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260


“幼安,你这说话方式多少要改改,不能那么坦率直接,对我还好,若是对上其他人你还这样说,那你很快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辛弃疾皱了皱眉头。
“属下说错了吗?”
“没有。”
“那为什么不能这样说?”
“因为很多人不喜欢听真话,只喜欢听场面话。”
“…………”
辛弃疾紧锁眉头沉默了一阵,瓮声瓮气地说道“这是不对的。”
“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不对的,只有你一人是对的,而你又不愿随波逐流,那么在所有人眼里,你就是唯一犯错的那个。”
苏咏霖倒了一杯水递给辛弃疾。
“光复军人数多了起来,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这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加剧烈的争端。”
辛弃疾有些迟疑的接过了苏咏霖手里的水杯。
“苏帅的意思是?”
“我尽力从中斡旋,也只是让大统领和孙统制明面上恢复友善,各退一步,但两人之间的嫌隙已然埋下,要不了多久,利益之争还是会让两人针锋相对,除非他们当中的谁愿意退让。”
苏咏霖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眼下金贼才是最大的敌人,所以大统领和孙统制尚且能够顾及到金贼的威胁,携手对敌,若有朝一日我军大胜金贼正规军,占据整个山东乃至于大名府,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眼下军将心中都清楚,他们没有和正兵交手,打败的只是一些杂牌军,所以心中对金贼依然有十足戒备,可万一真的打赢了,创下了一些巨大的功勋和成果,内部之争一定会随之爆发。”
辛弃疾眼中的苏咏霖满脸忧虑。
“不管光复军是否真的可以击溃金贼主力,我都不愿看到曾经的战友刀剑相向,可若当真有那么一日,我又该如何决断呢?”
辛弃疾明白,作为光复军三巨头之一,苏咏霖是最注重调和的那个人。
面对两个权力欲望膨胀的盟友,尤其其中一人还是光复军大统领,这种争端将会让苏咏霖的处境非常尴尬。
一念至此,辛弃疾忍不住的开口了。
“既然如此,苏帅何不早做打算,与宋国做一番联络呢?既然争端一定会爆发,苏帅更应该早做准备,准备退路,不能听之任之,当做没有发生过,光复军并不是可以成事的模样。”
苏咏霖闻言,用极为认真的眼神注视着辛弃疾年轻的面庞。
“我宁愿相信光复军最终可以直捣黄龙彻底剿灭金贼,也不相信宋国真的想要光复中原,幼安,我不信任宋国,我宁可战死在中原!被金贼五马分尸!也绝不南下归宋!归宋之事,不必再提!”
苏咏霖的话彻底引爆了辛弃疾心中的疑惑。
苏咏霖究竟是为什么如此不信任宋国呢?
因为岳将军的事情和他的祖父所经历的一切?
隐约间,辛弃疾感觉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
苏咏霖如此反感宋国,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但是此时此刻,辛弃疾并未急着询问。
苏咏霖安稳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筹备离开益都回到济南的事情。
但是赵开山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安安稳稳的离开。
赵开山做了一件大事。
苏咏霖刚吃过早饭没一会儿,赵开山就喊他去开会,说是军事会议。
等苏咏霖抵达的时候,看到光复军的主要将领们都到齐了,会议上,赵开山貌似很平常地说要完善光复军的组织架构。
他认为光复军今非昔比,需要做一些改变。
对于大统领小统领之类颇有“土味”的称呼就应该废止不用。
光复军要走向正规化,就应该有更加明确、正规的称谓,然后赵开山拿出了自己连夜爆肝制定出来的一些很有正规感觉的称谓。
比如赵开山自己依然自称山东大总管,但是在光复军的领导名称上做了改变。
不知道是不是自创的,他自称光复军的领帅。
他要所有光复军将士从此以后称呼他为领帅,这个称谓只有他一个人拥有。
然后他给自己“麾下”两个主要将领苏咏霖、孙子义分别授予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的称号。
苏咏霖为骠骑将军。
孙子义为车骑将军。
这两个将军号是非常古老尊贵的将军号,都是来自于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中脱颖而出的杰出将领的称号。
现在交给苏咏霖和孙子义,很显然是对他们的功劳的肯定。
如果这件事情仅限于此,赵开山就宣布结束,那么苏咏霖和孙子义都能够把这件事情定义为赵开山做出的妥协性退让。
但是很可惜,这并不是妥协性的退让。
因为赵开山接着又封了一大票将军,把苏咏霖和孙子义部下的一些立下战功的地主乡绅出身的将领们也封了将军。
基本上都是武字打头的将军和与武字有关的将军,什么武德将军,武信将军,武义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等等。
苏咏霖和孙子义的执掌没什么改变,还是各自统领各自目前的手下军队,其他部下们也没什么改变,还是各自带着各自原本的势力。
只是大家都有了将军的称号,都做将军了。
苏咏霖是将军,孙子义也是将军,他们的部下也是将军。职位有高下,但是部下们的称呼都是将军。
唯一的不同就是赵开山自己本身担任的领帅之职,是帅。
而光复军这一支军队里唯有赵开山这一个帅,其他人都是将军。
这样一来,整个光复军的指挥层就被分成了两级。
赵开山这位领帅,和赵开山以外的将军。
赵开山的地位就这样被人为划分为了全军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从前三巨头的模式完全不同了。
尽管现在更多地是象征意义,但是只要赵开山继续立下功勋打胜仗,这个象征意义迟早会变的实际。
能做将军当然是好事,除了苏咏霖和孙子义之外,其他能做将军的人都是意外之喜。
要说不满,估计最不满的人就是孙子义了。
苏咏霖看向孙子义。
果然,孙子义的脸色不好。
===七十六
败者===
孙子义显然没有因为得封车骑将军而感到喜悦。
但是喜悦的人绝对是更多的。
这惠而不费之法,赵开山用的极好,一下子就笼络了人心,即使是苏咏霖的部下们,怕也是有了一批对赵开山印象很好的将领。
更重要的是,苏咏霖和孙子义谁都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否则就要失人心,部下们就会不愉快。
好家伙,这个手段可以啊。
苏咏霖忽然感觉有些时候也不能小瞧这帮喜欢窝里斗的家伙,他们大本事没有,阴谋算计的小聪明还是有的。
赵开山顺利完成了这一套惠而不费的高级操作,然后宣布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计划。
根据眼下的情况,赵开山定下了非常“远大”的目标。
他提出,眼下光复军的声势大大增强,正是需要大发展的时候,所以他决定这一次光复军也是三路齐出。
但是三路齐出的方向比较奇怪。
苏咏霖和孙子义都被安排向北,而赵开山则负责向西、向南。
具体的安排是苏咏霖向西北出击,取德州、博州、恩州,然后北上河北,发动河北豪强参与造反。
孙子义则直接兵出河北,攻打沧州、景州一带,也发动河北本地豪强参与造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