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第9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8/1238


等人走后,贾六拿出三千两给大姐夫。
大姐夫哪好意思要,贾六却道:“此回扣也,姐夫可不能坏了行规。”
一个硬给,一个不要,这么你推我给的,王志安最终还是收下了银票。
收下后,却总是觉得有点不对,迟疑了下终还是说了句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不对。
贾六有必要开导大姐夫,不能让大姐夫有什么心理障碍,这样会影响他把卖官这门生意做下去的。
于是问:“姐夫,这银子是谁的?”
大姐夫犹豫了下:“买官的。”
贾六轻笑一声:“那这官是谁的?”
王志安很是踌躇:“朝廷的?”
“那姐夫有什么好想的,”
贾六笑着摇了摇头:“朝廷自己都卖官,我们帮着卖一些,又有什么问题?”
.23txt..23txt.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投机分子两面派===
买官的得到官,朝廷设的官也有人做,贾六这是做好事。
严格来说,也不能说是卖官,真要卖官也轮不到贾六,清廷自个一直就在卖。
太后八十大寿时开大捐,一个从三品前锋参领标价24500两,从二品绿营副将开价28800两,最贵的盐运使更是高达128400两。
当然,大捐十年八年才碰上一次,不过平日吏部拿出来卖的小捐也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了。
如吏部汉侍郎这样的实权职位真拿出来卖,少说也得十万两起步,贾六只收了蒋檙一万两,因此根本不能叫卖官,就是举荐人材帮着在会上争取几句。
去保定上任这事至少得年后过完元宵,弄不好还得拖到二月去,因此贾六必须抓住这一两个月时间,好好的为大清举荐人材。
让有志于为大清报效的人材到合适的岗位上锻炼,让朝廷的官职不会因为空缺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如此,从买卖双方角度来看,这压根就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好事。
当然,贾六也不是心血来潮。
他是有阴谋的。
兴汉军活动区域在两湖一带,这支以金川明朝汉人遗民为主的军队打是能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了,要不然也不会以不到一个师的武装力量,愣是打没了大清旗汉几个集团军,前后咯屁几任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以下数不胜数。
乾隆的十全武功中的“九全”军费开支,都不及一个小小金川。
要不是金川明朝遗民人数实在太少,坚持抗清期间又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在外面帮忙,否则这地方弄不好就是第二个赫图阿拉。
如今兴汉军在贾六的操作下从长达百年的包围圈冲了出来,还接连攻占了荆州、武昌重镇,于湖北掀起了反清的大浪潮,可谓震动中南。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长达百年的满清愚民统治,使得如今的汉人十个有九个不知有明,只知有清。
因此兴汉军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哪怕连续取得多次对清军的胜利,还是难以扭转汉人根深蒂固的“大清意识”。
也就是说“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无法引起大多数汉人的共鸣。
除非兴汉军如太平军一般攻下南京,占据数省之地正式建国称号,并建立新的统治阶级与体系,否则在思想领域这一块还是无法与已经成为“正统”的清廷对抗。
可攻下南京建国称号明显不符合贾六的利益。
一来战争波及面太大,经济影响以及人口下降程度无法接受。
战争的扩大,可不是一个军纪严明就能有效减少平民伤亡的。
清廷之所以能成功占领中国,并镇压三藩之乱,靠的是一个法宝。
即战争一旦不利,就不要脸的允许绿营合法屠城抢劫。
反正,中国不是他们的。
以汉制汉,打皇太极时就玩的溜了。
这个法宝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兴汉军真继续壮大威胁清廷统治,不用老富下令,>
明末南中国人口锐减七成,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四省直接成为无人区,以致洪承畴都悲愤上书请求朝廷不要再让大兵肆意屠城,原因便是攻入南方的清军在可以屠城抢劫军令刺激下到处杀人放火,“赤地百里乃至千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8/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