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91


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存根本就不屑跟他们方腊义军竞争,而是知难而上,直接开始东征。
这一刻,包康很愧疚,但更多的还是遗憾——他是真想见见李存这个奇人!
基于此,包康问:“李子厚可有话留下?”
方百花道:“我家官人有一言留给我哥,正好叔公和包大哥来我这里,便由你二人代我转达罢。”
包康忙问:“甚么话?”
方百花道:“我家官人言,我哥若想成大事,莫要东进,当去荆襄,届时,或可成三分之势。”
包康听完,狠狠一击掌:“妙也!”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政权南下,主要有三大路线。
第一条是东线,走江淮平原到长江下游,直抵江南。
第二条是中线,走南阳,襄阳,荆州,到长江中游。
第三条是西线,走关中,汉中到蜀地,然后从长江上游顺江而下,合围江南。
如果方腊能占据荆襄地区,就可以堵死中线和西线,而李存东进,显然是准备堵住东线。
如此一来,赵宋王朝就会被义军挡在长江以北。
到那时,当初方腊给参加起义的人画得大饼就真有可能会实现了。
而且,只要占据荆襄地区,方腊就进可以攻占蜀地、洛阳、金陵等重镇,退又占据险要地势可以固守。
可以说,李存真是给方腊选了一个合适的发家之地。
关键,就像李存构想的那样,一旦这个战略实现,那么李存、方腊和赵宋就会出现三分天下之势。
到那时,鹿死谁手,全凭个人本事。
所以,李存这根本就不是阴谋,而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别人怎么想,包康不知道,但在一心推翻赵宋王朝的黑暗统治的他看来,李存的战略构想极好,而且是对谁都好。
包康当即表态:“我会向圣公建议此策。”
在这之后,方百花就没再说什么了,而是在方腊义军胜局已定了之后,主动带人离开了……
……
===第三十七章
阳谋===

“李存那厮叫我去荆襄?!”
方腊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般。
“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我方腊发家之地,在吴地,在两浙,不在甚么荆襄!”
“那厮分明是怕我去吴地同他逐鹿,随便指一地诓我,此乃那厮缓兵之计也!”
包康知道方腊读书少,可能都不知道荆襄在哪,所以他耐着性子边画地图、边跟方腊解释:
“荆襄,亦可称荆襄七郡,乃三国时刘表统制之地,亦是蜀汉皇帝刘备发家之地,此地,荆北有三郡,乃南阳郡、南郡、江夏郡,荆南有四郡,乃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此地往西,便可进入巴蜀,往东可进入九江,直到江东,实四通八达宝地,非随便指一地也。”
包康继续给方腊讲解:
“自古中国,南北分界之地即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非只南北之分也,亦是南北军事分线。”
“秦岭者,西起陕甘交界,东至河南西部,为关中、巴蜀之地分线,两地往来需穿越崇山峻岭,极为不便。”
“淮河者,西起桐柏山,东至大海,流域众多,亦天然险地,虽其南即大江天险,然大江乃我南朝核心之地,若失之,则大势去也,故而守江必守淮。”
“秦岭-淮河合为横贯东西天然防线。”
“然两线之间,还有一口,即南阳也。”
“若秦岭、淮河为二门,南阳门轴也。”
“南阳北通河洛,西北通关中,南通江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