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5/2260


如果把这个权力下放给地方官府,那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苏咏霖也并非没有考量。
而且说到底,白条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替代政策。
因为大量工程上马的当下,明帝国财政紧张,拿不出太多的钱,只能用这种借贷的方式向民间借贷完成工程、行动。
苏咏霖以政府信誉作为担保,赋予白条一定的价值,使得白条可以借取民间的人力物力,用于提前完成大工程。
本质上就是借钱干事。
政府信誉完美的时候,白条的价值非常坚挺。
比如苏咏霖就听说民间做交易的时候货币不足,或者铜钱太重,人们不乐意随身携带太重的铜钱,这个时候,就有人使用明帝国政府的白条作为货币,买卖双方都很乐于使用白条来交易。
而一旦政府信誉出现了问题,白条会瞬间沦为废纸,毫无价值。
所以当建国前三个月的时候,苏咏霖在听说民间有人用白条做货币进行交易,他恍然惊觉自己似乎在不经意间开创了一种特殊的纸币。
一种以中央政府信誉和政府税收为担保的纸币。
虽然暂时还不具备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能依靠白条促进民间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则毫无疑问会为未来中国进入金银本位及纸币经济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铜的用处太多,是非常好的物理、化学实验材料,且中国缺铜,把铜用来大规模铸钱实在是太浪费了。
继续通行铜钱只会继续引发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毕竟在这个时代搞铸币税还是难度比较大的。
而如果能通过政府信誉纸币建立起金银本位制度,使得大明国经济摆脱对铜钱的依赖,对于未来大明国的经济和科学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不过中国同样不是金银富藏国,若要高金银本位,恐怕少不了外部黄金白银的输入。
那可能就需要对外扩张和殖民经济掠夺了……
苏咏霖的思维快速跳跃到了遥远的彼方。
随后,苏咏霖就迅速意识到了白条的重要性。
从那个时候开始,苏咏霖就对白条进行了全方位监控,专门在总务局财政司下设立了白条监控部门,也就是如今财政部下辖白条司的前身,对白条在民间的通行进行了调查。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苏咏霖得出了一个结论——现有白条具有极大的被伪造和滥用的风险。
当初苏咏霖想到白条这个临时缓解财政紧张的方法时也没打算长久使用,也料想民间必然会很快将白条脱手换取实在的利益,所以对白条只是随便用纸裁剪之后写上字,盖个章,就可以使用了。
但是现在看来,民间因为白条的高信用度,在部分地区俨然把白条当做货币使用到了经济流通领域当中,不再被视作定时炸弹,没有及时脱手的必要性,甚至还有人收集、储藏。
目前或许还没有出现有人会想出别的什么歪点子,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就不会有这种人,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诞生伪币的风险。
===六百七十三
白条的防伪升级===
伪币这种事情,别说纸币时代了,金属货币时代铸造伪币的事件也没少过。
各种缺斤少两大泉当千,官方民间一起搞劣币驱逐良币,每一次都能血洗百姓,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一举把货币市场打入无底深渊。
只能说这玩意儿太赚钱,类似于杀鸡取卵,只要民间没有防备,则一波清洗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吃的满嘴流油。
至于之后的一地鸡毛……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呢?
高门大户自然有高门大户的止损办法,统治阶层更不用说,最后血洗的还是民间的财富,这种事情统治者才不会在意。
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有良心的官员提出反对,也不能改变大局。
官方会这样玩,民间当然也会这样玩,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心,这种赚大钱的活计,谁不行动?所以有真币,必然有人搞伪币,只是数量和难度上的差别。
有些货币货真价实,币值坚挺,搞起来有利可图,有些货币烂得一塌糊涂,搞起来无利可图。
苏咏霖就想起了那个神一般的段子——
你为什么造假钞?
因为我不会造真钞。
对于这种事情,苏咏霖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辩证思考会不会出现,而是应该考虑什么时候出现,以及出现之后的应对策略。
因为这一时半会儿的,苏咏霖没有那么宽裕的本钱能够放弃白条。
为了修黄河,为了各地水利工程的上马,为了让中原大地恢复生机,明帝国的白条政策必然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借债办事的“传统”还得持续一阵子。
虽然眼下还没有接到任何伪造白条的消息传来,但是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5/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