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1756


苏子籍蹙眉“学生既持了推荐令,自然不能把它当儿戏,不过如果仅仅是会试资格的话,可以商量,周大人,也许你不信,我入太学,本就是想多受教诲,太学乃是朝廷最高学府,读书人皆是心向往之,学生也不例外。”
苏子籍还有二个心雕龙,倒想试下,可惜的只一起念,就有感应,知道对六品官完全不行。
听到这回答,周明达这才真正认真打量着面前的少年。
开国三十余年了,郑朝已过了人才荒,并不缺读书人,甚至有些三榜同进士都要排队才能被授官,太学生中能被推荐去各衙门实习,这是结了善缘,以后中进士,甚至中举,都可能因人脉而提前得到补缺。
这可是很多人求不来的好事,更甚于在太学学习,这少年竟然不动心,难道说,真的只是求学心切?
作一个大儒,一个觉得自己本职是“传道授业”的人,哪怕心中早打算着软言将苏子籍赶走,好让太学重归平静,可看到这样不贪图小利一心求学的年轻人,也忍不住心生好感。
而且苏子籍说的话很明彻,想让他自动放弃,会得罪了给推荐令的人,甚至有违制的嫌疑朝廷恩典,岂是你想推却就能推却的?
“这好办,只要你不占那个对你无用的免试名额。”周明达已改变了主意,说“你学籍可保留,可随意来太学听课。”
“并且推荐你去部院,也还是给你保留。”
“只是这样的话,你去部院要使人心服,还需要考过场才是下午恰是本月测试的时间,不知你可接受?”
“你改变主意,就可不必参加。”
苏子籍对此自然无惧,自己只差一点就15级,从此登堂入室,可称大儒,对付太学考试还能拿不下来?
坦然说着“学生愿意参加测试。”
只有摘了太学第一名,所谓的太学布武才有基础。
“这事说来,你也是受了无妄之灾。”见苏子籍答应的这么痛快,周明达又忍不住替苏子籍感觉到可惜了。
“本来,你持着推荐令过来,按规矩就该让你入上舍,但这次太学生都闹了起来,有些事,就算我知道你并无过错,也只能先安抚他们。”
“而且闹了一场,怕你与同舍同斋有些生分,而且上舍规矩甚严,你不是外舍、内舍一步步上来,怕动不动就会失礼扣分,反而不美,这样,等测试结束,我介绍你去清园寺外的居士房居住,如何?”
苏子籍一怔,仔细想了想。
原来前魏时,太学为了严格管理,规范办学,就建立四厅六堂,注重礼仪,多方面都整饬规矩“衣冠严肃,步中节,不许搀越班次,喧哗失礼”
每天每人早晚要亲自放牌点闸,更要举行仪式,学官升堂,属官、教师依次行礼,学生再列队依次进入,列队集体叩拜。
课堂上“诸生衣巾务要遵依朝廷制度,不许穿戴常人巾服,与众混淆”、“遇师作揖行礼,拱立听讲,如有疑问,举手请教”等等。
现在大郑更是进一步加强,遇师出入,太学生“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答,毋得居然轻慢”,无故旷课或夜不归宿更会受到严历的惩处。
最可怕的是,斋长还有记录言行的簿册,只要抓到错误,就可处罚。
苏子籍这情况,没有经过二年礼仪培训,想不出纰漏几乎不可能,不被穿小鞋才怪。
到时规矩就是规矩,怎么应对?
难道举刀在太学杀个来回,这不是自绝于人么?
苏子籍是聪明人,一提点,立刻想到了这点,不由渗出些冷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周明达的为学生着想,真是不愧是君子,甚有师德。”
赝太子
p
p赝太子
55704dexhtp
===第一百零六章
三礼注疏===
并且清园寺是京城有名的寺,前魏就建立,园林与禅意结合,是少有的京城游玩名所之一,到了本朝,太妃又曾捐香火钱祈福,环境比太学好多了,等闲人住不得。
“就有劳周大人了。”苏子籍并不推辞,却深深作了揖。
周明达当即就给了苏子籍清园寺地址,还写了张条子递了过去。
“还有需要我帮忙,可跟我说。”
周明达解决了一个麻烦,心中一松,太学就是因多是官宦子弟,所以干系不小,能顺利解决,自然的好事,因此随口说着。
苏子籍目光落在了周明达正写的一册书上,说着“学生对生活上,并无疑难,只是学问上却自觉欠缺许多。”
“这是周大人所著的三礼注疏?周大人的学问,海内士子尽数听闻,学生有不请之请,能否使周大人授我这篇?”
苏子籍知道直接要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授是必须提,要不,汲取不了,这时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又腼腆的说“学生会尽快阅完还给大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1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