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918


于是庸国君臣大悦。
过了两天,冬笋上人就风尘仆仆赶了回来,他在路上遇见了返回的董大,此刻两人满是忧色。
“崔明下狱半月,七日前方才出狱。”董大禀告。
“为什么下狱?下狱之后为何不及时报我?”
“听说是因申斗克之故受了牵连,申斗克在鸡父大战后失踪,楚军本来以为他阵亡了,
似乎结果又不是,如今正在找他。申斗克门下所有门客都下狱了,
崔明因为已经擢为大夫,
不再算其门客,
一直以来又勤于王事,故此查明之后放出。下臣和冬雪一直忙于搭救,崔府散去半数家财,崔明这才官复原职。”
“倒是辛苦你了。”吴升脸色稍霁。
董大取出崔明书信,吴升赶紧打开。崔明在信上道明原委,和董大所说大致相同,申斗克的去向是查案的重中之重。崔明表示,他在狱中受审之时,见到了稷下学宫的行走,似乎学宫也在找申斗克。
崔明还说,他虽然已经官复原职,但所有四国和百越事务,皆由右徒府代行,新任左徒将等候郢都下令,何时能拿回权属,尚不得而知。
吴升要打虎邑和成山邑,这种事当然没跟崔明说,但他相信崔明肯定是有数的,原本以为是受了这件事的牵连,现在看来却又不是,崔明和他之间的关系,楚人似乎依旧不知。
现在要考虑的是,申斗克为什么失踪?如他这种级别的大夫,哪怕死于战场之上,吴国肯定也会以礼相待——通报楚军,将尸体奉还。不声不响的人就没了,的确不合情理。
“稷下学宫为什么也在问申斗克的消息?”吴升问董大。
董大摇头:“这却不知,崔明说,稷下学宫的人只是旁听,却一句话也没说。”
虽然一句话没说,但稷下学宫的行走旁听,本身就不正常。
“那位行走是谁?”
“是扬州行走,下臣只知其姓宋。”
稷下学宫的行走听说有上百人,吴升只知道石门、罗行走、郑行走和常行走,除了这几个外,还见过一个鱼奉行,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你和冬笋再回扬州,打听一下这位宋行走的情况。”
董大和冬笋上人都面露惧色,尤其是冬笋上人,他是沾都不想沾这个边,脸色相当难看:“亲家都被放出来了,就说明没事,居士,要不算了?”
吴升完全理解他们的担忧,这种事,谁又敢沾边呢?当下道:“也罢,你们下去歇着吧。”
===第一百四十六章
拜辞===
吴升在庸仁堂中深思了一夜,于次日天明时再次入宫拜见:“臣请君上出虎符,遣兵北伐!”
庆予惊道:“申卿何出此言?是不愿受楚人谈和之意么?”
吴升道:“四国之事,向为左徒府之责,范衷之辈,乃右徒之使,名不正而责不清、理不顺则言不信,与其相谈,与对牛弹琴无异,楚人一个反复,辄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臣依然坚持北伐。”
庆予道:“申卿多虑了,楚人怎会言而无信?左徒府处事不公,故此右徒遣使,这不正是楚人旳诚意么?当年先君薨时,申卿也在塌侧,先君曾言:今楚人强盛,只可蛰伏,不可意气用事啊!”
吴升道:“楚庸之势,形同水火,怎能引而不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吴升再三恳求,庆予只是摇头:“申卿多虑了。”
吴升叹了口气,向庆予拜辞:“既不北伐,臣之兵屯驻城外,空耗粮饷,将予遣归。近日,臣旧伤复发,沉疴难愈,臣请归芒砀山休养,还请君上恩准。”
不同意我的建议,那我就告辞,什么柱国之职,也别拜除了,我也不当了。
庆予再三挽留,吴升执意离去,庆予只得同意,
多赐灵丹伤药,
厚加抚慰。
离去之日,
十五驾兵车,数十车士、七百余正卒、二百余羡卒,齐齐整整列于营前,
吴升看着这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军队,之前的种种郁气忽然消散得一干二净。
有这支精兵在手,
还怕什么呢?
元司马前来送行:“我庸国毕竟国小力微,
直面大楚,
鲜有敢战者,不要意气用事啊,
留下来吧。”
吴升摇头道:“我非意气用事,是要逃命啊。”
元司马呆了呆:“何至于此?”
吴升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将来有事,
切莫死战,
可来芒砀山找我。”
一声令下,
芒砀军启程,
延官道南下。
进入连山部后,吴升召集金无幻、刀南蛇、凰飞龙、阿傩等人道:“你们继续南下,
将大军屯于岫云山,由芒砀山供给军粮。我已和卓工尹谈妥,其侄卓耳火带人筑路,
自袖云山起,打通九真。”
岫云山就是几年前灭掉的独山部南界,
与九真诸部以山相隔,当年吴升就是在岫云山和三部达成协议,
瓜分了独山部的土地和人口,并曾于山顶南眺诸真。
吴升的打算是继续按照老办法行事,
先筑路,再行医,最后进兵,而筑路的主力,就是眼前这支精兵。
相比于围猎,吴升始终认为,筑路才是更好的练兵之法,
经过筑路的淬炼,这支军队必将脱胎换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