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2260


因此,大军若要突破淮河一带进入淮南,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宋军必然不可能在淮南一带与我军持续作战,水军和马步军都不可能,我军可以安然抵达淮南,准备渡江。”
苏咏霖对此毫无异议。
黄河的改道和夺淮入海的巨大可能性让传统意义上的守江必守淮的军事策略变得危机重重。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河就会决口泛滥,把两淮地区冲成一片白地,所以在这里投入资金设置防御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南宋小朝廷选择直接放弃淮南的守备,把淮南作为战略缓冲区。
北方军队要南下就让他南下,大军主力设置在长江边上,依托滚滚长江建设防线,重点防御黄河渡口方向的来犯之敌,把淮南被冲成白地的风险留给北方军队。
这毫无疑问也是可行的策略。
滚滚长江上虽然渡口不少,但也绝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能渡江。
尤其是大军渡江,因为人数多,时间紧,必须要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渡口要是选择失误,别的不说,己方后勤队伍绝对会率先骂娘。
所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北方大军的备用选择。
基本上几个可以让大军渡江的渡口都被宋军设下了重点防御予以防备,明军大军突破淮河进入淮南之后,紧接着就会面临宋军严密的长江防线和强大的水师。
这一次是局部作战,苏咏霖没打算全面威胁南宋的国防,主打江淮战区,不与南宋四川战区和京湖战区作战,所以主要面对的南宋守军就是建康府守军与镇江府守军。
“根据目前可以掌握的消息,南宋建康府守将名为王权,镇江府守将名为刘錡,王权是庸碌无能之辈,南宋民间但凡说起他,都对他颇有微词,说此人更擅长中饱私囊,而不是带兵,还有人说他能做上都统,就是因为贿赂了朝中高官。
与之相对的,南宋镇江府都统刘錡则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名将,曾多次率军与金军血战,多次获胜,甚为金军所忌惮,其带兵素来有章法,经验丰富,是绝对的强敌。”
韩泰大概介绍了一下目前所掌握的江淮战区宋军的布防内容,以及主要领兵将领。
辛弃疾开口道:“我南下时经过建康府,渡江时是南宋枢密使王纶陪同的,而负责在江岸迎接我们的正是这个王权,此人面向和善,身材微胖,像一个生意人多过一名将军,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藏匿锋芒,不如说干脆就没有锋芒。”
“你感觉他会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吗?”
苏咏霖询问辛弃疾。
辛弃疾摇了摇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仅仅一面之缘就判定此人到底有没有才能,未免太过武断,臣不敢妄言,倒是情报声称南宋民间传言此人善于中饱私囊、不善于治军,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善于钻营,似乎更为可信一些。”
苏咏霖对辛弃疾的意见表示认同。
“宋人最喜欢以文御武,那些有些本领的武人若是不擅长与文官交往,怕是做不了高级军官,以此来看,这个王权不像刘錡那样有过硬的军功傍身,走到这一步估计就是因为善于钻营了。”
“那么此番作战当以攻破建康府为先?”
苏咏霖看着辛弃疾。
辛弃疾思虑片刻。
“依臣所见,当以攻破镇江府为先。”
“哦?为什么?不打弱的,专打强的?”
“刘錡乃南宋名将,战功高,资格老,南宋国内鲜少有能和刘錡相提并论的将军,正面挫败刘錡,有助于我军快速摧毁南宋的信心,让南宋诸军都恐惧我军。
臣研究过南宋南渡以来的战史,南宋军队作战往往一路败,则全军溃退,组织度极差,基本没有互相协同之说,刘錡作为名将、老将,他一旦战败,对南宋其余诸军的打击是非同小可的。
王权碌碌无为,刘錡一败,此人有很大可能直接南逃,放弃作战,放弃建康府,而王权战败,刘錡未必会放弃作战,反而可能拼死反抗,分兵与我争夺建康府,与其打两仗,不如只打一仗。”
辛弃疾沉思过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道理。”
苏咏霖缓缓点头,随后又问道:“但是你也说了,刘錡乃南宋名将,必然有着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且多次击溃金军,甚为勇猛,其麾下镇江府军队也一定不是弱旅,我军与之战,果然有战而胜之的把握吗?”
“陛下,刘錡多次击败金军不假,但是我大明军队才是灭了金国的军队,刘錡再勇猛,他灭了金国吗?”
辛弃疾怀着强大的自信开口道:“刘錡固然能征善战,但是那又如何呢?覆灭金国的是我大明,彻底摧毁金军的也是我大明军队!
刘錡能征善战,我大明百战余生的将军和士兵就不能战吗?刘錡若有扭转时局的能力,为何不北伐?为何不光复中原?为何不与金贼殊死一战?说到底,所谓南宋名将,不过守户之犬罢了!”
给出了如此能够激怒全体南宋将领的评价,辛弃疾傲然抬起头,脸上满是不屑。
===六百六十五
覆灭南宋水师===
守户之犬?
苏咏霖没想到辛弃疾会如此评价南宋将领。
但是转念一想,他觉得辛弃疾所说的未必没有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