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第1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4/1238


鉴于朱大文到了澳门可能两眼抹黑,弄不好会被当地的洋骗子给糊弄了,贾六又特意写信给远在台湾同杨遇春正在经营基隆港,并同天地会义军准备对渡台清军发起决战的刘德,让其通过天地会的路子在广东给朱大文的使团提供帮助。
也就是提供懂行的人充当中间介绍人。
之前贾六就让刘德通过广东天地会到澳门购买了一批枪械和书籍,聘请了几名技术人员。
这次再合作算是轻车熟路了。
除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接触外,朱大文还有个任务,就是替即将进行的北洋通商储备人材。
说白了就是挖十三行的墙角,尽可能多的用高工资将懂贸易的人材挖到天津来。
当然,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同法国人、西班牙人、比利时等国商人接触。
贾六虽然很想得到英国绅士的帮助,但他可不想让英国人成为荷兰那样的二道贩子,而是鼓励百花开放,诸洋纷纷来朝的。
不过前提,肯定要对英国人优待,没办法,谁让贾六一穷二白呢。
不指着英国人,总不能指着闭关的幕府和朝鲜的李朝吧。
随行的除了一百名护送官兵外,还有两名通事,以及一个叫万斯友的比利时教士,其专业是天文。
贾六暂时用不到天文,便让这个万和尚暂时充当下东西方交流的架桥人。
为了鼓励洋和尚们积极认真投身于东方建设之中,贾六让人传话给洋和尚们,表示只要他们愿意促成大清直隶总督同西洋各国通商,并帮助购买引进总督大人所需要的器械,那么总督大人可以考虑奏请大清皇帝,开放北方教禁。
也就是允许传教士们在中国的北方传教。
这也是贾六向西洋各国以及于西洋各国极有影响力的天主会,释放的明显友善信号。
如果能刺激到天主会,对于贾六的北洋通商和工业化发展将起巨大作用。
西洋考察团也立即筹办,只待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展开合作便行启程。
不知道是不是恶作剧,贾六打算向朝廷上书请求派个郡王或者什么固山贝勒率团出洋考察。
栓柱听了少爷的想法,不无恶意提议索性上书请十二阿哥理亲王率团出访,对外可以宣称皇太子嘛,然后于海上把这位皇太子扔海里喂鱼,绝了老富的念想。
“做人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以及最起码的良知。”
贾六不希望栓柱成为东厂掌印太监的存在,所以打算就按栓柱说的办。
老富准不准是另一回事。
安排完东印度公司使团与西洋考察团这两件大事后,贾六在随员簇拥下来到天津海河口。
几千名来自天津府各地的民夫正在夯实地基,清理芦苇,以便将港口建设得更宽更大也更好。
对于这些参与天津港建设的民夫,贾六给予了三方面补贴。
一方面补贴来自于以工代役,即来参加工程建设的可以减免今年的徭役。
一方面由天津巡抚衙门拨发每人每天十文工钱。
另一方面由总督衙门的户、工二科筹措民夫吃住的后勤保障,以减轻天津地方的压力。
巡视港口建设途中,贾六让二姐夫高德禄注意物色民夫中的“机智”人士,也就是不仅干活不偷懒,还能起到一定带头作用的人。
二姐夫不解小舅子的意思。
然后小舅子说了个包工头的名词。
即以后天津这边的工程建设肯定会不断增加,规模也会不断壮大,如此就需要专业的工程建设人员主导工程建设,不然每次都靠动用不熟悉工程建造的民夫,一来影响工期,二来即便官府保障做的再好,难免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
因此,有必要建立直隶工程建设机构,如东印度公司那般,以公司这个大清从没有过的组织体系取代官府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民间力量。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一部分百姓先富起来嘛。”
贾六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真的希望天津这边能够涌现中国第一支工程建设队来,从而一个带一个,首先让天津这片的百姓能够通过“打工”富起来,摆脱土地的束缚。
(本章完)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会不会===
只要有人吃到了螃蟹,出来打工的收入远大于种地所得,那么大量人力就能从土地中得到解放,从而投入到贾六主导的轰轰烈烈工业化中。
如果种地收入远远超过打工收入,谁愿意背井离乡打工?
土地作物产出与收入,别说贾六这一辈子,就是十辈子都注定只能解决温饱,而无法让百姓通过种地就能生活富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4/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