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第8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9/1756


“是勋贵和大臣庇荫的子弟。”苏子籍虽第一次来,一见就心中了然,啜茶并不说话。
内阁是极机密之处,每张折子都是关系百万人的命运,自然不能随便让差衙进来收拾,要不,他们必会出卖。
而能接触这种机密的官,品级都不低,并不是来伺候人,阁老也不愿意落人口实随意使唤。
因此皇帝开恩,准许勋贵和大臣庇荫的子弟入内服役,凡是跑腿的事,这些就可以帮着去做。
当然他们就不能随意观政了,但也受益非浅。
“很好的制度。”苏子籍其实以前没有想的那样明白,对庇荫非常不满,但为政之道11级,又有着前世的例子和感悟,当下就想明白了。
“草根之见识,果然必是见识之草根。”
“科举诞生后,唐朝世家和科举相互平衡,最是鼎盛,等唐朝后期世家陨落,以及宋明,都受科举独大之祸,直到清朝又恢复平衡。”
“所谓的东林党之祸,不如说是科举之祸,这和科举本身好不好无关,仅仅是科举,政出一门,就有独大之祸。”
“有勋臣和大臣的庇荫的出身,官员就不是一面倒,皇权就稳固了,清朝有八旗子弟,就始终没有形成东林南林北林这种派系。”
“并且具体来说,这些人品级虽低,但背后都是大臣和勋贵,想买通他们,成本就非常高昂。”
苏子籍是来观政学习,若有所悟“魏世祖当年,就三管齐下,宗室也可科举入学,只是不能当宰相。”
“勋贵大臣可庇荫门生或子孙,少者一人,多者人。”
“虽还是科举为主,却交织而成,相互平衡,无人能独大,单是这一项,就无愧484年国祚。”
“虽说大郑继大魏之制,但宗室并不能科举入仕,三根柱子缺了一根,并且勋臣大臣的庇荫也很勉强,可见郑太祖并没有真正体会魏世祖立制的真意。”
苏子籍喝了一盏茶,趁大家都在休息,从已看过折子里,拣了一份并不重要的折子,是关于水利,向谢智作了揖“谢先生,学生有些不明,还请赐教。”
这称呼很不错,避免了尴尬,而且并不敏感,谢智看了,因着之前“交易”,倒也给了两句提示。
其实这两句虽也是干货,但没有相关经验或阅历,听不懂才是正常。
苏子籍目光垂下,就看见半片紫檀木钿虚影在视野中漂浮“谢智传授从政之要,是否汲取?”
“是。”
“为政之道+1200,11级(905511000)”
金手指厉害,只要对方传授,就不是口中简单的几句指点,而是心里与之相关的一大块经验,一下增长了1200经验。
苏子籍顿时一喜,再看这奏折上谢智所写票拟时,原本不解处,顿时就清晰明了了。
赝太子
lt;/pgt;
===第五百五十一章
段勤死了===
“赵先生,学生有些不明,还请赐教。”
“何先生,学生有些不明,还请赐教。”
他又用这份奏折,向余下四人依次提问,四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票拟,给了提示。
“经验+1000”
“经验+930”
“经验+960”
就是崔兆全,也给了提示,苏子籍从他身上也得1000的经验。
“【为政之道】12级(1945/12000)”
这次可谓是大丰收,一下子升级了,只是有许多知识,必须整理下才行。
“各位阁老,时间不早了,是不是送上午膳?”有伺候的小官小心翼翼的问着,苏子籍起身笑着:“就不打搅诸位先生用膳,刚才又有人禀报,说我府上的仆人在外面等候,有事要找我。”
“既是这样,学生就先行一步,几位大人慢用。”
说着告辞离开。
谢智看着苏子籍挑开帘子出去,若有所思,良久才说着:“代国公,行事很谨慎啊。”
赵旭林把这折子一丢,摇摇头:“是啊,今天只问了一道水利,只是这样一来,要摸清内阁运转,怕是很长时间。”
这样行事,虽不会招惹皇上忌惮,可这样畏手畏脚,何时才能学到真本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9/1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