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238


望着只有上半本却没下半本的书,贾六有些傻眼:哪个王八蛋这么缺德把书给撕了。
片刻后才想起下半本被他当擦屁股纸给撕了。
“你去吃饭吧。”
把杨植哄出去后,贾六抱着这半本季氏篇坐在油灯下很是认真的看了起来。
没办法,就他这半吊子水平想跟和珅这个旗人中的大才子交流,属实有些困难,所以必须得充充电才行。
半本就半本,总比没有的好吧。
那个谁来着,不是半本《论语》治天下的么。
不远处厅里贾大全果然“赖”上两个女婿了,叫嚷着非要爷三非要一人再来三碗。间歇着是贾六那两个姐姐的劝说声以及不满声。
贾六这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圣贤读。
不是单纯读,而是生生的死记硬背,连朱熹的注解都背了,着实受了老大罪。
中途大姐贾娟过来想看看弟弟在干什么,待见弟弟竟然发愤读书,先是发愣,继而竟是眼眶泛红,差点没哭出来。
列祖列宗老太爷们呐,您们来瞧瞧,六子终是肯读书了!
老贾家有指望了,有指望了...
===第十一章
早投降不如晚投降===
天还没亮,于奋(愤)发读书过程中打了几十个盹的贾六揉了揉迷糊的双眼,朝尚黑着的外面瞧了眼后,一把将那半本《论语》扔进角落里,然后对着双手哈了口气,出门走到厨房将炭炉子上的封门拔下。
贾六要烧些热水洗头,因为他觉得头顶那条不能割的辫子有点脏,而且头皮老是痒,估摸是有虱子,因此必须打理一下好神清气爽的在“和中堂”面前闪亮登场。
坐在小凳子上等着水烧开时,贾六一直在把玩脑后那根辫子,且几次试过用力去拽,结果就是头皮拽得生疼。
本能的厌恶。
凑近鼻子闻,还有股淡淡的馊臭味。
如今旗人的辫子不像从前满洲刚入关那会又小又短(俗称金钱鼠尾),而是略有变化。首先就是原本在脑后的辫子移到了头顶,其次允许蓄发的面积从原来的辫根扩大到四五个铜钱大小——要是没有辫子的话,看上去就好像头顶长了块牛皮癣或胎记。
蓄发面积稍有扩大,辫子样式还是入关那会的“金钱鼠尾”,不过再也不用“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所以演变下来的结果就是辫子变得越来越长。
辫子变长看着比短辫好看些,洗起来却是麻烦,得先将辫子一节一节解开散开,再用水一点一点清洗,整个过程特别麻烦且耗时。
因此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长得快要拖到地上且泛着油光的辫子,走近一闻就是一股让人想要呕吐的酸臭味。
这些,都是贩夫走卒,生活在底层的穷人。
穷人每日为了生计劳累操作,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打理辫子,此外大多数穷人家中不可能有水井,因此城市中就诞生一种行业——水行。
水行跟粪行一样,都是用大车拉着大桶,不过桶中装的是水而矣。穷人家吃水要么辛苦去远地方挑水,要么就是跟水行买水,一般是几个铜子一桶。
买来的水对穷人而言可珍贵着,自是舍不得用来洗澡。久而久之,那辫子就是又长又臭。好多人为了省事,索性将辫子直接系在腰间,别说这样式还方便在腰上挂东西。
“少爷,你这么早就起了?”
杨植被厨房的动静惊动,还以为是姑奶奶在做早饭,再一看竟是少爷在那烧水,顿时愣了下。
天地良心,十八年来,这还是少爷头一回自个动手。
“你少爷我读了一晚上书,眼都没合上过,”
贾六对自己认真读书的成就还是很满意的,见水快要开了便吩咐道:“栓柱,你拿个桶来,我要洗头。”
“噢。”
杨植也没多想,昨晚他睡下的时候少爷的确还在那读书咧。真不知自家少爷怎么就变了性子的,不过这样也好,老爷那最少不会再气晕过去。
打着哈欠将壶中热水倒进桶中,试了试水温后杨植才将少爷的辫子放进桶中打湿,之后找了一块皂角捏碎和在手中开始上下搓揉起少爷的辫子。
皂角是一种药材,很早就被用来洗头,因为便宜所以穷人富人都有使用。不过早前贾家用的可是猪苓,那东西洗头效果可比皂角强多了,就是价格比较贵。除了皂角这种常用洗头物外,穷人还用米汤、草木灰洗头,这两样东西去油污的性能都不错。
一番揉搓清洗后,杨植总算把少爷的辫子给洗干净,又将辫子靠近火炉,这样干的干些。
又过了片刻,觉得少爷辫子干得差不多了,杨植就准备将散开的辫子重新编起来,却听少爷说头上痒痒,叫拿来篦子篦一下。
结果这一篦还真叫篦出两个虱子来,一个肥鼓鼓刚吃饱,一个瘪瘪的才睡醒。
伴随“叭嗒”一声,贾六的指甲盖上除了虱子的残尸,就是他本人的血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