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英雄传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1117


更别说清北那群主业是搞研究的文化人。
但很快他就改观了。
陈锋本人是个耍西洋剑术的,使一把羽击剑。陆轩宇对这种曾在德国流行一时的剑术不是很熟,也不好评价陈锋先生的剑术水平如何。
但这群文化人看待武术的方式,带给了他全新的视角。
“我还是第一次跟你这种,嘶,主要联系截拳道的武术家对话。”第一次深入聊武术的时候,陈锋是这么说的:“这是一门继承经典技艺、诞生于现代、主要在海外传承的传统武术,我觉得这种武术的诞生与演变会非常有意思。”
陆轩宇挠了挠头:“传统啊……我觉得我算是很现代的武术家了,而且马上就要更加现代呢。”
他很快就要成为一个义体人武术家了。在这一点上,陆轩宇比古往今来所有武术家都要进步。
陈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是我们自己琢磨的东西吧,也不是什么公认的说法——啊,话说您被老板影响得很深啊。都下意识的觉得‘传统’不如‘现代’了。”
陆轩宇咧嘴:“是吧……其实我一直都很想推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但就是琢磨不出方向。嗯,是这样。”
“大学的好处没多少,但有一样,找资料比别处要容易很多。历史、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分得非常细,什么东西都有人研究。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在查资料,甄别资料上多少有点优势。”陈锋这么侃侃而谈:“我和我其他朋友认为,世界各地的传统武术,都不是以‘单一技艺’,而是‘社群’的方式存在的。一个‘社群’之内不会只存在一种技艺。”
“就拿咱们这边的传统武术来说,很多村子都有武术的传承,对吧。”
陆轩宇想了想自己小时候,他们那个农村确实有一些老拳师。于是他笑着点了点头。
“那你应该知道这些练家子原来主要是干什么的吧。”陈锋继续问道。
陆轩宇道:“过去很苦的啊,水源要打架,有些地方山林野地也要划地盘,就靠打架来定。”
“你看啊,假如你穿越回旧社会,然后教村子里的小孩打架,你不可能只教截拳道中的腿法对不对?有什么技艺就要教什么技艺。”陈锋继续说道:“然后村里还有一个学过两手枪术的,学过两手刀法的。这个时候,你是先会打败他们,让全村人只能学截拳道呢,还是有什么教什么、孩子们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
陆轩宇笑了:“那肯定是后者。截拳道技法是法治社会诞生的,和锄头草叉菜刀兼容性也不是很好吧。”
“那你穿越后的那个村子,就会有一些截拳道技法、枪术、刀法等技艺流传。在外人看来,这个村子就是传承了一种武术的社群。如果这个村武术传承上相对封闭,或者出了个厉害人物,重新组合了这些流传的技艺,就很容易演化成独特的风格。”
“武术这个东西,它不是‘一个人教一群人’或者‘一群人教一个人’就可以概括的。它是‘一个群体教一大群人’,然后这一大群人当中,再出几个出众的,再教下一代人。这就形成了‘社群’和‘代际’——或者用传统一点的说法,就‘门派’和‘辈分’。”
“以李小龙先生为例吧。他并非只从叶问先生那里学习了咏春。他是从很多人那里学习了众多武术,然后再按照自己的风格重新排列组合。那些曾传授他技术的达人里,又有不少从他那里学习了技术,甚至拜入李小龙的门下,这就是一个社群的形成。只不过它发生在现代,又有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混入……”
陆轩宇叹了口气。回想起西雅图那有些陈旧的武馆,他心情有些低落。
===第二百六十章
学者的视角【下】===
截拳道并非是一门成熟的武术。它的创造者在将它完善之前就猝然离世。
在更早的时候,李小龙就觉得截拳道并不成熟,所以禁止弟子以“截拳道”的名义开馆教学。而这个禁令在直到他猝死之前都来不及解除。在他死后,他的诸多门人弟子中,有人试图在截拳道已有的基础上简化、创造,有人则试图指定规则,推动商业化。
也有人干脆退出了这个圈子,恪守李小龙的指令,只是将截拳道的理念吸收进自己所习练的其他武术内,以此开设武馆,而不以截拳道的名义来进行。
陆轩宇抵达西雅图的时候,那个武馆已经相当破落了。
“社群、门派这玩意真的可以自动形成吗?”陆轩宇道,“没一个好汉牵头,能成事吗?”
“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吧。就好像我们刚才说的,一个村子,和邻村争夺水源、粪肥、地盘,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集体。”陈锋稍微迟一点才领悟到陆轩宇的想法,道,“不过,如果是现代社会的话……一个知名的商标牵扯的利益太大,可能却是困难一点?”
陆轩宇双手垫在脑袋后面:“想要将一门拳术发扬光大,居然要面对这么复杂的事情……那在其他研究者来看,截拳道的门人们可以算一个,呃,‘社群’?吗?”
陈锋揉了揉鼻子:“嘶……我也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您可别忘了,咱们今天的项目是通过你的脑子来研究一下人脑啊。而且这种问题,或许只能等历史的盖棺定论吧。”
“历史啊……”陆轩宇浮想联翩,“这些问题我从来都没想过……你们这些搞学术的,脑子都怎么长的。”
“个人兴趣的方向不一样吧。”陈锋耸耸肩:“有些人习练武术,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有些人则单纯是对格斗的技术感兴趣,练成一招就有一招的喜悦。也有人是喜欢与人搏击时的碰撞。我身边的同好都挺喜欢琢磨,这是我们理解武术的一种方式。这些方向都没有高贵低劣的分别的,看个人。”
“那在你们看来,‘一门武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技艺’与‘社群’是个什么关系?”
陈锋摸了摸下巴:“不同人来使同一门武功可能都有个人风格的差别,但是肯定存在一种特征,让外人能轻易看出他们拳术的渊源。他们也会创一些新的技法,也会吸收一点其他门派的经验,但大抵都在一个框架之内。你很难说这个门人身上的这几招是该种拳术,但那几招不是。技艺大抵是弥散在社群中的,是在群体身上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研究‘组织形式’才是琢磨武术的一部分啊。”
“而且社群与社群的之间的边际还有亲缘关系,也未必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样。一门兵器……比如说就六合枪吧,红拳、八极拳、六合拳、形意拳的门内都有习练。它是一种技艺,然后不同的群体在习练,这些群体习练的时候又会开始新的分化,交流。”
“这些技艺就好像‘优势基因’一样,会自然扩张。它的扩张细数是个张量,必然在自己的社群的代际之间里保持最大,但非对角项也不是零。几代的更迭之后,最新的武术必然会具有许多从别处而来的‘基因’,一些技艺也很难说什么‘独有’了。”
“这也有点像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平行传递吧。但非常有演化那味了。演化本身就是以种群为单位。如果没有环境带来的选择压力,演化就会朝着各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生物演化的过程不求最强,而是希望占据最合适的生态位。武术大概也是这样。”
“现代的竞技规则,则属于‘选择压力’的一种。类比自然界的话,它可能通向‘顶级捕食者的生态位’?占据最为舒适的生态位?但在大灭绝下,最顶级的捕食者往往是最先消失的。现代的竞技可能也是这样?它非常依赖现代的交通、传媒等等……”
老陈越说越是高兴,手上比划,时不时还翻出点资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陆轩宇抹了抹脸:“你们这些人脑子都怎么长的……”
陆轩宇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
陈锋说得高兴,却没看见身后有个姑娘脸色越来越差。
那个姑娘名叫艾米娅,是陈锋同志的学生,还是开山弟子。艾米娅是个中亚人,祖国是个叫“阿萨迪斯坦”的小国。据说她刚刚考到共和国来的时候,国际局势与中亚地缘局势都还很紧张。她不学到一定的层次,随时有回国成为政府、军阀或别的什么的基层军官的风险。(在那样的国家,本科生似乎基本都被视作后备军官)她对“做出成绩”的急切感更要胜过自己的导师。
尽管伴随向山的崛起,这种被“深渊”追赶的岁月已经结束,但是这姑娘却还保持了当年的作风。
她很不礼貌的摇了摇陈锋的肩膀:“老师,别聊了!预定的时间快到了!志愿者最好要处于精神平和且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以避免干扰!你还越聊越来劲了!”
“有没有王法了。”老陈叹了口气:“有时候我觉得你才是我老板啊。就这么点时间,聊点个人爱好……”
“一会儿陆先生要是看到了一个简单图形,脑子里却在琢磨格斗技巧,最后还得算你的锅。”
陈锋遗憾的耸了耸肩:“这个话题只好下次再继续了……啊,我可能说得太兴奋了,混了点知识分子的酸味……”
“没有的事。”陆轩宇道:“和您聊武术,我很高兴。”
陆轩宇从没有以这样的角度看待武术。但陈锋说的,有隐隐与他这些年行走江湖、见识各地武术的经历有印证,越想就越像那么一回事。
在几个月之后,陆轩宇就确认,老陈的剑术以“业余爱好者”的层次来看还行,但也就还行。
但他对这些业余爱好者却还是抱着一样的敬佩。
他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视角。
(
===第二百六十一章
老陆的志向===
接下来的数日里,陆轩宇逐渐忙碌了起来。
一个大脑表面被铺满柔性电极,并且神经电信号极容易被捕捉的人,对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极大的臂助。
而现阶段,只有基准人能做到这种事,而基准人又只有区区五十多个志愿者。
这些初期志愿者当中,又并非每一个都会直接进入“义体化”的阶段。
而会选择进行义体化的志愿者中,也有一部分暂时不接受深度的义体化,所以脑内只有最基础的柔性电极。
陆轩宇这样会进行深度改造的人,目前也只是少数。
很多项目都需要他进行配合。
当然,对陆轩宇来说,这些都不算很难。
大多数时候,他只用戴上一个厚厚的耳机,在一个昏暗的房间盯着面前的屏幕罢了。
那个耳机的隔音效果极好,能隔绝掉几乎全部的环境音,里面还播放着非常轻微的白噪音。这些白噪音音量很小,不仔细听的话根本不会察觉。
只有特定麦克风内的信号会传递到这耳机里来。
实验员就是通过这个来对他下达指示的。
最开始的时候,他面前的就只有简单的图形或者满屏幕的色块,在这之后才逐渐复杂,出现了各种照片与抽象图案。
有些时候,他需要用语言来描述看到的东西。
有些时候,则需要他做出判断,然后按按钮。(比如判断面前的图像是否符合某种定义,若是符合则按下按钮)。
有些时候,他们还会摆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动植物影像,然后告诉他这种动植物的小知识,并要求他记住。
有些时候,是让他看一些类似于“3+3=”的题目,让他快速给出答案。(而且给出答案的方式还分口答和手写两种)。
有些时候,还需要他去玩一些类似于俄罗斯方块、推箱子、拼图之类的上古小游戏。
当然,也有不用“视觉”的时候。
比如说“遮上眼睛,然后复述自己听到的话”或者“遮上眼睛,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系列。
例如“遮上眼睛,然后根据指令没让双手做出动作”,“在聚光灯下,看着自己的双手,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看着镜子,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11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