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2260


不仅如此,他们还负责转运,他们可以出人出力把物资转运到明军指定地点,省了好多事情。
主要晋哥这边转运用的都是士兵,对于军官们来说,几乎是零成本做生意,士兵反正有朝廷军饷养着,不用他们花钱。
主要负责和晋哥贸易的就是齐鲁兵团书记官韩伟,韩伟和军队里负责军需物资转运和分配管理的粮饷司分工合作,通过和晋哥的交易,给边防军队筹集了足够的物资,解决了有钱却没地方买物资的难题。
当时韩伟也很好奇,曾经询问晋哥那边负责交易的军官,问他们要是上面人来查发现他们的军需物资不见了怎么办。
军官嘿嘿一笑,告诉韩伟,办法多得是。
比如天气干燥,很多地方容易走火,他们就放把火烧几个空荡荡的仓库,然后把罪责推到替罪羊身上。
有些时候替罪羊人数不够,他们就走提供物资的管理人员的路子,给他们塞钱,让他们多给一些物资,他们本身也会虚报需求,多出来的部分就拿来交易。
当然还有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克扣士兵的口粮和其他军需物资。
大头兵给口饭吃饿不死就行了,饥一顿饱一顿也是饿不死人的,还想吃饱了不成?
只要饿不死,就把剩下来的粮食和军需物资拿来和明军交易,换来的都是铜钱和金银,好东西!
军官老爷们的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好,大头兵就算饿死也是常态,没关系。
赚钱嘛,不寒碜。
韩伟听了以后默然无语,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写成奏表上奏给苏咏霖,让苏咏霖知道封建军队里那些不做阳间事的军官是怎么操作阴间事的。
苏咏霖得知以后也是相当无语,转手就给枢密院发文,让枢密院尤其注意这些事情,枢密院审计司要特别注意这件事情。
每到军队物资审计的时候,都给我玩命的查,查到就是大功一件。
能让苏咏霖都相当无语的操作并不多,晋哥就做到了,所以他的军队当然也是筛子,一捅就烂。
明军威胁宥州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拎起醉醺醺的任得仁就开始转进,速度飞快。
韩伟追啊追啊追啊,就是追不上,只能无奈放弃,整理当地缴获之后,继续进军,目标是西夏重镇西平府。
两路明军快速打穿了西夏边防,开始向宁夏平原之中的西夏核心进军,而这一切传到任得敬耳朵里的时候,任得敬甚至以为战争还没有开始,只是一个前奏。
当时任得敬还在为任纯忠的调查结果而生气,觉得边疆军队需要来一次大整顿才能恢复战斗力,但是战争的的确确已经进展到中期了。
任得敬大惊之下甚至来不及询问明国方面为什么那么快就发起了进攻,也顾不得痛骂任得仁和任纯忠这两个废物为什么没能尽职尽责,赶快调兵遣将。
然而这仗才刚刚开始打,西夏已经快要被明军打到首都了。
其实夏国一开始不是那么菜的,李元昊前中期,夏军凭借强大的武力甚至能和宋辽两大国打成五五开,但是从李元昊死掉以后,夏军就不复强大的战斗力了。
到宋神宗哲宗时代,宋军甚至还有熙河开边之壮举,夏军被宋军压着打,连连惨败,失去重要屏障,国土沦陷不少。
若不是金军南下成功,西夏差不多就要被北宋摁死了。
到底是国小民疲,国家承受能力太低,完全不是北宋和辽国这种大国的对手。
所以苏咏霖曾经猜测过,最后认为西夏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除了李元昊个人的能力比较强之外,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东亚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带来的结果吧……
离开了这个优秀的匹配机制,西夏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所以开战十多天就被明军一波推进到统治核心地带,连首都都被威胁了,实在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七百九十三
我对相国的忠心日月可鉴===
面对明军长驱直入的战略局面,任得敬不打算束手就擒。
好不容易把权力拿到手,你说讨伐我就讨伐我?
任得敬在最初的惊慌之后,心一横,发布了全民动员令。
他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了一支四万人的军队,然后让任得聪和任得恭分别统领两万人前往顺州和西平府。
任得聪和任得恭出发之后,任得敬自己留在兴庆府继续征兵、组建军队。
虽然送走之前的四万人之后他的手上还有一万人的绝对精锐,包括七千重步兵和三千重骑兵,但是明显这一万人的精锐军队并不能带给他多少安全感。
任得敬征兵的方式比较传统,比如派人下乡,每个人给指标,拉不回一定数量的兵就把他们的家人充军。
在这样富有激励性质的KPI的刺激之下,每一个被任得敬派下乡征兵的官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到处征兵。
看到一个男的就说他适合当兵,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家中顶梁柱,健康年轻男性抓光了就开始对不那么老的老人和不那么小的小孩子下手。
尽管这样做有一点点不讲情面,但是效果很好,除了派出去的四万人,任得敬又组建了四万人左右的军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