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英雄传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1117


这样就能更好的战斗了。
向山走到了预设地点A,然后从自己身后的布包里取出了铁华弹。这些大号易拉罐一样的东西,是贾德尔他们在北方时准备的。尤基购买的大半零散金属,都在无氧环境下被研磨成了细小颗粒,然后又3D打印机加工。这些铁华弹上都有缓释装置。向山又设定了倒计时。只要时间一到,它们就会自动释放出稀薄的金属气溶胶。
虽然数量上远不及他刺杀巴尔博那次多,但是现在也够用了。
现在已经接近晚上,照度本来就低。加之沙尘也是砂砾的气溶胶,所以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这可以确保那些守卫的鹰犬与大部队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向山最后取出了一个简易风速仪,将之接在手上。
“风速确认倒计时六、五、四、三、二、一行动!”
向山开始向前奔跑。
他维持一个相对叫安静的速度。而身体表面也稍稍改变,优化气动外形。
向山的速度并不快。
G11的名字就叫G11。这在这个时代不算太罕见的名字。G11作为个体识别特征绝对够了。再加上标注Y染色体的父系姓氏与标注线粒体的母系姓氏,足够确定道一个个体。
但G11自己也觉得,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太大众化了一点。
所以,他比一般人更加渴望“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身份”与“地位”。
G11在工作之中比任何人都卖力。
在这个检查哨上,他是最为刻苦的一个人。
庇护者的封锁线并不好闯。他们会在一条线上布下相当密集的兵力。每十米就有一个七人小队,每一百米则有一个快速建筑法堆出来的堡垒。那个堡垒可以抵挡中等口径的子弹与小型炮弹,可以布置火力阵地。内有弹药与能源作为补给,还有一名武者作者。不管哪一个点出了问题,都会瞬间拉响警报。
所哟与的同僚都觉得G11这个人有些大惊小怪。
但只有G11异常认真的绷紧意志。
那是瞬间发生的事情。
G11突然感到一阵异样。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自然人隐约感知到身体附近的小小飞虫一样。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就眼角看到一个一晃而过的黑影,或者耳朵听到隐约的声音。他的意识都没有捕捉到具体的经过,只是知道“有什么”。
G11叫道:“班长,刚才你有没有感觉到什么”
“没有”一个声音没好气的说道:“不要随便讲话,不要随便散发电磁波。如果侠客真的摸过来了,这种行为就是在他们标记攻击方向!你会因此而死的白痴!”
“哦”G11不再说话。
但没几秒,那个感觉又来了。
这是什么?
就在这个瞬间,风似乎加大了一点点。
然后,G11看到自己眼角的信号图标瞬间降到最低。
看来是浓厚的沙尘遮挡了信号啊
G11如此想着。
这就是这名想要出人头地着最后的念头。
一只手无声无息的按住了他的后脑。拇指瞬间用力,破坏外装甲与金属基化脊椎,刺入大脑。
这正是向山。
向山放开了手上这一句尸体。由于赛博人不会死后突然松开力量,这家伙的关节部位依旧维持着上一个指令,所以依旧站立不动。甚至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只有G11对面的一个士兵看到了隐约的黑影。
但是这位士兵意识还没有转过来。
下一秒,他就听到:“好像真的有什么东西啊”
但这句话也没人接茬。
他本能的拉动了警报,却因为严重的通讯障碍而没有传出。
这位士兵想要举枪,鸣枪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然后也失去了知觉。
这个哨岗已经没有活人了。机器也被向山的内功所骇入。
向山转身往回走,几秒钟之后才回来。他在摸过来刺杀之前,就先将身上的弹药袋子放在一边。这里面有一些炸弹,高速运动下彼此碰撞,难免会产生额外的动静。
向山在这里放了几个定时炸弹。这个过程花了七秒。然后又过了十秒,单杀王贾德尔准时出现。
两人交换了几个手势。然后,再次分开。
毕竟,两个人一起行动,目标还是稍微大了一些。
就算处理掉了哨岗,也不能掉以轻心。哨岗与哨岗、堡垒与堡垒之间,依旧有“巡视”的队伍,并且频率不低。每隔几分钟,就有巡游的武者沿着封锁线检查各个哨岗。
封锁线以内,还有许多游骑在自由行动。
这绝不是过去了就可以的。
所以得借助爆炸。
向山刚刚走开没几步,后方数百米外就传来一阵巨大的爆炸声。
那是贾德尔布置下的炸弹,专门用来吸引注意力的,威力不强,就是声势浩大。
几乎就在一秒钟之内,整个封锁线都活了过来。无数的探照灯自动开启,四下扫描。这玩意不足以穿透沙尘,但多少能提升近处的可视度。
脚步声。那是杂乱的脚步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轮胎声。前方、后方都有。
无视士兵活跃了起来。他们距离向山只有数十米乃至十数米。
视觉在这个状况下完全不管用。但是向山却必须保证自己能在狭窄的空间内悄无声息的穿插过去。他必须避开所有敌人,或者在无声无息之间杀死撞上的敌人。
“就像过去所说的”向山在心中默诵:“要看见惊雷、听见闪光”
===第二十一章
看见惊雷===
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早期,北平的某间实验室里,向山坐在操控台上。而他的身后,则是陈锋在内的多名专家。这些研究者多来自认知科学领域。
而他们的对面,则是一名坐在椅子上的男人。这个男人大概五十岁上下,头上戴着一个有点像游戏角色spay的护目镜装置。但这装置本质上是个装饰物,用来弥补他过大的义眼造成的恐怖谷效应这位志愿者的妻子和孩子在这之前,已经多次抱怨他才的义眼“吓人”了。
早期义眼是要略大于自然人的眼球的。
那个男人的义眼处于关闭状态,义耳也调整了模式,屏蔽了声音,只能“听见”外部输入的语音信号。向山拿起话筒,对这位志愿者说道:“潘先生,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重复一次,这个实验有可能给您带来一定生理上的不适感,并且会持续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您无法忍受的话,可以随时退出。”
“知道了,合同上写着嘛。”那人满不在乎的说道。
这位潘先生是来自直隶地名,平时以按摩为业。他出生时母亲难产,视网膜受到损伤,引发了先天弱视。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仅有微弱的光感。在太阳下,人或者车辆都是“一晃而过的小黑球”。而在去年,他在老家祭祖的时候,因为眼睛不好,没有及时的从一挂万响大鞭炮边离开,引发了严重的听觉损伤。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向山所创建的公司研发出了第一代义眼、义耳,并进入了试用阶段。他们广泛征集志愿者,并展开了一些列认知科学的研究。潘先生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就报名了。
公司会为志愿者免费提供当时还是万金难求的感官义体。而这些志愿者则需要配合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这些人造感官已经在灵长类身上得到了可靠的数据。但是,科学家们依旧想要探索“知觉”在人类认知过程之中起到的作用。
而潘先生之前获得义眼之后,重新取得了“视觉”。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可以看到东西,但是无法分辨颜色,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他甚至无法分辨“远近”,他甚至会觉得,五楼窗户下的地面“触手可及”。他无法描述自己视觉。
他掌握视觉的过程,就类似于婴儿掌握视觉的过程,只是更快他只需要将已有的经验与视觉信号建立联系。
而潘先生“掌握视觉”的过程,也留下了相当重要的研究材料。
而现在,则距离这位原弱视者掌握视觉,已经过了一年。现在他正在参与的,就是“听觉与视觉置换”的实验。
早期的心理学家相信,若把视神经的外端末梢接到耳朵上,再把听神经接到眼睛上,人类就该能听到闪电,看见雷声了。但实际上,人类的感官远比这个复杂许多,视觉处理和听觉处理并不是由相同的神经活动来实现的。
“视觉”在脑内并不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外来的光会唤起视网膜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兴奋。这种兴奋转化为一个持续的神经信号。大脑处理的“视觉”,实际上是“信号”而不是“图像”本身。而这个信号如何构成人类所认知的世界,正是学者们感兴趣的。
在这个实验之中,潘先生义眼所接受的图像,在转化为神经信号之后,不会发送给视神经,而是会转发道路由器上,然后由路由器接入义耳,沿着听神经进入大脑;而义耳所接受的刺激在被转化为神经信号之后,也会经过路由器,从义眼进入视神经。
只不过,这实验在猴子身上进行的时候,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猴子都表现出了异常的狂躁,所以向山才会再三警告。
在例行的程序之后,向山看了看陈锋。
陈锋点了点头,道:“实验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11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