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238


贾六笑了,这事他还真知道。
“食铁兽”这个称呼其实纯属误会,熊猫之所以会下山舔村民家里的铁锅,一是上面沾有盐分,二是为了补充微量元素,根本不是传说的食铁。
好像关于熊猫是食铁兽的说法还是和珅大恩人袁枚搞出来的。
将事情真相说了后,杨植这才明白为何狗蛋对他的劳动成果一点不珍惜。
讪笑着跑去捏了块盐巴扔在狗蛋的食盆中,果然这家伙眼珠子一下转了起来,当即就伸出舌头舔起盐巴来,一点也不嫌咸,还很满足的样子。
贾六往前站了站,狗蛋竟然两只爪子往盆上一罩,生怕贾六会抢盐巴般。
看着贼精。
“别管它了,走,少爷带你进城逛逛。”
冲狗蛋嘿嘿笑了笑后,
贾六拉着杨植就出了营房往崇州东门而去。
到了城门,就见一群赶驮马的马伕被守门的绿营兵拦在那挨个检查。
这些马伕是四川境内常见的“马帮”成员。
“马帮”不是类似漕帮带有社团性质的组织,
而是活跃在西南的“小商品”贩子统称。
这些人通过驮马将包括盐、茶叶在内的各种物资,
运进外人难以进入的丛山峻岭,
以此换取微薄的收入养活妻儿。
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底层,
同重庆那边的纤夫们很像。
营兵所谓的检查其实就是变相敲剥马帮成员,
有问题合理创收,没问题也要创新创收。
总之,雁过拔毛。
世上的可怜人多了,贾六又哪里帮得过来,因此扫了一眼便同杨植往城门洞中走。
经过一个马伕身边时,却是多看了眼,只因这个马伕虽然身高同他差不多,但脸蛋明显稚嫩,且由于风吹日晒原因显得很黑,身边的驮马比其他人的马也要矮些、瘦些。
最多十三四岁的样子,真正是半大孩子。
不知道是害怕营兵,还是天性不爱说话,这半大孩子在营兵问他话的时候竟是呆呆站着,一声不吭。
===第五十章
马夫很有前途===
半大孩子叫杨春,今年十四岁,家就是崇州的。
小时候,杨春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因为他祖父杨占魁有秀才的功名,所以在衙门的户房任事,这是个颇有油水的职务。
前年朝廷征发大军攻打金川时,杨占魁以生员身份领办兵米督运事,率领从崇州各处乡村征发来的千余名民夫,推着装满粮食的鸡公车跋山涉水送往前线。结果行到松潘一带时天降大雨,导致很多鸡公车因为路滑摔进沟中。
祸不单行的是,当时又有大量从金川前线败退下来的清兵仓惶逃奔而来,民夫们以为番兵杀来了,吓得纷纷弃粮而逃,导致此次所运兵米全部损毁。
追查下来,没人会听杨占魁解释前因后果,谁让他是督办兵米的负责人。
很快,杨占魁被夺去生员功名赶出衙门,还被勒令赔偿弃毁兵米价千两,否则便要拿入牢中。
最后的结果就是杨占魁将家里的房子、地全部变卖用以偿还米价,本是崇州富裕之家的杨家也是立时破败,成为底层的穷人。
家中遭此大变,十二岁的杨春不得不中断私塾学业,为了糊口也为给家里减轻负担,便在亲戚的帮助下成了盐帮的一名小马伕。
两年间,
杨春跟着帮里的大人几乎跑遍四川全省,经历无数风餐露宿的日子,
更是尝尽人间冷暖,
这使得年仅十四岁的杨春看起来有几分木讷,
也不大爱说话。
先前东门收税的营兵都是认识杨春的,知这少年性格,
今天却换了一拨人,是打前线刚下来的。
上面安排这帮撤下来休整的营兵到城门收税,也是想让这些在山里憋了几个月的家伙们弄些好处。
由于是外地兵的原因,
这帮营兵肯定不像本地兵那样好说话,心也有些黑。
杨春驮马上装的货物按从前规矩只要交六个铜子就行,这些外地兵却非要他交十个。
多出来的四个铜子在别人眼里或许不多,对于家里还有几个弟弟妹妹等着吃饭的杨春而言,
却是无法接受的。
别的马伕也都被要求多交,在营兵们的威胁下,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不敢反抗只能乖乖交钱。
杨春却是不肯交。
眼看面前的半大孩子迟迟不肯掏钱,收钱的那个营兵有些生气了,
用手中的刀鞘推了杨春一下,
不耐烦道:“交钱啊,没见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吗!”
杨春仍是没动。
“嘿,
小子,
你耳朵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