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2260


而根据庶务部的报告显示,这一批乡级行政人才和村级行政人才都拥有较强的行政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复兴会中央下达的指令基本可以很好地完成。
他们废除苛捐杂税,成功在乡村内推行扫盲行动,分发土地,举办诉苦大会、公审大会,成功将这些农民从传统士绅的手里夺了过来,将农民重新组织了起来。
被组织起来的他们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复兴会员们一边扫盲,一边反反复复向他们宣扬反抗思想,将地主士绅如何剥削他们的手法全景式的表现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贫穷和饥饿是剥削压迫所致,而不是天灾所致。
多少了解到自己的处境之后,农民们普遍开始觉醒,不仅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待到他们认识一定数量的文字、拥有基础的读写能力之后,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军队和复兴会提供合格的后备力量。
因此,五百一十五个乡级农会建制在第一年度的政绩考察之中,只有五个人因为成绩不合格而被降职,其余五百一十个都是合格的。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复兴会已经用十分直接的方式,用时间和实践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可以执掌一乡之地农务和民政的人才,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复兴会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可以完成地方行政工作的基层行政人才,这就意味着复兴会的成熟程度已经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也证明苏咏霖的办法是可行的。
虽然苏咏霖不能提供精英级别的教育资源给他们,但是这些仅仅是接受了较为基础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人们里也可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可以成功治理成千上万民众。
尽管继续往上成为一县之长可能需要天赋和运气,众多村级指导员和乡级农会会长之中只有百多人脱颖而出,但是县以下的乡村二级组织已经成型。
事实证明,不需要乡村士绅,依靠复兴会的力量也可以帮助国家很好地控制基层乡村,让他们直接向中央提供力量,让中央可以调动他们的力量办大事。
且用这样的方式磨练出来的行政人才也能出现一批能够应付县级行政机构的人才,可以支撑一县之地的行政任务。
所以这一百五十二个复兴县的行政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苏咏霖真正的基本铁盘。
对此,苏咏霖还是相当高兴的。
但是他并不满足。
“目前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在于继续扩张非关中地区的乡村二级农会建设,一方面在于大力推进关中地区二级农会建设和复兴县建设,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快速推进下去。”
复兴会中央总理田珪子在会议上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
“关中之地刚刚经过战争清洗,清洗掉了一大批地方官员和地主士绅,所以关中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处在非常适合我们进入的状态,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派遣合格的政工人员进入关中,组织乡村,争取在关中大规模扩张复兴县的数量。”
苏咏霖对此表示赞同。
“关中刚刚经过大战,方兴未艾,此时大力推进是可行的,咱们必须要尽快组织一群可靠的人手进入关中,不能慢了,珪子,人手方面,应该还够吧?”
“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稍微缩减一些中央人员,勉强也能挤出一批人快速赶往关中,第一批复兴县建设起来难度不大。”
田珪子开口道:“经过这些年的工作磨炼,咱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只要有时间,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苏咏霖感到很满意,连连点头。
===六百三十四
破家灭门===
复兴会走向正向循环并不奇怪。
根据苏咏霖的了解,当前明帝国的政治态势对于复兴会来说并不紧张。
一百五十二个复兴县可以大摇大摆正正当当的在其中宣扬复兴会的新思想,组织农民搞新生产运动。
复兴会在新农村中可以这样做,而其余散布在不属于复兴县的县域之中的乡村机构其实也能这样做。
当初苏咏霖在全国行政区域划分的时候已经竭尽可能拉偏架了。
他不断地把村乡二级农会多的地方划分在一起,构筑成一个完整的复兴县,以增加复兴会可以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数量,与传统士绅争夺土地和人口。
但是有一些乡村位置比较偏远,散布不规范,苏咏霖也没办法强行改变行政区划。
一百五十二个复兴县成了他现在的基本盘,而这是目前复兴会全部底牌的四分之三。
散布其外的乡村也占有四分之一的体量,依然很重要,不能不考虑。
说起来,苏咏霖创立总务局提领中原以来,复兴会和旧官僚旧士绅之间的势力界限就不是那么明确,在部分区域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复兴县当然是清晰的,但是除开复兴县之外,还有一些新农村和乡农会并不处在复兴县之中。
那些旧士绅旧官僚担任行政官员的行政辖区内所存在的新农村和乡农会就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存在。
早期,这些和苏咏霖关系密切的乡村被视作造反源头,被这些官员和地方士绅所恐惧、戒备,生怕这些造反的暴民朝他们发泄怒火。
苏咏霖的势力膨胀之后,这些人也被纳入光复军政权之中,和复兴会的力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盟友,那么对待这些地方也就没有了敌意,但是戒备和恐惧依然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