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1274


只能先看着再说了,而且康熙皇帝现在心里也有点没底了,也许耿精忠真的是被冤枉了......
耿精忠大松口气,又给康熙叩了个响头,谢了恩典。耿聚忠也叩了头,接下了这个倒霉差事。
然后康熙皇帝挥挥手,就让两人先行告退。等这两人一走,康熙皇帝就沉着脸看着大堂内的几人,“都说说吧,该如何是好?”
大堂之内,一片死寂。
都没主意了!
康熙皇帝的死讯现在一定已经传得很广了,如果现在天下太平,康熙皇帝只需要立即返回北京,控制住京师内外,就什么都不怕了。
可现在朱和墭、吴三桂根本不容他安安稳稳离开前线返回北京......朱和墭很快就会吃下江西,下一步就是趁乱取江南!
而吴三桂在夺取湖广后,很可能会趁着康熙皇帝北返的时候北伐中原!
到时候不等康熙向天下的大清忠臣们证明自己,这大清江山怕就丢得差不多了。
江山要是没了,康熙的死活还有意义吗?
可是康熙就算留在襄阳,如果不能让底下人都知道他还活着,那就会指挥不灵。
说不定还会闹出一国二主的事儿。
想想真是急死个人啊!
大家伙正无计可施的时候,早先在广东吃了败仗,得了个革职削爵处分,现在已经起复的米思翰已经到了大堂外面,大声通报道:“奴才内大臣米思翰有紧急军报上呈!
另外还有宁南靖寇大将军图海所遣的湖北施鹤道周培公,携带密奏前来,请求皇上天语垂询。”
“宣!”康熙皇帝一听见周培公这个足智多谋的好奴才的名字,心里顿时有了那么一点期待。
他现在是国难思谋臣了,因为现在这局面,恐怕鳌拜那个猛人复活都办法了,必须得有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帮着出主意了!
而如今朱三太子有诸葛三和,吴三桂有杨起龙,他康熙康麻子也得有一个才行啊!要不就来个姓周的军师?周公瑾,周培公......差不多就行了!
===第324章
割地求和之计(求月票求订阅)===
周培公、周公瑾,看名字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现在出现在康熙眼前的这位周大军师,却没有一丝“高仿周公瑾”的风采。江东周郎嘛,应该是风流倜傥外加英姿勃发的。
可是眼前这位却土头灰脸的,而且看着还有点干枯,脸也晒得黑黑的,一点都“不周瑜”啊!
不过周培公和周公瑾最大的不同,还那副与生俱来的奴才相......周公瑾是不可能趴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还用一口奴才腔说什么“奴才周瑜”之类的话。
“周培公,图海的折子上说,你的才智不在诸葛三和、杨起龙之下,可以为朕出谋划策,替朕解了眼下的困局。”康熙手里捏着图海的奏折,眉头微微蹙着,看着有点伤心难过,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生死问题”而头疼,还是因为自己的好哥哥被人砍了脑袋而难过。
“回皇上的话,”周培公趴在地上回答道,“奴才的智谋也许不如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但是奴才对大清,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却是他们这两个逆贼不能比的。奴才只求皇上能给奴才一个鞍前马后为皇上效命的机会!”
真是忠心啊!康熙心说:“这样的话,诸葛三和和杨起龙是怎么都不会说的吧?”
“好!”康熙身子向前一探,“朕可以给你机会,只要你给朕出的计策真的好用,侍卫处和翰林院位子任你选,哪怕是六部的尚书、侍郎,朕都可以给你!将来还能让你当大学士,当议政大臣!”
“奴才叩谢天恩!”周培公先谢恩叩头,然后才道,“皇上,奴才的计策只有八个字:要救大清、先下江南!”
“嗯,”康熙眯着小眼睛,“说下去!”
“是,攘外必先安内,虽然皇上的内忧尚未显现,但是隐患却非常巨大。如果皇上不能抓住消弭内忧的关键,即便能在湖北继续和吴三桂周旋,一旦内忧爆发,一切都将成空。况且以吴三桂之善战,以吴军之勇猛,皇上即便守在襄阳,恐怕也守不了太久。而皇上消弭内忧的关键,就是把江南财赋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中。但如果让朱和墭抢先一步,夺下江南,那皇上的大势就去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康熙之前还想着要怎么让底下的臣子奴才相信自己还活着。现在被周培公一提醒,才想起来证明自己就是活的康熙的最好证据......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如果康熙不能把江南财赋之地拿在手里,让朱和墭抢到了江南的银子,康熙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一个穷光蛋的生死能有多重要?
但他马上又想起眼下清军在湖广、江西战场都遭遇惨败,吴三桂在湖广攻势迅猛,朱和墭在江西也一定会发起猛攻。而襄阳行在所能控制的兵力,除了襄阳城内的一万多人和施琅的水师,其余不是在前线抵挡吴三桂和朱和墭,就是忙着跑路......如果抛弃他们,只带着三四万人逃到江南,能不能压服岳乐这条“地头龙”都难说!
另外,大撤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个不好就变成大崩溃,别不等康熙领着人逃出湖广,武昌、汉阳就先丢了。到时候还怎么下江南?
康熙地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周培公,你言之有理。可是朕......又该怎么下江南呢?朕的大军都陷在湖广、江西,如果都不要了,到了江南之后,朕凭什么在江南当主子?”
“皇上,吴三桂是不会拦着您下江南的。他现在本就够不着江南,拦着您只会便宜朱三太子那伙人。所以您只要派一使者去吴三桂处,表明愿意将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等地悉数奉上,他一定会让皇上的兵马安然撤离。说不定还会答应释放一些被俘的八旗兵......至于朱和墭,他手里没有长江水师,而且暂时也没占领九江府。所以只要动作够快,他也无可奈何。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儿——快!”
不得不说,周培公的计策果然是高明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割地求和之计!
历史上大清朝靠一条“割地计”,一条“赔款计”,哄退了多少帝国主义?
吴三桂再凶,还能凶过那些帝国主义?
康熙跃然而起,绕着撅着屁股跪在地上的周培公兜了一圈,一边兜圈子一边说:“好好......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朕都不要了!朕还可以把扣在襄阳的吴世霖还给吴应熊,只要吴三桂肯把被俘的八旗兵都还给朕,并且放朕的大军去江南就行!只是谁可以出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