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2260


苏咏霖的基本盘大部分都在山东地区的新农村内,让他们帮忙接纳这些河北难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与此同时,其他工作也要进行,比如粮食的收集和转运。
除了苏咏霖掌握的粮食,还有一些地方上和农民们私有的粮食,这些粮食需要全部运送到这三十座城池里储存分配,不给金兵获得粮食的可能。
除了粮食,煤炭、木材等燃料也很重要,冬天就要到了,没有足够的燃料,别说取暖,连基本生活也不能保障。
所以苏咏霖也给这些城池输送了数量较大的煤炭、木材等燃料,同时让城中人自己组织外出樵采,尽可能的多储备一些过冬需要的燃料。
考虑到房屋不够分配的问题,苏咏霖还给这些城池配备了一批军用帐篷,以确保城内百姓的基本居住条件。
就算没有房屋住,也能住在帐篷里,熬过这个冰冷严酷且肃杀的冬日,挺过去,坚持到春暖花开的时节。
把主要人口物资都安排在这三十座城池里,给他们足额数量的粮食、燃料、布匹和军械等等,再确保城内用水安全,就足以让他们固守城池,不需要随意外出了。
如此,这些城池就会化身战争堡垒。
于是整个河北的陆上运输力量、水上运输力量都被全面动员起来,民间的,军队的,全都动员起来了。
物资问题和人口居住问题之外,还有军事防卫问题。
苏咏霖的打算是,给这些城池大部分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主力部队和一定数量的独立营部队混编在一起负责守卫。
同时考虑到三个月以上长久作战的可能性,他又规定各城池需要组织城内全部的壮丁加入预备军,全民皆兵。
一般稍小一些的城池是这样的。
而占据了交通要道的重要城池和政治意义很大的中心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也是金军必然会全力攻打的对象,这些城池就会安排真正的精锐部队负责坚守,存粮和军械也会更多。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战争指挥了。
而战争指挥就只能交给三十个城防司令部,这是苏咏霖无论如何都无法帮助他们的事情。
他能做到的也就是编写三十本城防手册,把自己从古代兵书上学到的守城办法和自己所想到的一些应对困难的奇妙方法写在上面。
然后给选拔出来的三十个城防司令人手一本,认真研读。
除却官府直辖和光复军新农村掌控下的这部分人口,剩下处在地主乡绅掌控之中的人口也在苏咏霖的考虑范围之内。
考虑到这些地主乡绅本身具有一定的私人武力和防御力量,也未必愿意舍弃家业农庄进入城池,苏咏霖就决定允许他们结寨自守。
但是这种程度的结寨自守必须建立在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的基础之上。
苏咏霖不允许他们怀着懈怠的心思草菅人命,该做到的必须做到。
如果做不到,重罚!
他们所掌握的人口必须转移到拥有一定防御力的农庄或者简易坞堡内,集中起来,在必经之路上设下防御,组织自卫队进行防守。
不过这一点对于那些地主豪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军队过境从来都是非常可怕的,不分敌我一通乱杀乱抢根本就是常态,不管是自己国家的军队还是敌军,基本上都一个德行。
不是每一支军队都是苏咏霖统领下的光复军。
所以当军队过境时,有能力的地主乡绅往往会联合在一起,组织自己的佃户农奴们结寨自守,防范军队的抢掠,必要的时候和军队拼杀,一点也不怂。
这一点根本不需要官方的要求,他们自己就会这样做。
只是有了苏咏霖的要求之后,他们做的更快,更有目的性。
原先河北组织起来的、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三十六个独立营属于地方武装性质,不受苏咏霖之外任何人的指挥。
现在苏咏霖的威望摆在这里,为了训练军队也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苏咏霖要求调兵协防,也没人可以拒绝。
他们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部队给苏咏霖使用。
三十六个独立营被苏咏霖抽调一半进入城池,和光复军正规军混编,负责三十座城池的防御。
基本上所有城池都安排两千、三千兵马,只有少数真正的大城会安排四千、五千左右的精锐士兵。
大部分城内守军人数并不太多。
太多的话一者城墙上站不下,二者也会让苏咏霖手中的机动兵力减少,不足以发起最后的大反攻。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一些地理位置不重要的小城防守非常严密,攻城方算算成本觉得不划算,就不会拼命进攻。
至于某些大城比如河间、真定,本身意义重大,属于金军一定会猛烈围攻必然会拿下的城池,而且城墙宽深,可以架设的守城武器众多,需要操作守城武器的技术兵种也很多。
所以这一类城池必须要安排足够数量的守军。
当然,兵少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
组织,关键在于组织。
各支部队入驻城中管理城防之后,也会把城内壮丁统计、组织起来,选择一部分精干的当后备兵力,派现役士兵教导他们作战的技巧或者是操作守城兵器的技巧。
他们就是守城的预备军队,视情况而定,一座城短期内暴兵一万多也不是不可能。
守城方和攻城方之间只要不存在绝对的科技差距,那么攻城方要攻克城池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一定远远超过守城方守城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每一座城池内都被苏咏霖派驻了指导员作为城防司令部的一份子。
有这些掌握组织方法的指导员在,金兵想要攻克这三十座战争堡垒所需要面对的,绝对不仅仅是两三千的正规军。
城池防御兵力分配完毕之后的独立营兵力则全部交给他们原先的营指挥使,让他们守卫自己的家业,自己安排守卫兵力。
一通安排和操作之后,整个河北的坚壁清野体系就变得明朗起来。
具体上,整个体系被分为以城池为主、豪强农庄为辅的模式。
官方在城池进行坚壁清野,地方豪强们则在田野之间进行坚壁清野。
苏咏霖还特别好心的告诉他们辽东金军镇压辽东契丹人的时候是怎么对付那些失败投降之后的契丹人的。
大概就是斩尽杀绝四个字吧
完颜亮,那可是个著名的杀戮魔王,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投降就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想想你们手上有多少女真人的命,想想你们杀掉的那些女真人是什么身份。
你们大概就可以猜到你们投降之后会有什么待遇。
除了我,还有人可以保护你们吗?
给他们打了预防针,苏咏霖也就没有过多的在意了。
大战真的打起来,谁投降,谁坚守,谁失败,谁成功,那已经不单单是他可以控制的事情,这些乡野之间的农庄坞堡能坚持多久,那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
他可以控制的就是三十座城池,守住的越多越好,守住的越多,金军越是疲敝。
等金军疲惫到一定状态,兵力分散到一定地步,就是苏咏霖发起最后大反攻的时候。
===三百六十五
苏咏霖渴望“微操”===
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华北大平原上根本不可能阻挡金军数万骑兵的兵锋。
他们要打穿插作战,要快速切断光复军的退路、切断粮道之类的战术行动,光复军步军大阵根本不能在野外阻挡,唯一的依靠就是城池。
把城池变成一个个粮食、军械充足的军事堡垒,变成让金兵不得不分兵来打,否则就要担忧后勤粮道出问题的大麻烦。
完颜亮到底能拉出多少军队对付这些武装起来的军事堡垒呢?
苏咏霖难以预测,但是他相信,完颜亮遇到这样的河北与这样的敌人,一定会头疼不已,如果他要一个一个的硬啃,他绝对会破产,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破产。
但是如果不硬啃,他的后勤就会被这些城池堡垒彻底毁灭。
他很快就会发现他其实别无选择。
就苏咏霖自己来看,这个感觉就和西晋灭亡之后的中原差不多。
朝廷崩坏,五胡横行,局势彻底下滑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面对这种情况,汉人豪强们为了自保,以自家庄园为核心,招募大量百姓修建大量坞堡,依托坞堡在大平原上保护自己。
这种自保行为把一整个行政区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坞堡势力,各个坞堡势力在各自的坞堡内形成独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是统一政权政治崩坏秩序崩溃的阶段所出现的独有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正常,但是社会秩序崩坏以后,这本就是无可避免的。
朝廷无法保护民众,民众就只能自己保护自己,尚武也就成为生存危机之下的首选,武德充沛也是必须的,不武德充沛就是个死。
而当时的征服者们征服中原的方式就是攻克、逼降大大小小的坞堡组织,从坞堡内获取人口、财富,从而建立起政权,并且想法设法的拆除坞堡。
而眼下,苏咏霖为了对抗金军的优势骑兵,也采取了一样的策略,但是目的和具体方略还是有所不同的。
领袖需要做的具体的事情忙完之后,苏咏霖看着手头大大小小的文件,感受着千头万绪的困难,长叹一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