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918


原丹炼成后,火髓顺着火池进入经脉,好奇的游走熟悉了一遍,貌似玩得还很愉快,最后又回到火池中,在溢满火池的岩浆中躺下,舒爽的吸收起岩浆中的火灵。
炼制完第二枚内丹后,吴升环视气海世界,整个世界被之前的一场大火焚烧,可以说是被彻底破坏了一遍,但本就荒芜的大地,此刻却多了不少色泽,在吴升仔细检视之后发现,这场蔓延整个气海世界的真元大火炼制出了丰富的矿石,许多都是全新的灵材。
除了灵材,还有很多大雨、大浪席卷之后形成的水塘、洼地,以及新鲜的泥土。
可以发育生命的泥土!
吴升立刻决定炼制一批原丹,让荒芜的气海世界披上广袤的植被。
炼制内丹可比外丹难,耗时也多得多,哪怕只是原丹。但吴升现在深处密林中,什么都不管,有的是时间消耗,三天之后,一株灵香草出现在某片山坡上。
又过了三天,同一片山坡上,出现了一朵荫凝花……
再三天,又是一株雾灵草……
吴升辛勤的炼制着各种内丹,极度舒爽的看着这方世界生长出一株又一株灵材,内心深处,是满满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章
绿了===
吴升于此无名深山中苦修半年,将储物扳指中所有灵材都炼成原丹,植入气海世界,总计得了七十七种。
他有火髓这种火中大杀器在手,炼丹到后期,所有流程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稔,几乎到了一天炼制一种原丹的地步,否则需要的时间还会更久。
前前后后加起来九个月,吴升体会到了修行的无尽乐趣,尤其是后面的半年,每在气海世界中种下一株灵草,都好似完成了一件心爱的玩具,看着它们在山坡上、悬崖间、山谷下破土而生,其中的收获感和满足感无法言表。
第一株灵香草在种下去的第七天,就在它身边出现了第二株、第三株的嫩芽,之后的每一天,都有新的灵香草破土发芽,如今已经长满了半片山坡。
荫凝花、雾灵草等奇花异草也分别成片,和最初种下的灵香草规模相差无几,成长最快的是后续种上的香芸叶,这种灌木的长势快得吓人,在点亮的狼山中,三个月的时间就铺满了整条山谷。
生长缓慢的有乌参等灵材,半年下来也只生发了十余株,最慢的则是姜黄灵芝,这种灵芝类的灵材,果然是极难发育的。
吴升最喜爱的是香樟树,这棵香樟树生长在雷公山主峰上,经过五个月的生长期,已经有丈许高了,是整个气海世界中最高最壮的绿植,象征着吴升绿化世界的进度。。它的枝条上长满了香樟叶,山风拂过时,引起一阵哗啦啦的摇曳声。
至于长翠青羽、蛤蜊根、大黄蝉翼之类的灵材,则属于灵兽身上的材料,吴升试着炼制过虫草,却炼制失败了,
要么是气海世界的规则还有所欠缺,
承载不了飞禽走兽乃至蛇虫的生存,
要么是气海世界也从某种程度,或者至少是大趋势上符合吴升的认知——生物需要进化。
具体如何,则需要时间来解释,
吴升不急,收获已然极大,
他很满足了。
而绿箩这种带有先天灵气的宝物,
依旧孤独的生长在芒砀山主峰之顶,
没有任何繁衍的迹象。
吴升尝试着以还丹术将这些内丹都幻化具现出来,七十七株灵材都生长在面前,
将他遮掩在团团绿丛中,从这个角度而言,也不乏是一种应急时的藏身之术,
躲在其中,
很难被发现。
可惜的是,
还丹术的具现,
同样只有一株,不能成片出现,
应当是只能幻化出本体的缘故。同绿箩一样,这些灵材徒具其形,却不具备灵性,
这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但转念一想,
若是具备灵性,那自己岂不是可以随时随地用还丹术修炼了?
幻化具现出一株来就观想转化为灵沙,
接着再继续幻化,无穷无尽,
永不匮乏。这种念头,跟自己提着自己头发往上起飞没什么区别,那是绝无可能的,也与自己加诸于气海世界的那条大道所违背: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将眼前幻化出来的各种灵材烧成灰,吴升终于出了山洞,这回不是打野食,而是真要离开了。
恍惚间又是一个冬天,
山林间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雪,雪花并不大,稀稀疏疏转着圈的落下来,于树梢枝头积了浅浅的一层,落到地上的,则直接融进了泥土中。
吴升踩着略显泥泞的土地,在微凉的雪花中前行,一边走一边寻找发掘着能够炼丹的灵材。有时候好几天见不到一株,有时候一天能找到好几株。不论是不是气海世界没有的新品种,他都将其炼成内丹,重复了也不怕,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扩大灵材的种群,早日实现气海世界全覆盖。
该回家了。
虽说杀公冶干已经过去了九个月,但毕竟是学宫奉行被杀的大案,吴升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出了这片不知名的群山后,先向西走了两天,再向西南走两天,远远的绕过不忧山。
世界沙盘中的不忧山已被点亮成型,辨别起来非常容易,这座大沙盘为吴升提供了精准的舆图导向,一路经过的所有地方,都逐一点亮、塑形,日益完善着世界沙盘。
这一路并不求快,围着不忧山三百里外走了一个大圈,然后才折向芒砀山的方向,耗时一个月,前方终于看见了家园。
一别两年有余,芒砀山变化很大,国人坊已经建成五座,国人上千;野人村落也散布在芒砀山大大小小的山间,建立了十来个村子,总数突破八千三百人。
此外,两位客卿、七名国士各自也收了一些家臣,加起来也有六、七百人。
整个芒砀山封地总人数已经过万。
吴升的回归,自然引发封臣领民的一片欢腾,他们的大夫、封君回来了,更有了主心骨,整个芒砀山如同过节一般,自发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国人们在甲长、耆老的带领下,呈上礼物,感谢吴升为他们带来的安定幸福的生活。
芒砀山建立以来,吴升基本上没怎么管理过,算得上垂拱而治,功劳应该归诸于卢芳为首的供奉、门下士、甲长和耆老们,归诸于国人的自律和辛勤。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封君经年不知所踪,封地中却井井有条,人们自觉自愿的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行事,不会出现后世因主位空置而导致的乱象,说起来,真是封君们最为幸福的年代。
吴升向国人们表示感谢,谦逊的表示自己做得不好,希望将来大家更多的指出自己的不足,他将努力改正,更希望国人们继续奋发上进,将芒砀山建设得更加欣欣向荣。
热闹之后,抽出空来,卢芳向吴升禀告了封地中的大事,主要还是茅贡之事。
“扬州左徒府将四国茅贡减半征收,大夫不在,我等以重金采购乌参丸,委托墨、岳两位丹师炼制其余灵丹的方式完成了,大夫不需担忧,唯有一点,征调明年茅贡的国书至今未至,眼看就是正月,究竟数量如何,皆不知晓。冬掌柜也不知哪里来的消息,说是今年可能有变,他已赶赴扬州打探。”
吴升皱眉:“什么变化?茅贡免了?楚人有那么好?不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