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91


赵宋朝廷接到报告后,也不可能即刻决策发兵,预计拖拖拉拉,会集商议,最少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再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拔粮饷,没有半年都不可能发出大军。
那时,李存这边的局势应该已经基本稳定,可以从容应对赵宋的一切战略战策。
况且,没有了江南地区的财政支持,赵宋王朝是既没有钱食维持运营,也没有钱粮养军。
如此一来,赵宋王朝还能不能发出来大军,都是一个问题。
还有,断了南方的财政供给,赵宋王朝想要给辽国和西夏进贡岁币也不可能了,那样的话,说不准辽国和西夏也会出兵来打赵宋。
届时,李存再从南方起兵,三家一夹击,赵宋王朝必定灭亡。
而李存只要以长江为界,守住南方,减轻劳役,减免赋税,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复和发展,肯定能统一天下。
可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赵宋王朝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出大军的前提下。
反之,如果真像李存所说的这样,有十五万整装待发的西军半个月就能打到江南来,那么陈箍桶的一切谋划都将是空想了,因为时间不够。
别忘了,李存到现在都还没有出兵呢。
还有,如果李存和赵宋现在同时出兵,别看李存的距离要短不少,而且也可以走水路,但真就不好说会不会是李存先到达长江沿线,毕竟,宋军过境是不需要打的,而李存这边说不准就会出现什么抵抗的军队耽误李存的行军速度。
陈箍桶有些不甘的想:“或许将军消息有误,宋朝怎会在北京囤西军?”
可陈箍桶马上就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存提前就知道了他要来投,才能准备出来那么大的欢迎仪式。
陈箍桶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最后将画面锁定在了那个茶水摊上:“那茶家乃一情报收集所!”
陈箍桶看了李存一眼:“外松内紧,滴水不漏,厉害!”
这回,陈箍桶对李存的消息不再怀疑,因为他已经确定了李存这个人极为看重消息的收集,所以是不可能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出纰漏的。
而这时李存也向陈箍桶娓娓道出,赵宋王朝是因为准备北上收复燕云才在北京大名府囤驻这支西军的。
陈箍桶这才恍然大悟,进而不禁暗怨方腊选的起义时间不好,这要是再晚几个月,等宋辽打起来了之后,再起义,那赵宋王朝想不灭亡都不可能。
现在嘛……
陈箍桶看向李存:“将军既然已知西军不日便要南下,还胸有成竹,必是有所依仗,起义应是还有机会。”
念及至此,陈箍桶又不禁看向了荆襄地区。
李存明白陈箍桶这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不去荆襄,而叫方腊去荆襄?
不怪陈箍桶会有此疑问,实在是,跟东南相比,其实是荆襄的战略位置更重要一些,也更适合当发家之地。
毕竟,得了荆襄,就可以想打哪打哪,还能依托各种天险固守,真正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不像杭州这里,只要宋军过了长江,就可以顺着京杭大运河直扑杭州。
对此,李存只能苦笑:“变数者,方腊也。”
李存是可以去荆襄。
可李存若是去了荆襄,方腊必定会来两浙。
历史已经证明过了方腊守不住两浙。
如果让赵宋收复了江南,那赵宋就可以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夹击李存,到那时,李存就会面临历史上方腊最终被围剿时逃都没有地方逃的死局。
而李存来江南,方腊去荆襄,万一真到了局势不可挽回的地步,李存还可以退守台湾,然后闷头发展几年,再找机会杀回来。
而且,以李存这个后世的人眼光来看,只能在土里刨食的荆襄,注定了就是一个穷地,哪怕是李存,可能也得攒个十年八年才能攒出统一天下的钱,而可以搞海上贸易的东南就不同了,最多三年,李存肯定就能赚够统一天下的钱。
其实——
说来说去,还是李存手上没有一员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若是李存手上真有一个有能力又可靠的大将,当初李存就可以直接分兵,派大将去荆襄,自己来江南,而且李存现在也可以部分采纳陈箍桶的建议,派一支偏师去中原地区点燃战火,分担自己的压力。
可问题是,李存手下的这些人,谁能担此大任?
……
===第六十章
两浙第一世家(求追读)===

李存和陈箍桶谈到很晚。
——两人将之前李存和吕将已经制定好的北上计划从头到尾再推敲了一遍,在这个过程当中,陈箍桶用他老辣的经验和卓绝的智慧又帮李存完善了一下这个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