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1274


对于地盘很多,人口却很少的吴家政权而言,这五十万人口可真是太宝贵了!
另外,武昌和隶属于汉阳府的汉口都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云集的工商业城市。
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税收,而且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手工业制品给吴三桂的政权。
对于占了大片人口稀少的土地的吴三桂而言,价值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武昌、汉阳、襄阳三城的争夺战打上几个月,或是清军在撤退的时候屠城,都有可能让吴三桂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到吴应熊一张憨厚的面孔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洪士铭就知道这家伙在装,于是就接着往下道:“皇上的意思是,只要大总统能让朝廷的大军稳稳地退走,再放了之前抓到的八旗兵和包衣奴才.....武昌、汉阳、襄阳三城都是可以让给大总统的,而且还可以放回令郎!”
吴应熊站起身,笑着对洪士铭道:“日升兄,你且在我这里小住上几日,几日后自有答复。”
......
“应熊、玄初、士荣、廷献,你们怎么看?康麻子的条件能接受吗?”
大总统府内,吴三桂正一边皱着眉头看着刘玄初和方光琛整理过的各地细作送来的报告,一边向吴应熊、刘玄初、汪士荣和方光琛发问。
吴三桂手里拿着的报告主要说了江西的情况——江西那边这几天人心惶惶的,到处都在传康熙皇帝掉脑袋的事儿!各地的守臣们大多忙着跑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跑到湖南来投吴三桂了。一副上下解体,分崩离析的模样......
“父帅,让康熙走吧!”吴应熊道,“他一走,咱家的三分天下就稳了。至于能不能一统天下,将来再说吧......眼下得稳一稳。而且咱们抢下的地盘都穷得很,只有湖北最好,可不能全打烂了。”
吴三桂瞥了下自己的长子——他在北京宅了快三十年,宅得都有点意志消磨了,就想着安稳,这怎么夺天下?
刘玄初则道:“大总统,兵法有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还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如果咱们真能不战而全取襄阳、汉阳、武昌三镇,也算上善了。不过......”
“不过什么?”吴三桂看着自己的军师,“说吧!”
刘玄初道:“不过鞑子言而无信,臣担心康熙会留下三个空城给大总统您!”
“会吗?”吴三桂问。
潜伏在大清阵营当中,这回以出使的名义回来吴三桂这边的汪士荣接过问题道:“大总统,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臣建议您扣着那些旗人当人质,如果康熙敢动襄阳、汉阳、武昌三镇百姓,您就杀光那些旗人!”
吴三桂点点头,“这个办法好!”
现在真是“民以稀为贵”啊!吴三桂这边,尤其如此。
方光琛道:“大总统,光有人质还不够!咱们还得好好讹一下康熙!”
“怎么讹?”吴三桂问。
“得立个约!”方光琛道。
“立约?”吴三桂一愣,“这有什么用?”
“有用!”方光琛道,“大总统您现在最缺的就是大义名分......和满清立约可以为您拿到称帝的名分。这样您的国才能得得比较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通。”
“廷献,”吴三桂笑道,“你再给老夫好好说说,这个约应该怎么个立法?”
方光琛伸出两根手指头道:“这个约得说清楚两件事儿,一是满清将湖北、四川、江西、广东、福建、广西、云南、贵州之地统统割让给咱们和大明朝!
二是满清必须承认当年的借师助剿之约......而且康熙得承认当年是多尔衮违反了借师助剿之约,骗了大总统您!”
===第326章
条约皇帝契约精神
(求月票求订阅)===
吴三桂之所以是大汉奸,就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灭掉了李自成的大顺朝。这个汉奸帽子,在广大劳动人民眼中,是无论如何都摘不掉的。
但是对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言,李自成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满清反而要摆在李自成之后。
所以借满清之兵,灭李闯之贼,是这帮没骨气的地主都认同的。而他们不大愿意认同的,则是吴三桂的剃发降清.而更让吴三桂难堪的是,他到底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剃发降清,还是一开始说好了借兵,后来被多尔衮摆了一道,刀架在脖子上把头给剃了,都说不清楚啊!
要能说清楚,也就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了。
另外,如果吴三桂是“降清开关”,那他现在再起兵反清,就是逆臣造反......就是先当汉奸,再做逆臣,臭不可闻啊!
可方光琛为吴三桂拿出的“解决方案”就能把“先当汉奸,再做逆臣”的帽子给摘了。
不管吴三桂当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借兵助剿被人坑”,康熙皇帝只要条约一签,承认是多尔衮不守约定,坑了吴三桂一把,那这事儿就盖棺定论,没啥好讨论的了。
这顶汉奸帽子,就算从吴三桂的脑袋上摘掉了。逆臣造反就更谈不上了,他现在起兵就是要清廷履行“借师助剿之约”,根本不是造反!
当然了,这是站在地主阶级软骨头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解释的。劳动人民是不会承认的,那些长剑铜锤的原儒也一样不会认的。
不过能把帽子摘到这个程度,吴三桂就已经很满意了。
吴三桂又问:“那杀永历的事儿怎么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