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1274


他们俩正想到这里,突然又人齐声大喝道:“迎圣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傅弘烈和周培公赶忙扭头往呼喊声发出的地方看去,一看之下,下巴都快给惊掉了。
只看见喏大的庭院当中,摆满了一排排的竹席,每张竹席上都端正跪坐着一个......和发飙孔子差不多打扮的儒生,只是腰带上没有手榴锤,也没背着火枪,但是每个人的左手边都放着一柄长剑!
这群儒生面对的地方,立着一张木头高台,高台上摆着一排蒲团。
一群红衣黄巾,长剑铜锤,腰别火枪的儒生,已经登上了高台,为首一人更是生得凶悍异常,一看就不是好儒......但是庭院内的儒生们看到他的到来,都如痴如狂般的发出欢呼。
“圣人,圣人,圣人......”
原来今日驾临原儒馆讲道的正是圣人世子爷朱和墭!
朱大世子爷这段时间比之前更忙了!因为再过几天,“高考”就要开始了!
所以他得抓紧时间,给聚集到广州来的儒生们做一下思想工作。得帮助他们即使转变思路,接受朱和墭自己开创的“原儒主义”,从一个只知道考试、做官、械斗的岭南儒生,转变为懂得原儒大义,知道要为谁为何而战的原儒。
完成转变后,朱和墭还会邀请他们加入原儒学派......所谓的原儒学派,其实就是一个萌芽中的党派。
以“天下为公、人间大同、原儒复古”为号召。
具体的路线则是先恢复华夏衣冠!
再逐步实行均田均赋均役、扶植富农、扶植宗族集体农业、抑制大地主、鼓励工商业、开拓海外贸易以及大力发展教育等等——这一套路子,看着非常简单,但却是最符合当下国情的。
如今的中国和清末民国那时候不一样,现在是人少地多,可供分配的荒地很多。而且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大多都是旗人贵族就是满清朝廷的官员走狗。在反清复明运动的过程中,必然要剥夺他们的土地。
所以新开的大明朝廷必然会拥有大量可以分配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以户或宗族为单位的均田,扶植发展富农或宗族集体经济,对于解放农业生产力肯定是有利的。
另外,这个时代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比较容易。
因为中国还占据着丝绸、瓷器、白糖这三个“顶级产业”,而且都具有垄断性的优势,这种优势还可以维持很久。
这和清末民国那种连丝绸产业都快被人夺去的情况完全不同!
至于发展和开拓海外的困难,其实也不是很大。虽然西方帝国主义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和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强势根本没法相比。
如果能在这个时候,用国家的力量去扶植海外贸易和扩张,不说把日月旗插遍世界,要在东亚、东南亚圈下一片天地根本就没什么难度。
实际上,阻止这个时代的中国蓬勃发展的,就是大清本身的一系列错误政策......
当然了,也不能把所有的罪过都往大清一朝身上推!
这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无助于华夏在未来的崛起!
因为这中华文明在这个时代不能蓬**来,儒家这个华夏文明的核心力量,必须负主要责任!
正是因为儒家的衰弱,才造成了华夏文明的衰弱。而华夏文明的衰弱,才使得满清可以顺利入主中华。而入主中华的满清王朝,又对本就已经衰弱的儒家进行了进一步的阉割,使其完全失去了引领华夏文明继续前行的能力。
可以说,清初的儒家已经处于垂死状态了!
而要儒家起死回生,就只能对儒家进行“重启”......使得儒家回到它崛起、蓬勃时那种凶猛而充满朝气的状态。
实际上,这种文明的重启,在欧洲已经发生过一次了。文艺复兴、新教运动、清教徒运动这些使得欧洲基督教文明得以脱胎换骨的变革,实际上就是一次重启!
而朱和墭现在要推动的,则是一次华夏的古代文艺复兴,一场儒家的重启式变革,要借助原始之儒的大义,去扫除以儒家之名所进行的种种不义!
===第203章
你们准备好成仁取义了吗===
“诸君!”
朱和墭在一片“圣人、圣人”的欢呼声中,忽然开口说话了。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整个庭院霎时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看着早就有了“半个神格”的朱和墭。
他可是能让眼看着就要死翘翘的病人在半个时辰内活蹦乱跳的“真圣人”!
他可是带领数千勇士,用奇袭和法术夺下澳门,随后又横扫广府,还在龙头山夜战之中生擒广东第一狠人和恶人尚可喜的“真圣人”!
至少对于潮州、广府一带的一部分血气未失的青年儒生来说,朱和墭就是能领着他们扫荡天下,建立不世之功业的圣人。
傅弘烈和周培公这个时候也知道这个被大家呼为“圣人”的反贼就是伪明朱三太孙朱和墭了!
两人也不敢造次,赶紧在庭院一角找了两张空着的草席,也学着其他人的模样跪坐下来,竖着耳朵仔细听朱和墭要说些什么?
“诸君,三日后就是咱们大明在广东复起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大比开始之日!孤家先祝诸君科场得意,金榜题名。然后,孤家还想请教诸位一个问题......诸位为什么要来考进士?又为什么要读圣贤之书,习文武之艺?这圣贤之书上,最大的义是什么?最高的理又是什么?”
跪坐在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