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1274


一百五十银圆......这个数目对大明而言并不多。因为朱和墭要的是配了马的骑兵,对于向来缺乏马匹的明军而言,一百五十银圆换到一个配双马的骑兵简直太划算了——现在明军虽然打到了北方,不大缺马了,但是骑兵还是很缺的。你给步兵配上马他也不会马上变骑兵啊,骑马和伺候马可是技术活儿,得学上很久。
所以明军要自己搞骑兵,一百五十银圆绝对搞不出一个双马兵,而且还得花很多的时间。
但是对葛二蛋夫妇而言,他们拿出五千双马骑兵跟着朱和墭走一遭就能赚到七十五万,还不包括每年十万的市赏!
“汗王,”阿努可敦对葛二蛋说,“咱们出兵吧......顺便看看大明的军队到底有多强!”
葛二蛋点了点头,“好,听你的!”
阿努可敦的话他现在还是比较听的。
他想了想,又问:“让谁带兵去呢?”
阿努可敦眨了眨眼眸,笑道:“就是策妄阿拉布坦带上五千勇士去一趟日本吧!”
策妄阿拉布坦是葛二蛋的侄子,
他的父亲就是准噶尔的上一任珲台吉僧格,
也就是阿努可敦的亡夫。
僧格遇害时,策妄阿拉布坦还是个孩子,不可能继承珲台吉的位子,所以葛二蛋的老娘和阿努可敦才一块儿推葛二蛋上台。
但是现在策妄阿拉布坦已经长大,还成了葛二蛋麾下颇为能干的武将,身边还聚集了一批僧格的旧部......所以葛二蛋已经有点猜忌他了。
阿努可敦知道丈夫的那点心思,于是就想出这个两全其美的招......让策妄阿拉布坦去“打工赚钱”,万一大皇帝觉得策妄阿拉布坦干得不错,留下当“长工”,那他也就不会和葛二蛋争位了。
“好!”葛二蛋也笑了起来,“也是时候让策妄阿拉布坦表现一下了。”
阿努可敦则咯咯笑着对伊拉古克喇嘛说:“喇嘛,你辛苦一趟,去和大皇帝说,汗王已经答应了,等开春以后就让策妄阿拉布坦带五千双马精锐去北京......到时候我也会一同前往!”
“可敦,”葛二蛋一愣,忙问妻子,“你去干什么?”
阿努可敦笑道:“当然是收钱了......那可是七十五万银圆啊!”
第671章
走,打鬼子去!(求月票,求推荐)
===第672章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求月票求推荐)===
北京,紫竹院。
当伊拉古克喇嘛带着葛二蛋夫妇旳答复冒着严寒,风尘仆仆地赶到这里时,朱和墭正在一间壁炉烧得暖呼呼的大书房里面和朱天王、诸葛三和还有坤兴公主一块儿商量为崇祯皇帝修建皇陵的事儿。
崇祯皇帝其实已经有个皇陵了,就是原来的田贵妃墓,是李自成让人把崇祯和周皇后一起埋进去的。清朝定鼎北京后又花了点小钱随随便便修了下,还给起了个“思陵”的名字。
不过朱和墭、朱天王却不能承认思陵,他们得称思陵为攒宫,也就是暂时停放帝王棺椁之地的意思。
现在大明已经收复了北京,大清也变成西清——不是北清,因为康熙向西跑了,崇祯自然也风风光光的大葬了。
当然了,需要风光大葬的还不止崇祯,还有悼皇帝朱慈烺、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鲁监国朱以海等等,都得风风光光埋了。就算尸骨无存了,也得建个衣冠冢。这五位加上崇祯,就是六座陵墓了。
这可都是大工程啊!
这个大工程当然得花不少钱了,而现在的大明朝虽然有钱,但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得精打细算。
所以朱和墭就提出了个比较省钱的办法......把这六座皇陵都建在南京——南京那边人口多,劳动力丰富,而且还有水泥厂和大型红砖窑,采石矶那边还能提供足够的石料,修建陵墓的花费可以节约不少。
而且根据朱和墭的计划,以后大明的都城还是以南京为主的,北京和海京(广州)都是陪都。所以帝王得长居在南京,把这六座皇陵修建在南京,也方便祭祀......
几个人正商量的时候,颜元就兴冲冲跑了进来,对朱和墭、朱天王、坤兴公主各行了一礼后就报告道:“圣上,伊拉古克喇嘛又来了......他说葛二蛋已经答应了咱们的条件,同意受封顺义王,也同意了市赏的数额,而且还准备派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领五千双马骑兵远赴日本国参战。”
“好!”朱和墭一听这话,马上就叫上好了。他笑着对朱天王道:“阿爸,看到没有?这就是得道多助啊!现在布尔尼、常宁、葛二蛋都答应出兵了......布尔尼也是五千蒙古铁骑,常宁则派巴海统明八旗两万,再加上葛二蛋的五千,这可就是三万大军了!朝鲜那边听说要讨伐日本,早就已经沸腾起来,凑出五六万远征军不在话下。
差不多十万大军已经有了......日本国如果还不降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能叫得道多助吗?
朱天王和坤兴公主可都有点怀疑啊!
这个常宁是清妖,布尔尼是鞑子,葛二蛋则是那个抓了明英宗的也先太师的子孙.......他手下也都是杀人放火的鞑子。
把这些人纠集起来,摆明了就是要去祸害人的,这还能得道?
朱和墭知道自己的老爹和坤兴公主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得道”,不过他也没心思解释,只是笑着对颜元道:“快去请伊拉古克喇嘛进来,再准备酒宴!”
“是!”
......
日本国,江户城。
这座德川将军的居城,已经被大明即将入侵的阴影笼罩了两年多了......宋时烈和冯锡范乘坐着大东方级的战船飘洋过海而来,第一次给原本平静的日本国带来“明寇将至”的惊涛骇浪的时候,还是明王监国四年。而如今已是大明大公二年初,同时也是日本的延宝九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