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918


所以,亭外便非家园,送别之时,至亭而止。
亭名长亭,吴升所取,为了符合其名,还特意将亭子加长了一倍,成为方形长亭。
吴升于亭中相送,赠之以酒:“以前分别,都不是我的地盘,如今是了,须得好生送别一次,你也见一回外,勉强受着。”
沈月娘抿嘴笑了笑,接酒饮了,凝望吴升。
吴升叹了口气:“芒砀山很好,将来会更好,也没有那么多烦愁之事……算了,劝了你,你也不听,总之这里随时对你敞开大门。”
沈月娘默然片刻,摇头道:“我知五哥心意,但正因为见了芒砀山的好,我才更念故国,五哥虽也为沈氏,却非宗枝,很难体会我们的心思,当真是魂牵梦绕。”
吴升点头:“我大概还是能明白的,但我还是那句话,故土难复,想要复国,当寻敌势虚弱处,中原虽好,不可图之。回去之后一切小心,若听得风声不对,就来我这里。”
想要恢复故国,头一件事情就是积累财富,才能豢养众多门士、添置战守法器、打通各处关节,最后趁势而起。
因此,在沈月娘的请求下,吴升这几日炼制了三枚六味地黄丸,商定二十金一枚,下一次由沈月娘交回来,卖出去多少都是沈氏的。六味地黄丸的成本不到五金,三枚一共赚四十五金,毕竟那么大一座芒砀山,治下国人和野人加起来七百多,还要养士,吴升虽然豪富,也不能坐吃山空。
沈月娘走了,她出生时,沈国便已灭亡,对于封地封国的概念感受不深,见识了芒砀山的家园建设后,立刻体会到了沈氏长辈们的执念,于复国大业有了强烈的渴望,对此,吴升只能叹息。
回到自家大夫府邸,吴升立刻召集门客,宣布了自己的养士计划。
关于养士,吴升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施行薪俸制,是真正的供养了。
他将门客分为三档,头等是庸直、卢夋这两位死士,不仅修为最高,而且最是卖命,每年的薪俸定为六金。
次等是庸老叔、董大和丁冉,都是资深炼气士,后两者并不缺钱,但吴升依旧决定开工资,每年四金。
末等便是索老六和张小坑这样的普通炼气士门客,吴升开出的薪俸是每年两金。
无论一年两金、四金还是六金,收入都远高于普通国人,甚至普通门客——绝大多数门客都是没有固定收入概念的,有的旱涝保收,有的只能混吃等死,甚至许多还在倒贴主家。
因此,当吴升宣布了薪俸制后,就算是最不缺钱的丁冉,也深受触动,于他而言,能从家主手中拿到供奉,代表自己的付出获得了家主的认可,这是一种信任和尊重!
但好消息还没结束,吴升又宣布了第二项机制——封地采邑。
门客们顿时哗然。
===第三十七章
封地===
名义上,天子拥有天下,是为共主;天子分封诸侯,是为国;诸侯分封卿大夫,是为家。由此构成家、国、天下之制。
再往下,士和国人也有私地,有些本就是自己的,有些是家主赏赐的,但要么自己种,要么委托给别人种,没有采邑之说。
吴升准备将封建制往下再贯彻一级,直接到士。头等门客,赐地两千亩,次等为一千五百亩,末等为一千亩,这些土地可以转让,且永久继承。
在拥有土地的基础上,吴升允许门客募民,换句话说,身为吴升的门客,他们允许招募家臣,但不允许从国人中招募,可以从野人、流民或者百越部民中选择——吴升愿意称之为国民。
国民与国人的区别,仅在于上庸是否承认,国民虽然没有上庸承认的国人身份,在芒砀山吴升的封地中却享受国人待遇,只不过效忠的对象是门客。
招募国民的户数,也做了限制:头等门客可募二十户,次等为十五户,末等十户。
当然,吴升也特意让卢芳帮忙设计了一套符合这个时代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约定,比如额定征赋,比如战时征卒等等。
卢芳对这一套并不反对,只是很奇怪:“申大夫当真舍得?”把自己的土地再拿出去细分,这种做法在他看来实在太败家了。
吴升无奈道:“芒砀山身处百越之地,要居安思危啊,如此才能更好的激励门客的士气,助我抵御外来威胁。”
因此,这么一套败家的做法,的确引起众门客的哗然,哪怕他们是受益者,也同样在劝吴升收回成命。
但吴升坚持,所以劝谏一通发现无效后,众门客便怀着憧憬接受了。
于是吴升宣布:“从明日起,选地,十日之后,将所选之地报与我知,我给你们发契。你们是最早跟随我的门客,我这人念旧,允许你们自行择地,过了时日还没选好的,我就直接给你们圈出来,是好是坏,都不能再换!”
众门客从吴升的议事堂出来,面面相觑一番,庸老叔迟疑道:“选?还是不选?”
默然片刻,丁冉道:“要不等着大夫封赐吧?哪里有自己讨要的道理?”
董大点了点头,看向索老六和张小坑,这两位也跟着点头,索老六又补充一句:“要不要跟大夫提一句,我和小坑跟大郎一起自在惯了,大夫封赐时,能否将我等封在一处?”
正说时,庸直忽然转身又进了议事堂,向正要从后面离开的吴升拜倒:“下臣想休沐三日,请大夫恩准。”
吴升点头:“可。”
庸直起身,退出,向众门客拱了拱手,回自己住处牵马,沿着官道飞奔向北。
二百余里官道,甚是平整,驾车只需三日,快马一日便至。中间休息了几次马力,次日傍晚便赶到上庸,抢在城门关闭前冲了进去,直抵自家所在的街坊。
庸直没有回家,而是去了自家斜对面的一户宅院,这是寡妇香七娘的家,每次自己离开,都是将女儿小环托付给香七娘照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