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918


愚生叹了口气:“也好,我回去看看,找一些轻省的事务……”
吴升道:“我记得之前翻阅卷宗,第七峰是每年清扫一回?”
愚生顿时明白了:“可距年关还有两个月……”
吴升道:“罚扫三个月。”
愚生依然有些担心:“会不会有些张扬……”
吴升道:“就说后山罚役打扫群峰,至于扫哪里,那不是由咱们自己指派吗?”
第三堂关于禹王的道法课,是在闭关圣地第七峰开讲的,宣讲的内容,是关于禹王对抗洪不力者的惩处方式,由此而定下奖惩规矩,使上下心服口服。
为此,吴升炼制了第三枚简略版天地乾坤丹,将禹王十大刑罚再现于幻象世界,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故事和一次次对各种刑罚的体验,引导教育这三十六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之后,吴升宣布,每个人都要在第七峰中认真执役三个月,打扫山径和石洞,清理枯枝败叶,修剪灌木花草,无故不得下山半步。
用鲜活而生动的例子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让他们在第七峰集中隔离反思,这种惩戒方式大受欢迎,如果不是不宜宣扬,以致外人少知,恐怕龙虎堂的门槛都要被踩踏坏了。
他关于禹王的课程已经逐渐深入,接下来应该怎么备课,备什么课,说实话还没有完全考虑好,刚好将这帮家伙罚于第七峰闭关三个月,自己可以轻松轻松,好好思考一下之后的传道方案。
就在这时,石九禀告吴升:“燕大奉行招您前往文实堂相见。”
文实堂位于学宫北院的西北侧,原为之前的大奉行、后成为学士的高子衿旧居,高子衿合道之后,在与西极昆仑道人的决战中殒灭,这座宅院就空置了下来。
燕伯侨年轻时曾受高子衿指点,自诩为高门弟子,做了大奉行后,将执役堂庶务交出,自然也就不再居于第一峰,而是选择了文实堂,有心重振此堂声威。
从这个月起,正轮到燕伯侨首次当值。
吴升猜测,莫非是自己将罚役者送进第七峰集体闭关的事闹得大了一些,有人告到燕伯侨那里,故此找自己谈话?
于是肚子里打着腹稿前往文实堂。
不过他也并不担心,燕伯侨是自己人,只需能够自圆其说,燕伯侨当然会相信自己。
至文实堂后,见了燕伯侨,更是将心放进了肚子里,人家招自己来,压根儿不是为了什么罚役第七峰的事。
燕伯侨开门见山:“吴君薨了。”
吴升愣了,有些不明所以,他已经许久没太关心诸侯间的朝政大事,不知燕伯侨专门找他过来说这个是为了什么。诸侯死亡,那不是很正常么?天下诸侯何其之多,几乎每年都要死上几个,算不得什么新鲜事。
前一段楚王死了,薛仲倒是向自己来信提了一下,如今同样僭称为王的吴君死了,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的,或许就是皆为天下强国之君,影响比较大一些罢了。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吴君应该是被人刺杀了。心里暗叹,专诸啊专诸,都说了让你离姓伍的远一些,你怎么就不听呢?
果然,燕伯侨道:“诸侯之死,怎么死的,学宫管不着,但若是刺客所杀,咱们就要查一查了,看看是否为学宫通缉的要犯所为,而且通常这种可能性很大。吴君死后,至今已有半个月,吴国上下对此却讳莫如深,不提刺杀者是谁,坊间也有各种传言,姑苏学舍赵公查问时,给他的回答也语焉不详,他觉得很蹊跷,故此上报学宫。”
吴升问:“大奉行是打算让我去姑苏?”
燕伯侨道:“放在别的小国,学宫行走已经有足够资格和震慑力去查案了,但吴是强国,赵公还是弱了一些,吴国新君和重臣不太理会他,他也难,所以还是只能让你去。”
吴升问:“若非学宫通缉要犯所为,怎么办?抓么?”
燕伯侨道:“那就不管,若是通缉要犯,尽量捕拿回来。但我以为,如果刺客不是通缉要犯,新君没必要遮遮掩掩,你以为呢?”
吴升点了点头:“那我就去看看吧。”
查案本就是他这个奉行的职责,就如当年的罗凌甫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忙碌奔波着,只有在忙不过来,或者人不在时,才会抽调别的行走前往。
接过赵公的呈报又看了一遍,吴升返回龙虎堂,稍作准备,出发前往姑苏。
钟离英此刻也在第七峰中闭关潜修,吴升不想打扰他,自己走后,也需要石九处理龙虎堂庶务,因此,这次出行,吴升一个人没带,就这么单枪匹马进了姑苏。
------题外话------
感谢随风withd、悠闲的旅者、苦行僧逐风、新西塘、弓白的打赏,多谢道友们的月票和推荐票。
===第二十八章
姑苏===
这是吴升第二次来姑苏学舍,上回来的时候,把学舍修士洗劫了一个遍,结结实实发了笔财,还顺道烧了人家小半个院子,这回再来时,自然感慨万千,对着人家被烧的正门处不停观察,心中满满都是回忆。
如此举动,自然引起学舍警惕,便有人出门喝止:“何人窥伺我学舍重地?”
吴升负手而立:“我是孙五,请赵行走出来相见。”
要说这两年,谁的名头最响,那天底下当属“孙五”,当真是声名鹊起,尤其是学宫一系,人人如雷贯耳。
那修士愣了愣,连基本的礼数都忘了,撒开丫子就飞奔回去:“行走——赵行走——了不得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