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1274


康熙皇帝的目光在大殿当中缓缓扫过,落在了一众大小奴才们的身上,似乎在问大家:“你们怕死吗?你们忠心吗?”
这可真是灵魂拷问啊!
“皇上!”
已经有人站出来下跪了。
康熙一看,原来是图海!
“好啊!”康熙心说:“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这个奴才......等你殉国了,朕要给你上个文正的谥号,你就是图文正公了!”
“皇上,奴才推荐傅弘烈出任瓜洲埠大营的守臣!”
康熙点了点头,“傅弘烈这个傻奴才的确适合守瓜洲埠。”
康熙又问:“那紫金山大营呢?”
傅弘烈守瓜洲埠了,那紫金山呢?是不是该你图文正公了?
“紫金山?”图海一愣,心想:“我都推荐了一人了......怎么还要再推荐?”
“皇上,”图海想了想,还真想到一个人,“孙思克忠心可靠,又是孙得功之子,足可担当此重任。”
康熙一听这话,还真有点失望,他心想:“虽然孙思克也算个忠心耿耿的奴才,可是你图海怎么就不肯当图文正公呢?”
想到这里,康熙点点头道:“孙思克、傅弘烈都是我大清的好奴才,把瓜洲埠、紫金山这两处要地交给他们,朕是非常放心的......不过瓜洲埠、紫金山两营的名头太小,怕是会辱没了忠良,不如就将瓜洲埠的大营称为江北大营,紫金山的大营称为江南大营。两处大营的守臣都称将军,只要傅弘烈、孙思克愿意出镇二营,他们就是我大清的江北将军、江南将军了。
另外,朕也要给二营的修建、布置和囤积物资留出几个月的时间......和吴三桂的交涉先拖着,反正朱三太子和那个假冒诸葛亮现在也没猛攻安庆。只要安庆不丢,朕就等得起,朕还年轻,而吴三桂却是一天比一天老了。
而且朕也不怕他出兵淮南,他敢出兵,朕大不了往东边挪一挪,退到淮安去静观吴、朱之争!
朕就不信了,小小一个江南还能容得下吴、朱二姓!”
===第390章
广州为什么不能建都(求月票、求订阅)===
“啪啪啪......”
三声净鞭响过,广州城内监国府的九间殿时隔多日,终于再一次叫起了大朝会!
这广州的新大明朝廷虽然还没有皇上,但是也已经定了朝制。不过新大明的朝制可没有前明的朝制那么折腾人......不用一大清早就爬起来上早朝,也没有御门听政的规矩。一般情况下就是在九间殿内“开小会”,几个原儒大学士和六部九卿的大官聚一聚就行了。
只有在一些特别的日子,譬如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有重大事项要宣布的时候,才会举行“御门大朝”,让身在广州的从七品及以上文武官员都到九间殿外的大院子里面,依着官职大小排列整齐,听朱和墭、朱慈炯,还有几个大学士或大官说话。
一般就演说或是训话,极少会当众议政——这是因为前明末年的政治常常议而不决,七嘴八舌议论的人很多,到了该拍板做决定的时候,却个个都想着推卸责任。
而且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永远都比提出解决方案的人要多......
所以吸取教训的新大明朝廷,虽然有大学士议政的原则,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其实是相当集权的。
而今儿,这个相当集权的朝廷,要正式更换主人了——虽然朱和墭就任监国的大诏早就颁布了。但因为他和朱天王一直在江西前线,无法回广州主持朝会,所以朱和墭从没有以监国的名义接受众臣的朝拜参觐。
这一次他赶回广州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正式接过监国的位子......从而成为名至实归的新大明之君主。
而为了恭贺朱和墭接任监国,十一个原儒大学士今儿到了九个,三大总督(两广邱辉、两江诸葛三和、福建郑经)到了两个。
广府、潮州、闽南的几个商会,还有澳门洋人商会的代表,还有海珠大学、黄埔军学、广府一二三书院,还有潮州的两大书院的头头脑脑,都一并到齐。
各路人物,齐集一堂,就等着朱大监国出现!
“监国圣人驾到!”随着朱和墭的“大弟子”颜元(他其实不是最早入门的,但却是年纪最大的)的一声呐喊,新大明各方面的头头脑脑们全都山呼万岁而拜。然后就听见脚步声响,接着便是朱和墭掩不住笑意的声音:“平身,平身!”
大家伙儿连忙爬起身,抬头打量朱大监国。就看见朱和墭一身黄袍,头扎黄巾,悬长剑,挂“空锤”,坐在御座上面儿——朱和墭的“原儒朝廷”现在虽然挺有钱的,但是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忘!所以不流行华丽的官服,大家还是穿“孔子服”,而且宝剑和手榴锤也不能丢。不过上朝的时候不许带“实锤”,免得发生“事故”,只能携带“空锤”。
看见群臣都已经爬起来就位,朱和墭笑道:“今日请诸位前来,为的是三件大事儿。
第一件自然是孤家就任监国,孤家的父王不愿意为俗务所扰,要全心全意投入报仇复国的大事业中,所以就把监国的位子让给孤家了。
第二件大事儿是关于北伐的,现在诸葛丞相率领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安庆,目前正在围攻安庆。不过安庆城池比较坚固,急切难下。因此孤家才返回广州,准备再召集一支大军,走福建、浙江北上南京......不破南京,孤家誓不班师!”
班师?
啥意思?
破了南京难道不该还都吗?怎么还回广州?
底下的臣子们都是一愣,抬头望着朱大监国,有点迷茫了。
朱和墭接着道:“而第三件大事就是升广州府为承天府......并使之为大明海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