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1274


所谓百人纯队,也就是一百人装备同一套装备。一营所辖的四个领中,两个领配备长枪、一个领配备火枪、一个领配备火枪。
踢正步什么的当然也不敢想,只要求步伐基本一致,可以在战场上正常的展开、移动、发起冲击就行了。
至于投弹,并不是所有人都练的,而是挑选出了相对比较强壮的壮丁,组成一个三十人的副领小队,由各营的营将直辖,专练投弹......
除了这些个步军营之外,现在的锦衣亲军各镇之下,还出现了镇直属的炮兵领、骑兵领、亲兵领和辎重营。
其中炮兵领配备的还是掷锤炮,一个领配备十二门。骑兵领则有四十到六十名有马的骑兵。亲兵领的人数约有百人,除了负责护卫镇司,还负责旗鼓传令。
而辎重营同时也是预备队和工程队,人数不少,各营都有八百到一千人。
在朱和墭、诸葛三和带着大家没日没夜训练的时候,他们也没闲着,也在忙着加固和扩建位于珠江北岸的黄埔大营。
除了以上这些割了辫子一心要反清复明的“粤军”之外,朱和墭底下还有大约一千名“洋兄弟”,组成了一个炮兵大营,直属朱和墭的中军司。
另外,诸葛军师还帮着朱和墭支楞起了一个中军司。他先从少年兵中选了一批小参谋。后又从投靠的关闸苦力当中选了二三百看着比较机灵的,撒出去当了细作。
而尚可喜的大军才到增江岸边,正到处搜罗船只等着过江的时候,诸葛军师的细作就已经飞奔着往黄埔大营而来了。
===第161章
杀头祭旗出兵(第二更)===
珠江北岸,黄埔大营。
校场之内,大旗招展,壮士如林。
经过了将近二十日的苦练,四个镇,总共一万六七千人的锦衣亲军士兵,终于可以自己排着队走进校场,再摆出一个个勉强还能看出方形的营方阵了。
黑压压的乌云之下,只看见这一万六七千人锦衣亲军,全都身穿交领布袍,头裹红布,大部分锦衣亲军战士都背着头盔,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战士还在布袍之外加了甲胄——有些人披着中式的布面甲,还有些人则披着西式的轻型板甲。
所谓的轻型板甲,就是半套或小半套的板甲,部分是高价从欧洲进口的N手甲,也有一些是广东本地的师傅打造出来的,穿在身上倒是非常神气。不过它们的防御能力比起一件制作良好的中式布面甲也强不到哪儿去,因为布面甲里面也钉满了一块块巴掌大的铁皮。
虽然朱和墭在澳门发了一票,还夺下了佛山这个冶铁重镇,但他现在依旧没有足够的铁甲装备军队。所以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这一万六七千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披了甲......其中长枪兵人人有甲,刀牌兵人人有盔,火枪兵则是无盔无甲。
有甲和无甲的士兵混杂成了一营,使得原本就不太整齐的队形显得更加凌乱。
不过在按着剑柄立在一座木头搭成的方台上的朱和墭看来,这一万六七千人沉默肃静的军队,此刻还是展示出了极其高昂的士气。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都昂首挺进,还紧紧攥着手中的兵器,虽然做不到肃立不动,但是他们的身子摇晃起来,也看着威风凛凛。
这种士气,这种威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冲天的杀气。
这种杀气,足以横扫广东,席卷天下!
每个跟着朱和墭一路走来的少年军官,身在这支军队当中,都感觉到了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的豪气!
他们是朱三太孙的亲军,是复兴大明的中流砥柱,他们满万不可敌!
在朱和墭登上高台之前,校场当中还有些希希嗦嗦的声音,但是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这位半神一样的三太孙。
所以校场当中,鸦雀无声,只是从珠江上吹来的大风,在人们的耳边轰轰轰的回荡。
沉默,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到了每个人都以为他们今天要一直这样一言不发的站下去的时候,高台上的朱和墭才忽然开口说话了。
“告诉诸君一个好消息,尚可喜来送死了!尚可喜率领的一万几千清妖军,已经于前天傍晚全数渡过增江......来送死了!”
尚可喜已经快到广州城外了!而要阻止尚可喜进入广州,朱和墭就得马上出兵,去抢占广州城东二三十里开外的龙头山高地。
高台下面,还一字排列着二十个大嗓门的汉子,他们是特别选出来的传令官,不仅嗓门大,而且还能说一口发音很准的广东官话。
朱和墭在台上说一句,他们就跟着重复一句。
他们的声音很响亮,穿透了呼啸的风声,传到了每一个肃立的锦衣亲军官兵们的耳朵里。
各个方阵当中的少年军官们都带头振臂高呼起来。
“杀清妖、灭尚家、入广州......”
非常简单的口号,却喊到了每一个战士的心坎之中去了。
尚可喜可是恨满广东的大清妖啊!
而现在立在校场之中的这些锦衣亲军,大多都和尚家有血海深仇,说到“杀清妖、灭尚家”,谁不是满腔的热血就要沸腾起来?
至于入广州......则象征着坐天下!
北京太远,广州却近在咫尺。
杀了清妖,灭了尚家,然后就能入广州了......多么美好的前景啊!
朱和墭在一片欢呼声中高高的举起了右手,校场之中沸腾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整个校场霎那间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