还有战死之后那点可怜的抚恤金。
民夫就更惨,除了一点食物之外,连钱都很难拿到手,还要为了运粮耽误自家的生产,得不偿失。
起义红利的分配没他们什么事情,加上参军待遇非常之差,很快,他们对于起义的热情就消耗殆尽了。
被赵开山那学了苏咏霖的表象但是学不到根子里的宣传口号激起来的热情就那么消散了。
而获得了好处的光复军军事集团还有地主乡绅们也沉醉于获得的巨大利益,喜欢上了奢侈享受,对继续前进兴致缺缺。
再加上赵开山惊为天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光复军就这样越走越慢,越走越吃力,越走矛盾越大。
赵玉成在感到迷茫的时候多次和苏咏霖写信交流,希望得到一些指点。
苏咏霖也抓住机会,多次提到他在起义过程中很注意给底层百姓分配起义红利。
参军的当然不说,给足饷钱和食物,立下军功还有额外的奖励。
对于帮忙运输粮食的民夫,有钱给钱有粮食给粮食,特殊时期财政周转不开,就用一种叫白条的东西来代替支出,将来白条可以用于抵税。
然后就是从女真人手里夺来的土地和户口都纳入统计,按家中劳动力数量给农民分配土地,登记造册,打造自己的经济基本盘。
如此才能给一支军队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撑。
后勤撑起来了,军队就稳住了,军队稳住了,地方政权也就稳住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总得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的付出不是毫无意义的,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利益惠及到每一个普通人,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起义怀有不间断的热情。
他们才会踊跃参军,拥护起义,保护起义成果。
当你把自身利益和数量极其庞大的底层百姓的利益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几乎站在了不败的立场上。
苏咏霖把这个道理拆开来,一点一点的讲给赵玉成听,希望他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当然苏咏霖的本意是让赵玉成学习,而没让他不顾实际情况一头热的就去实践。
结果赵玉成还就真的去实践了。
===三百零九
玉成还是太年轻了===
同样的事情让苏咏霖来做,他绝对不会在这种前提下对光复军进行贸然的改变。
这反动力量也太强大了不是?
而且革新力量几乎只有赵玉成自己,然后整个高层都站在他的对立面上,这怎么能行呢?
可是赵玉成没把本领学到位,就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实践之路。
赵玉成的确从苏咏霖的教导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了不少感悟,并且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光复军的问题。
这一分析,还真他分析出了不少问题。
于是他感觉自己可以尝试一下使用这些学到的东西,对光复军目前的诸多错误进行修正。
清丈田亩,统计户口,进行一次总的审查。
不仅如此,赵玉成还认为之前光复军的所作所为大失民心,为了尽快挽回民心,需要弥补之前所犯的错误。
他决定对历次战争以来所积累下来的战兵、民夫的死亡数字进行一个重新的统计,统计出来以后挨家挨户走访,询问他们是否拿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抚恤金。
如果得到了,那当然好,如果没得到,那就要进行补偿。
再有就是把之前赵秀业贪腐的案子重新审查一遍。
他觉得赵秀业一个人折腾不出来那么多事情,背后肯定还有更多贪腐公款、损害光复军公信力的人,要全部揪出来,一起处决掉。
光复军走到如今,需要给自己减减肥,扔掉一些不需要的包袱,然后才能继续往下走。
否则不需要金兵来攻打,光复军自己就要把自己打败。
“光复军能一路走到如今,少不了百姓的支持,没有百姓的支持光复军就不能发展壮大,所以光复军必须以民为本!”
赵玉成把这句话总结出来,当做自己的执政纲领,要以此行事,全面整顿赵开山统治时期混乱的光复军军政财系统。
这对于光复军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是对于光复军的各级领导层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担任各军军官、监军的与会人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赵玉成这么搞到底是心血来潮还是随口一说。
本来他们以为赵玉成的所作所为是心血来潮,小孩子忽然间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所以玩一玩,并不会来真的。
所以他们没有明确反对。
但是随着赵玉成调集军中善于算数的人才组成了一个审查账目、人员名单的小组,他们才意识到赵玉成可能是要来真的。
这小子不是开玩笑的,他是真的要搞事情的。
赵氏宗族们就有点着急。
他们私下里汇聚一堂,就这件事情进行商议,会议主持者是赵开山的“首席智囊”、选锋军统制官赵祥。
赵作良被驱逐之后,赵祥就是赵开山身边最受信任和倚重的人,对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有着相当清晰的认识。
公田制度虽然在大家看来只是一张废纸,但是毕竟全体决议通过的制度,是被大家承认的,如果说赵玉成硬是要拿这个制度说事儿,大家也的确没什么办法。
而且以此来治罪也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说你犯罪了你就是犯罪了,要治你的罪你也必须要承认,否则就是抗命,问题更加严重。
在不能快速废除这个制度之前,它始终是一把悬在所有人脑袋上的剑。
赵祥的面色很差。
因为他自己就利用手中权势掠夺了近三万亩属性上属于公田的良田,大大扩充了家资,成为家族里第二号有钱人,财大气粗,非常肥硕。
第一号有钱人当然是赵开山自己,赵开山看中的土地当然没有人敢和他抢。
但是赵祥也的确是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土地。
这要是被赵玉成查出来了,别说面子上不好看,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赵玉成这种愣头青真要让他放手去办事,鬼知道他能办出什么来。
搞不好来个杀鸡儆猴,赵祥“奋斗”一年多得到的东西搞不好就要一朝归零,成为赵玉成走向巅峰的垫脚石。
这怎么可以?
你爹都不敢这样搞,你凭什么这样搞?
赵祥很生气。
“总而言之,情况就是如此,玉成已经开始着手清丈田亩,录入户数,帮他办事的人已经非常多了,继续这样下去,咱们被查出来什么问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赵祥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眼下领帅病重,玉成年轻,还要做如此危险的不得人心的事情,诸位有什么想法,还是要说出来的。”
赵祥环顾四周,看着他的同族们一个赛一个的愁眉苦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