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2260


他觉得这个和约对大宋很不利,对急需平定中原的光复军却非常有利,看似平等,实则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他强烈建议朝廷变无为为有为,整顿军备,调整政策,不要坐视光复军就这样平定中原。
和约是在汤思退的主持下进行的,陈康伯批评和约,就是在和汤思退作对,这让汤思退非常不满。
这和约可是汤思退的得意之作,也得到了赵构的认可。
而且,这可是大宋建国近二百年来第一个不需要“赐予”岁币的对外平等条约,这可是大宋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
不费一兵一卒,不需要支出一文钱的军费,就不需要给岁币了!
这是外交胜利!
你陈康伯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外交胜利?
到这个份上了还要整顿军备,还要图谋北上,你生怕光复军看你太顺眼了不和你为敌是是不是?
一天不把北方强邻折腾成彻头彻尾的敌人你就不甘心是不是?
汤思退十分恼火,于是就处心积虑想要把陈康伯赶出朝廷,想让这个朝廷变得更加稳健。
之前没找着机会,这一次陈康伯主动递刀子,他汤某人岂能对陈康伯的“好意”视而不见呢?
而且到这个时候,赵构也对越来越“胡搅蛮缠”的陈康伯无法忍耐了。
他想要过舒服的安稳日子,他想要享福,可陈康伯偏偏不让他享福。
混账东西!
赵构也决定要给陈康伯一点颜色看看了,让他彻底的闭嘴!
于是没过多久,临安方面就把相关命令传到了楚州,杀私盐贩子顿时成为了政治任务。
楚州的头头脑脑们一阵协商之后,一些没什么后台或者后台薄弱的私盐贩子倒霉了。
他们自己被抓住,被杀了,他们背后的小后台也因此倒台,成了真正的大靠山的替死鬼。
这批人被杀掉之后,楚州方面也能对上面交差,还能保住真正的嫡系私盐贩子,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暗中继续贩私盐的业务,赚的盆满钵满,更加愉快了。
只是要小心一点,注意不要被朝廷的人发现。
于是在这场风波之中,除了小私盐贩子和小靠山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倒霉蛋只有陈康伯一个人。
因为这件事情,陈康伯被赵构记恨,被汤思退和沈该针对,没多久,就因为陈康伯再次力主整顿沿边军备的事情遭到了汤思退的攻讦。
“和约刚刚签订没多久,你这边就要整顿军备,这会让光复军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朝要破坏和约?你陈康伯以一己之意愿引发光复军的警惕和敌对,让大宋的信誉受损,你到底是何居心?”
汤思退引领自己的党羽们对陈康伯大肆进攻,带起节奏风暴,把陈康伯怼的颜面尽失。
陈康伯对此感到十分悲愤,竭力与汤思退及其党羽辩论,却始终不能占据上风。
因为他始终拿不出光复军会对南宋不利的有效证据,而主和派却有平等和约这一决定性的证据。
陈康伯无可奈何。
数日之后,汤思退指使大量言官上表弹劾陈康伯,把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拿出来攻击陈康伯,搞的陈康伯非常狼狈。
二月底,关于陈康伯的谣言越穿越离奇,陈康伯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于是赵构很合时宜的一锤定音,免去陈康伯参知政事的职位,外放福州刺史,以此终结这场朝政风波。
最后一名怀有进取意志的宰辅级人物被赶出了朝廷,赶出了权力核心,稳健保守派全面掌控朝政。
随后张浚当权时引进的那些主战派人士被悉数调离临安,外放各地州刺史,将他们边缘化。
南宋朝廷花了几个月,完成了从进取到稳健保守的顺利转化。
从此不再轻易考虑兵务和北上,沉溺在了和平带来的安定与幸福之中。
张浚和陈康伯的相继离开也给民间一度旺盛的主战潮流以狠狠地打击,民间的此类论调迅速降温、消失,只剩下少数心怀忧虑的士子面对北方慨然长叹,觉得大宋终究是回不去了。
大宋当然回不去了,因为赵构都已经萌生退意了。
而赵构在心中萌发退意的时候,正是苏咏霖不断奋发向上的时候,所以光复军政权的上限也在不断被苏咏霖拔高。
时间进入到新的一年之后,苏咏霖连续安排了两拨人口迁移,一拨是四万户,一拨是六万户,全部都是迁移到辽阳府去的。
辽阳府现在万事俱备,只缺人口,只要这一波人口转移完毕,就能快速进入生产状态。
虽然没有耐寒高产作物,但是辽东之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苦寒,那么不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