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1274


而在大明东厂官银号提供给大明户部的对账单上,户部的存贷款余额从两年前开始就是个负值了!
也就是说,大明国库空空如也不算,而且还倒欠了一大笔。
这崇祯如果看到东厂官银号给大明户部的对账单,估计也得伤心得落泪。
至于内帑的对账单,当然也是负值了!
朱和墭这是“真穷”啊!
不过穷归穷,但是朱和墭却穷得有志气......他就是借上一屁股的债,也得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但是志气终究不能当军费,所以朱和墭这段时间就把天开会商量借钱的事儿。
朱和墭这次准备发动五十万大军打两场灭国战争,至少要打上五年......没准就是十年!
所以这个军费开支一定是非常吓人的!
而朱和墭的朝廷又一向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之前他为了完成均田,不得不让了点步,给那些没有充当过满清走狗的地主一点经济补偿。
具体的补充方案,也是和这些地主本人或他们的长辈在上一回明清战争中的立场和表现有关。
忠烈之后就多补一点,如果普通地主就少补一点,若是当过走狗......那对不起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这个补偿办法原本是针对江南、江北、江西、浙江等四个省出来的。
但是广东、福建两省也有不少地主或是宗族觉得在均田中吃了亏,也提出要照着这办法补偿。
朱和墭当然不愿意得罪这些最坚定的支持者,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而这一松口,补偿费用就超了支!
另外,朱和墭的朝廷当时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圆,所以就想到了发行公债的办法。
发得也不算多,就是一个多小目标......一个多亿!
这一个多亿的“均田债”才刚刚借完没多久,他又想再借一个亿的战争债......怎么看都有点多了!
这债怕是不好发售啊!
所以这场借钱会议才会连着开了好几天,都没一个结果。
但是今天,好消息从朝鲜传来了,借钱的事情,看来也必须要有一个结果了。
“拿下汉城了?苏占山和胡德帝果然是好样的!”朱和墭已经夸上了,“现在谁在知朝鲜国事?是宋时烈还是尹鑴?”
原来在朱和墭的计划中,压根就没有什么李温姬。他之前是打算让宋时烈和尹鑴之中的一人先知一下朝鲜国事的......这是一个过渡。
等到朝鲜之战以大明的胜利告终了,那么朱和墭委任的知国事也就战胜了康熙那边的李朝国王。
战败的李朝当然就失去了朝鲜的法统,而宋时烈和尹鑴他们也没有可能转正为王,因为他们自己是没有军队的,全靠“明爹”在打。
如果识一点实务,就会主动迎立朱和墭的子嗣为王。
不过颜元的回答,却让朱和墭大吃了一惊,他说:“回禀大王,苏占山、胡德帝的题本上说,被推举为权知国事的是李焞的妹妹,今年只有十三岁的明安翁主李温姬。”
“谁?”朱和墭一愣。
“是李焞的妹妹李温姬......”颜元说,“胡德帝和苏占山说这位明安翁主年幼貌美,但却柔中有刚,勇于担当,实乃巾帼丈夫。而且当日朝议推举权知国事时,她又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所以胡德帝和苏占山也不便反对。”
“这是天助大明啊!”朱和墭忽然笑了起来,“这个李温姬不管怎么样,都比宋时烈和尹鑴这两个老狐狸好控制。”他的目光又在会堂之中扫了一圈,“李氏一介女流亦知忠君爱国,咱们可不能被她比下去了!增发一万万公债之事,今天就定下来吧!九千岁,您可是我大明的财神爷,您就说句话吧......包销的事儿,官银号能干得了吗?”
庞太监一脸的为难,“大王,实不相瞒,上回发出去的均田债已经有一小半回到了官银号手里,占用了整整五千万银圆!而且这个债还在往难(我)手里流。
这次的战争债如果也这样.....官银号搞不好就要周转不灵了!”
其实均田债大量回流到官银号是在朱和墭预料之中的,因为农村的贷款利率比均田债的票面利率高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拿到债票的地主或宗族当然会想要抛售债券。而且大明农村的金融业不发达,用到票据的地方少,用银圆的地方多。
所以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官银号就承担着为均田债接盘的压力。
虽然官银号接盘均田债在账面上肯定能盈利,而且银圆流向农村对大明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这说明均田完成后,农民们比以往更加积极的投入生产了,所以才需要更多的资金。
但是现金大量流出,也造成了官银号的流动性不足,如果遇上挤兑可就麻烦了!
“那蓬莱银号呢?登州可到处都是钱啊!”朱和墭又扭头问起了自己的老爹朱天王。
这蓬莱银号是朱天王和坤兴公主姐弟俩合开的,主要的业务是坤兴公主在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