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2260


那个标准堪比辛弃疾在军队里吃大锅饭的时候看到的标准。
一板一眼,连用料斤两都给规定了,一个菜用多少料都给规定了一个范围,不准超过,可以说是极为严格的限制了官员和驿站管理者从中谋取私利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节约经费,财政部下还专设驿站管理司,每一条官道的每一个驿站都记录在案,管理者是谁,职员是谁,都记着。
且该司还负责审核各驿站的财政支出,力求每一笔账都要算到位,但凡出点问题,驿站管理者就要面临严肃的审查。
辛弃疾作为二品大员,出差的时候一顿饭也只有三菜一汤的规格,一荤一素,加一个蛋菜,最后一个菜肉汤,营养丰富全面。
其余官员按照各自的品级,也有二菜一汤和一菜一汤的,总归是有荤腥的。
当然了,菜量不大,可饭管饱,无论如何饿不着。
但是最让出差官员感到为难的还是菜式的味道。
ps:求个月票哈~~~
===六百四十五
辛弃疾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味蕾很挑===
照理来说,官员长途出差,舟车劳顿,颠颠簸簸好不容易到了驿站,精疲力尽,骨头都要散架了,那时候肯定想吃点热乎的、好吃的,然后踏踏实实睡一觉,恢复一下元气。
朝廷当然也是这样为官员考虑的。
所以只要赶上饭点,那饭菜肯定是热乎的,肯定不会让你没饭吃。
只是吧,饭菜倒是热乎了,可是这味道……属实是一言难尽。
遇上厨子手艺好的驿站还好,能吃上较为满足的一餐,唏哩呼噜一顿美味下肚,吃饱了就去睡觉,美美的。
这当然最好,可要是运气不好,遇上厨子手艺一般般的驿站,甚至是有点差的,吃进嘴里的食物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心里就那个窝火啊!
但是不吃,就没得吃,驿站一般距离城池不会太近,不吃还得饿肚子,思来想去,那也只能皱着眉头把肚子填饱,对付对付算了。
然后心情就很差。
当然了,你要是自己想改善生活,想吃好的,没问题,朝廷不拦着,但是那就属于自己自费的范畴了。
朝廷管饭管住管饱,在这个范畴内绝对免费,公款吃喝住宿,不要你花钱。
但是朝廷不管改善。
你要是想改善可以,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目的地完成公务,这期间你想怎么改善,只要你自己花自己的钱,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朝廷不干涉。
官员也有自由消费的权利。
大明朝给官员的俸禄不算丰厚,反正肯定比不上宋廷给官员的优厚俸禄,但是也有一点好,好就在于大明朝的俸禄基本上是给钱,可以直接使用花销的钱,而不是用很多物品去折价。
之前历朝历代都有用一些珍稀物品算作俸禄的情况发生,或者是财政一时有些困难,或者是一些藏品堆积消耗不掉,就用来算作官员俸禄,进行折价。
对于高级官僚当然没什么,算是锦上添花,他们很喜欢这些宫廷内的奢侈品。
但是对于那些靠着俸禄过日子的小官小吏来说,就很要命了。
这些奢侈品往往不能直接食用,自家又用不上,他们还得找地方回收这些珍稀物品,换成钱再去买粮食和日常用品,平白多了很多步骤。
而且能收购这些奢侈品的渠道是有限的,一般都是特定的某些店铺会收购这些奢侈品,有些时候一些小官甚至还要面临恶意压价的情况发生,又无力反抗,所以日子过的紧巴巴。
苏咏霖的大明朝就不这样,俸禄主体就是明明白白的钱,硬通货,不用去换钱使用,大官小吏都是如此,一视同仁。
且大明朝的俸禄除了钱之外,还有一些日用品的福利。
比如油米面肉茶煤之类的实用生活用品,还按季度按品级发给布匹、丝绸、蜡烛、香料等等日用品,且品质都不错。
总体来说,大明朝的俸禄突出一个【实用】,大明朝的官员、吏员只要吃上皇粮,基本上日常生活就没什么问题了。
达到一定的品级之后,基本上就等于日常生活不要钱,拿到的俸禄无限接近于纯收入,可以储存,也可以随意花销,改善生活。
所以大体上,官员和吏员们对目前的俸禄和生活还是满意的。
出差在外,真要受不了驿站,只要经过城镇,不耽误时间,也能自己出去吃,不至于出去改善生活的钱都没有。
不过,有免费的不吃非要花钱吃这种事情,大多数中层基层官吏还是干不出来的。
他们大多数没有高级官员那么有余裕,能占便宜当然还是想要占便宜,所以他们就开始学习,开始摸索。
一开始他们会随身携带一些糕点之类的填肚子,以免遇到叫人窝火的情况,后来他们开始学精了,哪条官道上哪个驿站的厨子做饭好吃,出差在外的官员碰着了就给记下来。
这些讯息往往记在一个小本本上,经常出差的官员彼此之间还互通有无,互相帮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