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1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274


首先,那些举着火枪的哥萨克兵压根就没有靠近清兵据守的古列延开火的意思,只是远远的在七八十步上下的距离上放放排枪在这个距离上,滑膛枪根本没什么准头,也不可能造成多大的伤亡。
其次,当排枪和火炮打出的烟雾弥漫战场之后,那群哥萨克兵就开始“乌拉乌拉”的喊口号,但是在喊口号的同时,却不看见他们迈开步子向前,而是在原地踏步。虽然也有一些掷弹兵会举着手榴弹钻进烟雾,远远的向清兵阵地扔几个木柄手榴弹,制造一点混乱但仅仅是一点混乱而已。
第三,在第一线的哥萨克兵打排枪、喊口号、丢手榴弹的同时,后面的哥萨克和蒙古骑兵却没有一点要跟进的意思。除了一小部分人在打排枪的那些哥萨克人后面摇旗子,还有几队骑兵在跑来跑去制造烟尘,其他人都在己方一线后面的一百五十步开外,围绕着一座大庄子在挖掘战壕,构筑工事。
张廷玉多聪明一人啊,而且他也熟读兵法,对火枪、糖药时代的打法也非常熟悉。看到这一幕就知道他主子同治皇帝胤礽很可能要完!
“大阿哥,六阿哥他这是想……”张廷玉抬头看了看天,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想等天黑之后再从林子里冲出来,绕到皇上的大营后面发起突袭?”
“大概吧?”大阿哥胤禔同样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但他现在站得高,看得明,自然知道六阿哥胤?的心思。
但知道归知道,想要拉一把胤礽却也不容易……而且他真想拉胤礽一把吗?
如果胤礽没了,那大清皇上该谁当?
“大阿哥,您一定要救救皇上啊啊!”张廷玉说的话,扑通一下就给大阿哥胤禔跪了,“您可是皇上的亲大哥……皇上要是没了,您可就六阿哥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衡臣,你快起来!”大阿哥胤禔连忙把张廷玉给搀扶起来,“皇上是我们哥几个的骨肉兄弟,也是我们的主子。我们哥几个当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了”
他的话说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十阿哥胤?马上接过话题道:“二哥有难,我们肯定得救,而且救二哥就是救大清,这大清朝也有咱们一份呢!”
“没错,大清朝有咱们一份!”胤禟接着又道,“就不知道这一份要怎么算了?”
一向老实巴交的胤祐叹了口气:“我这人与世无争,这一份不要也罢,可是底下一个旗的将士妇孺都眼巴巴望着呢!”
胤禩最后望着张廷玉说:“衡臣,我们哥几个可都是向着皇上的喀布尔王给了我们哥几个一人一千万银卢比的广善库银票我们都不帮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廷玉还能不明白?
这几位爷是坐地起价,要加钱!
同治爷如果打得挺顺,这几位爷就少要一点。但现在形势似乎对六爷胤?有利,他们几个当然得很公道的涨点价了
“可皇上没钱啊!”张廷玉哭丧着脸抬头看着几个大清好阿哥,“实不相瞒,我们儒八旗这几年苦得很,差一点就要吃草了,别说加钱了,就是那五千万银卢比也没有啊!”
胤?背后是广善库银行,那可是印度帝国的中央银行,地位和大明东厂官银号是一样的。而它对应的印度帝国的经济规模也非常大,胤礽的西清国就是打包卖了,也不可能和胤?比钱的。就算是胤礽的明爹,也不可能拿钱给胤礽去和胤?比富啊!
胤禔笑道:“衡臣,我们知道皇上没钱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和皇上是手足兄弟!手足兄弟之间的感情,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手足兄弟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皇上有难,我们一起帮他担当。等皇上打下印度了,一定也和我们分享的是不是?”
“是,是”张廷玉赶紧点头称是。
胤禔点点头问:“那这个印度要怎么个分法?”
什么?分印度?这也太黑了吧?
张廷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打下印度给几个阿哥加钱是没问题的。有印度帝国这棵摇钱树在,那怕给个一两亿银卢比也不是问题。
但是分印度康熙汗打下印度西北的这些年,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打造一个统一的印度帝国这事儿上了。又是传播佛教,又是开科取士,又是设置行省,又是设立回八旗和印八旗,还不停找借口削那些天方教、印度教、锡克教土邦王公的藩。总之,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用尽了,就是想把散碎的印度帝国拧在一起。
可现在几位阿哥的意思,好像就是想把印度帝国分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哥几个一人分一块!
可这么一分,好不容易才被聚拢了一点的印度帝国又得散一地。
这个印度帝国拧在一起都富而不强,要是再散一地,以后还不得世世代代挨大明和法兰克的欺负?
瞧见张廷玉不言语,几个阿哥都显得有点不高兴了不是生张廷玉的气儿,而是在生胤礽的气儿。张廷玉就是胤礽的传声筒,他现在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就说明胤礽压根就没在这方面交代过!
胤禔拉长了脸对张廷玉道:“衡臣,你回去和皇上说说,咱哥几个要求不高,就想在富得流油的印度搞点份地。不如先把印度帝国一分为二,一半给儒、回、印三个八旗和科尔沁部这儒、回、印三个八旗当然都归皇上了。而另一半再分十六份,清、蒙十六旗一旗拿一份。而每一块份地的收入,应该是大致相当的,每年都该有三四百万银卢比的进账!
另外,清、儒、蒙二十四个旗和科尔沁部在河中、哈萨克、阿富汗的份地照旧。”
这是要把印度帝国切成四十一份啊!
张廷玉听了这话,都有点替印度阿三们忧国忧民了,不过他毕竟不是阿三,他代表的是儒八旗的利益!
“大王爷,”张廷玉道,“臣一定把您的话转告给皇上,相信皇上一定会答应的。不过救兵如救火”
“知道,知道,”胤禔笑了笑,“耽误不了事儿咱哥几个马上带兵出城,在开天府城的西边列阵架桥。衡臣你就马上去皇上营中报信,然后拿了皇上封地给咱的圣旨来和咱哥几个说话。具体封哪儿可以慢慢说,先把封地年入三百万银卢比的事儿给定下就行。”
张廷玉松了口气,赶紧站起身,冲着几位阿哥一抱拳:“张某去去就来,几位阿哥也抓紧一点我大清兴废,在此一役!”
胤禔笑着点头:“那就快去吧,咱们哥几个在那密水南岸等你的好消息!”
在那密水北岸的清军大营里头,这个时候也正是战事最热闹的时候。大清同治皇帝胤礽,已经从最初的慌乱当中恢复了过来,而且还亲自上前线坐镇了。
虽然都用了“同治”的年号,但是这位“胤”字辈的同治可比了历史上那位“载”字辈的同治猛太多了。虽然他没怎么打过仗,今儿才是第一回真刀真枪的干。但他的武德还是蛮充沛的,隔三差五就要拉着手下的儒八旗精兵去草原上打狼,去天山上猎鹰。每年还要和科尔沁的王爷们一起在哈萨克草原上夸耀武力,以震慑住部和隔壁的老毛子老毛子和康熙、胤?要好,和胤礽可不亲热。两边当了那么多年的邻居,也不知道送几个毛妹过来教胤礽罗刹语
另外,儒八旗的武德也是高的。西清虽然以儒学为显学,但它的人才选拔机制却是武科举考兵法,考骑射,考打靶。能出人头地的,除了少数有背景的(儒八旗内部贵人不多),大部分都是骑射和打靶上来的。再加上儒八旗的地盘不太平,不仅有野兽出没,而且还有许多被打散了的草原部落沦为了马贼山贼,所以儒八旗的里面也是人人有枪,而且枪不离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