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2260


南宋自恃文明,自恃正统,号称科技发达,科技发展繁荣昌盛,但是却被蒙古从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维度全面超越乃至于吊打,被碾压,最后悲惨的亡国。
这一故事告诉苏咏霖——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苏咏霖在招募工匠大规模造船的同时,也明确了对掌握各类技术的匠人的优厚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匠人为光复军服务。
不说待遇多好吧,反正绝对比他们在金国统治之下得到的要多,也被提高了社会地位。
接下来,等本钱更雄厚了,苏咏霖还要大规模革新匠人制度,抬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于政治地位,让他们全力施为,引领一波科技革命。
很多技术革新就不要等到明朝中后期了,现在该搞的就可以搞起来了,他还等着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碾压南宋呢。
工匠啊,工匠啊,苏咏霖想完颜亮手下那些技术精湛的工匠想的望眼欲穿,垂涎三尺。
尽管如此,这一战还是以全灭金国水军为第一准则,能用的武器都用上,能打多狠就打多狠,能烧的多凶就烧多凶,狠命的,用尽全力的,把他们沉到大海里永不超生!
六月三十日,苏家水军扬帆起航,从沧州南部海湾出发,顺着海岸线一路往北。
出动水兵数量有四千,另外还有五百虎贲营精锐骑兵随船出征,用于登岸作战破敌大营之用。
金国水军的建造大本营在大兴府沿岸地区,大概也就在天津沿海地区,当然,此时这里还是地广人稀,还没有后来【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的繁盛境况。
金人在沿海地区建造了大型连营,将人数超过三万人的建造团队安置在这里,把大量木料和其他造船原料从各处运送到这里,在这里大造战船,建设规模庞大的水军。
虽然金人不擅长水战,不太会水战,但是他们还是财大气粗,本钱雄厚,拉起一支相当规模的水军不是难事。
只要完颜亮舍得花钱,敢于花钱,打造一支规模比南宋还要大的水军也是可以的。
当然,水军这种技术经验兵种就不是数量大就可以取胜的,还是要讲究战术战法和经验的。
战术战法不到位,经验不到位,那水军再多也等于是去给敌人送菜,白白把大量装备送给敌人,让敌人更加强大。
一如当年金国水军被南宋水军击败的事情。
苏咏霖探知整个金国建造大营的主要负责人是工部尚书苏保衡,而负责安保工作的则是都水监徐文,这两人的身份来历也被摸的差不多。
于是苏咏霖得知自己的这位苏姓本家原来是辽国汉人,其父官至辽国西京留守,投降了完颜宗翰,苏保衡于是被完颜宗翰一路提拔,到如今就有了工部尚书的地位。
而那个徐文就更有意思了。
他原本是宋将,山东人,当年赵构一路南逃的时候他跟着护驾,立下了功劳,可后来因为同为北人的孔彦舟、李成背叛南宋投奔伪齐,于是南宋政府就开始怀疑徐文也有背叛的嫌疑。
加上他素来善战,立下不少功劳引得同僚嫉妒,有人在朝廷嚼舌根,污蔑他要背叛,使得朝廷派人攻击他,他心灰意冷之下渡海投奔伪齐,为刘豫效力,后来顺势跟了金国。
在金国麾下,他多次在针对南宋的战场上立功,所以在金国混得不错。
完颜亮登基以后,作为汉人,他也得到了完颜亮的信任,这一回金国准备建造水军南征,作为有水战经验的老将,徐文被委任了职位。
据说他对于自己将会出征南宋一事还是比较高兴的。
苏保衡不算什么,没什么军事能耐,只是个纯粹的行政官僚,因为工部尚书的身份所以总领水军事宜。
徐文倒是个老手,有水战的经验,但是仅仅是主将有经验还是不够的,打水战不仅要主将有经验,部下军官也要有经验。
徐文很明显没有这个条件。
苏咏霖在水军出动之前数日就下令雄州霸州前线的军队发起略微强势的攻击,威胁瓦桥关和益津关,以此吸引金廷的注意力,让完颜亮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雄州霸州这边,而不是水军大营。
到了水军出动的这一日,雄州霸州战事正酣。
整个金廷谁也没想到苏咏霖居然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接奔着水军去了。
当苏咏霖的水军出现在苍茫的海面上的时候,正值黎明时分。
孙子义把时间算的很好,全军按照一定的速度在海面上行驶,大致抵达金军水军大营外围的时间就是黎明时分。
抵达水营之前,孙子义选了一处便于登陆的海岸,把船上的五百骑兵放了下来,给他们分配了向导,让向导引着他们直接从陆地奔赴金军水营,抄他们的后路,争取截住更多的工匠。
然后水军继续前进,直奔金军水营。
当天风不大,整个水军大营外围没有一艘金军海船在外巡逻,静悄悄的就跟整个营寨内没有人一样。
瞭望塔上的瞭望手隐约看到了水营内排列整齐的密密麻麻的金军水军战舰,数量之大令人咂舌,仿佛一眼望不到头似的。
孙子义乘坐旗舰,用旗语传令,下令所有大小战船都把床子弩上劲,把火箭装置好,等待发射的命令。
水军士兵们迅速进行装置,很快装填完毕。
孙子义多留了一点时间给床弩手用以更好地装填和瞄准,然后下令战船分作三队,从不同的方位接近金军水营。
孙子义领一队,副将孔振德、周满城各领一队,等船队接近到水营之外一定范围的时候,孙子义下令朝天放三支响箭。
那是发起进攻的号令。
火药筒的引线被点燃,水军战船上的床弩击发手们纷纷抡起手里大锤,狠狠地锤击下去,粗大的火箭呼啸而出,划破长空,直冲着水营内的金军战船而去。
===三百四十七
成功的奇袭===
从第一声炸雷般的声响出现开始,整个金军水军大营仿佛如梦初醒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偏偏在这个时候,隐藏在水军大营内的百余细作们不约而同的在不同的地点对军帐、房屋等物点火,一时间军营内火焰四起。
然后他们就扯着嗓子大声惊呼。
“贼军来袭啦!贼军来袭啦!!”
喊得痛彻心扉,喊得撕心裂肺,喊得就像是自家人死在自己眼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一样。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金兵、工匠和文职官员一眼看到军中火起,耳边听闻整整火药爆炸的轰鸣之声,又听到有人高呼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四散逃命去了。
有的穿着鞋子却没穿裤子,有的穿了裤子没穿鞋子,有的没穿衣服,有的干脆就一条打底裤,光着膀子连滚带爬的四散逃跑。
说实话,这种情况哪怕是职业士兵都不能很好地应对,稍有不慎直接进入营啸状态,工匠为主的营寨能不互相残杀已经是他们手上没有武器的原因了。
根本不能指望他们保持秩序和稳定。
于是整个大营的秩序瞬间就崩溃了,出现了不亚于营啸的巨大混乱。
营啸是古代军营里悬在主帅脑袋上的一柄利剑,其缘由来自于严苛的上下尊卑制度和粗糙的统兵之法。
上下尊卑制度和粗糙的统兵之法让军官对士兵有绝对的生杀大权,统兵依靠的是强权和压迫、恐惧,这就使得士兵在进入军营之后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心惊胆战,小心翼翼。
而这种情况越是接近战地就越是明显,士兵不仅要应对来自敌人的生命危险,也要应对来自自己人内部的生命威胁。
这种状态下,士兵的神经会紧绷,进入临界状态,而稍有不慎,哪怕是入夜之后某个士兵做的一场噩梦所引发的一阵惨叫,都会让士兵的神经崩断,引发营啸。
营啸一旦发生,就不是人力所能轻易制止。
此时此刻光复军水军的小型战船已经冲入水营,将船上准备的引火之物纷纷投掷到金军战船上,引起剧烈燃烧的大火,一艘一艘的点燃,一艘一艘的灼烧。
战船上的弓弩手手持弩箭专门盯着四散奔逃的金人,看见一个就一箭射过去,嗖的一声,弩箭划破空气正中金人,金人应声倒下,死的不明不白,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死在谁的手上。
水军战船在金军水营里肆意纵火大杀四方,杀的金兵鬼哭狼嚎,而岸上营寨之中也因为出现了大火而陷入大乱之中。
这一乱直接导致大量工匠、官吏向营寨之外奔逃,他们互相推攘、践踏,在光复军根本没有攻过来的情况之下,已经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死伤,很多人被踩死在地上。
更多的人一路狂奔逃出营寨,试图逃一条性命出来,结果刚刚逃出军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光复军的五百骑兵就杀到了。
五百铁骑呼啸而来,直接就冲过来进行阻拦,四处围堵,试图拦住更多,俘虏更多。
被骑兵所迫,逃出军营的人群更加混乱,更是互相推攘,如无头苍蝇一般四散而逃,惊呼不已,惨叫连连。
整个场面就是极度的混乱。
徐文从睡梦中被炸雷声一般的火药爆炸声惊醒。
军人的直觉让他快速起身穿戴简单的盔甲,然后拿着武器出了军帐,会合了他的亲兵,接着就发现军营四处起火,大量工匠、卫兵、吏员惨叫着四散奔逃。
军营已经进入炸营状态。
“指挥使,大事不好了,我们该怎么办?”
他的亲兵焦急的询问他。
徐文眼看局势无法挽回,甚至情况不可控,遇到了未知的危险,继续留在这里是死路一条,于是果断决定带着亲兵且战且退,离开大营,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说。
这种时候,保命最重要。
情急之下他们的马匹也无法找到,数十名亲兵只能护着徐文一路往军营外冲,路上遇到冲击而来的工匠、乱兵,他们都基本上失去了神智,敌我不分,亲兵们挥刀砍杀,给徐文杀出了一条血路。
等徐文好不容易冲出了营寨,直接就撞上了正在阻击外逃人群的光复军骑兵。
数十名骑兵发现了手持利刃围成一团的徐文所部,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大鱼,于是纵马来袭。
没有盾牌和完整军阵的情况下,徐文的亲兵再怎么勇敢都不能抵御骑兵,被光复军骑兵杀的七七八八,徐文本人奋起抵抗,被一名光复军骑兵一刀砍断了手臂,摔倒在地就没有爬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