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74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外忽然传来了朱和墭的声音:“诸葛丞相,你在说谁天下最穷?是康麻子还是吴狗熊?”
朱和墭来了!
正在诸葛三和的书房里面开小会的三人赶紧起身离座,迎向门口。
就在这时,朱和墭已经春风满面地进来了。而诸葛三和、于忠贤和马成龙他们仨看见朱大明王都是一愣。
因为这位“圣人”今天居然没穿孔子服,而是一身江南才子的打扮,手上还拿着一把展开的纸扇子,扇面上还八大山人的真迹,腰带上挂着的也不是长剑空锤,而是玉佩香囊。
“大王,”诸葛三和还是反应过来了,赶紧回答道,“臣刚才说咱们大明才是天下最穷啊!大王,现在国库中的存银还不到一百万两......康熙和吴应熊的国库里面,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钱吧?”
===第482章
债台高筑之计(求订阅求月票)===
诸葛三和还真说对了!
如果只看“存折”的话,朱和墭的确是元明清周四家老大当中最穷的一个。
因为朱和墭的国库当中只有区区一百万出点头的存银......也幸亏去年成立的户部关税司和东银钱厂是两个比较得力的衙门,这两个衙门每个月都能上交三十余万圆(两)的通关税、车船税(也是关税司收的)、利钱税。要不然这一百万两的存银都不够大明朝廷周转的!
而康熙皇帝在得到了一群毁家纾难的八旗子弟的捐赠后,他的户部存银已经突破了一千八百万两,比朱和墭多了整整十七倍!
是真正的“天下最富”!
而大元天命皇帝布尔尼因为劫掠北京的收获非常丰厚,现在也存下了七八百万两银子的“巨款”。
至于吴应熊则继承了其父吴三桂多年的积蓄,国库当中也存着三四百万两银子。
刚刚和杨紫云杨大姑娘一块儿乘船同游秦淮河,而且还吃了饭、听了戏、交换了礼物,还牵了小手(是真牵手)的朱和墭,这会儿发现自己居然是天下最穷,好心情顿时就去了一半。
好好的,怎么就是最穷了呢?
他原本和杨紫云玩得挺开心,所以就想来找诸葛三和、于忠贤他们俩商量一下提亲的事儿,没想到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天下最穷”!
这下他也没心思和诸葛三和、于忠贤他们说纳妃的事儿了。于是他就拉过一把椅子,在诸葛三和的书房里面落了座,准备好好跟眼前这仨掰扯一下财政问题。
“大王,”马成龙马大尚书也哭着个脸说话了,“如果朝廷严格按照预算支出,那么今年年末应该还能存下一些钱,国库的存银可以达到二百五十万两。否则的话,国库就会出现二百五十万两的赤子了!到时候户部的银库当中就没有银子,只有欠条了......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当户部的家了。”
户部银库?朱和墭心道:“户部有银库?户部只有账房!”
“大王,”于忠贤道,“户部银库出现赤字就没法周转了......您要不那点内帑出来借给朝廷,要不就停掉南京这边的大工。”
“内帑?”朱和墭瞪了眼于老爷子,“契爷,我的内帑有没有钱,你还不知道吗?
虽然我有东厂官银号、北酒厂、内火药厂、西硝厂、南器械厂、南洋贸易公司的股份,但是这些银号、工厂、公司的分红并不多。而且我还自己掏钱修缮皇城和天王府,还有修织女宫,还要建泥灰厂、砖厂、铁厂,开铁矿和煤矿......这都得往里面大把投钱啊!”
朱和墭开创的事业不少,但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并不多。他拥有股份的那些厂银号、公司和厂子中,只有北酒厂,也就是生产大明春酒、大明御酒和大明皇家香水的那个厂子是朱和墭拿大股的......他拿了五成的股份,剩下五成都是“身股”,也就是给在职的管理层和员工们分钱的股份。
而且这些买卖开张到现在也没多少年,都还处于高速成长期,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大生产,分红率都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朱和墭也拿不到太多的分红。
他到了南京之后,又立即开始了新的创业项目。这次他瞄准的行业是钢铁、水泥、煤矿、砖石和纺织......摊子铺得很大,需要的投资也很多。
另外,朱和墭还自掏腰包修了南京紫禁城和天王府。
这可又是两笔挺大的开销!
所以朱和墭自己的资金链也挺紧张的,压根就没什么闲钱可以借给朝廷。
诸葛三和脸色凝重,似乎在进行思想斗争,现在听朱和墭说自己没钱,也只好叹了口气:“大王,实在不行只有加派辽饷了!”
“不可!”
“万万不可加派加征!”
于忠贤和马成龙马上就高声提出反对意见了。
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
还不是加派三饷逼反了陕西人,搞得内外交困,疲于奔命,最后走投无路才挂了煤山的。
“加派干什么呀?”朱和墭摆摆手,“用不着的。”
“大王英明,”马成龙道,“那就请大王量入而出,无论如何都要保持收支平衡。”
“怎么可能收支平衡?”朱和墭笑着摆摆手,“现在是战时!而且还是四国大战,逐鹿天下,打得那么大,怎么可能量入而出?
现在可是比花钱的时候,谁花得多花得狠就能占得先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