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鼠辈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028


“吔”水南琴冲着洪涛做了个鬼脸,赶紧把头扭了过去。她不怕洪涛瞪眼就怕洪涛絮叨,也不光是她,救援队里所有的年轻人基本都有这个共识。
“丫头,多和你洪叔学着点,他可不光身手厉害,这里才是真格的。刚才你们留意没有,咱们和平难军冲突的时候飞虎队一直都在观望。”
“以前我也不太理解洪队长为啥非要和那两家谈判,连地盘都能让出去。现在总算看明白点了,任何两家人想打仗,也得琢磨琢磨另一家的态度,还谁也没法完全相信谁。”
“全得长前后两双眼,这边盯着一家、那边还得盯着另一家。是有点费脑子,不过真有用。平难军就算比咱们多一倍人,照样不敢动手”
做为团队里的元老之一,孙建设属于比较保守的流派,对洪涛这套横纵联合思路一直都不太感冒,更乐意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我不惹别人,别人也别惹我,学名应该叫孤立主义。
但有时候他也能稍微改变一下认知,接受点新思路,前提是必须让他看到实打实的效果。比如这次的小摩擦,顶过一百次说教。
“哎呀孙爷爷,您怎么也背叛啦!”还没等孙建设说完,水南琴就扑到了椅背上,抱着老头的脖子用力摇晃。
别看她有过那么惨痛的经历,在外人面前也尽量表现得坚强,实际上骨子里还是个小姑娘,有时候比张柯还像个孩子。
“哎哎哎,别晃、别晃好好好,我不说了!”孙建设对待救援队里的这些年轻人也像极了爷爷辈儿,充满了溺爱,即便有人不小心出言不逊,也很少会真的生气。
这次远征的出发点实际上不是国贸桥,而是位于东南六环路上的徐庄桥。按照事先约定,徐庄桥之前的路途谁都不许擅自离队,这边属于飞虎队的发展空间,要是借着集体行动的幌子也把道路两边清扫一遍,就有点趁机占便宜的嫌疑了。
但发展空间也得有个限度,不能说我向北发展,一直到西伯利亚也都属于我。过了徐庄桥之后,这个约束就不存在了,道路两边所有的区域都分成了三份,由三家分头搜索。下午五点之前必须到渠头桥集合,迟到者按照约定处罚。
从徐庄桥到渠头桥大概有十五公里长,如果放在五环内别说一白天时间,十个白天也搜索不完。但出了六环路之后,居民密度明显降低了很多,道路两边最多的是农田和树林,时不时才会发现村镇。
由于平难军出动的人数最多,分到的面积也最大,经过猜钢镚的反正面,高速路右侧的区域成了他们的搜索区,救援队和飞虎队则平分道路左边的区域。
“得,闫队长承让了,北面归救援队!”道路左边在地图上有显示的大概有不到三十个村子,中间正好有条东西向的漷马路,虽然不是完完全全的平均分配,大致看上去也差不多,于是就成了救援队和飞虎队的分界线。
“成,那我们就先走一步,有事在手台里叫一声!”闫强也不矫情,招呼着队员们上车准备出发。
“江南,悠着点,尽量不冒险,如果闫队长胃口太大你就偷偷叫我,用这个频道号!”洪涛拉住了走在最后的吕叶江南,塞给他一张小纸条。
飞虎队这次出动的武装人员比救援队多,但距离平难军的差距还是挺大的。闫强虽然嘴上没说,可脸上的表情却明明白白的写着焦急两个字。
洪涛知道他有了很强的危机感,一门心思想多找到些幸存者补充队伍力量。但很多事光靠着急是没用的,尤其是落后的时候,越急越容易出错。可是这种话直接和闫强说会让人家下不来台,吕叶江南的性格比较沉稳,由他掌握尺度最合适。
“明白,洪哥也小心点!”吕叶江南看了看手里的纸条,用力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了。
===262
远征2===
平难军早就拆掉护栏,呼啸着冲下高速路,向最近的村庄滚滚而去了。飞虎队虽然运气不好,抽到了距离最远的一片区域,但人家态度积极,很有点龟兔赛跑的劲头儿。唯独救援队还停在高速路上,洪涛又钻进了炮台,举着望远镜四处乱看。
“洪,我们从哪边开始?”蓝迪有点绷不住了,一起搜索幸存者不像单独搜索那样从容,哪家的声势大就会吸引幸存者的注意,很可能会主动投奔过去。到时候你说是从自己区域里跑过去的,人家肯定不会归还,必须抓紧时间!
“先别着急,小潘、彭浩,去把咱的秘密武器抬出来。十分钟啊,十分钟之内必须组装好!”
洪涛真没瞎踅摸,他是在目测这片区域的宽度。长度已经有了,15公里除以2,再有了宽度,就能找到大致的中心点位置。
找中心点位置干吗呢?当然是坐镇指挥了。不过这次指挥的不是人,而是机器,会飞的机器,无人机!
潘祥和彭浩从大客车里抬出来四个黑色的大箱子,摆在路面上挨个打开,拿出一堆条条框框开始组装。大客车上的张凤武和杜强也没闲着,还在往下搬箱子,依旧是四个一模一样的。
“这么大的无人机,军用的?”蓝迪只定睛看了几眼就知道是什么了,不过和平时见到的无人机相比,潘祥、彭浩正在组装的这台明显要大太多了,不算螺旋桨半径也得差不多一米了。
“你猜对了一半,这是彭浩大学里的试验机型。我和小潘稍微改装了改装,本来是打算用作军事用途的,这不还没试验成功呢就先拿来应急啦。”
洪涛很得意自己的杰作,这两架无人机是在北邮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找到的。听彭浩说,原本是给物流企业开发的智能投递无人机,只要编好程序就能自己装载30公斤以内的货物,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半个小时。
携带的货物重量越轻,续航的时间就越长。总体上有点类似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但在电力和智能方面更高级些。
彭浩有个八杆子能打到一点的表哥已经毕业了,就留在这个实验室里工作。他也想进入这个团队,经常会利用这个便利去无偿打杂。到了救援队里被询问有啥特长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况说了。
洪涛一听当然不能错过,路面的冰雪刚开化就带着彭浩又去了一趟北邮的实验室,把两套试验机都给搬了回来。连同配套的遥控器、备用电池、充电器、配件,足足八个大箱子。
拿两架无人机回来干嘛呢?洪涛就没憋着好屁,他打算通过改装让无人机具备高空投放手雷的功能,这样以后不管攻击还是防御,救援队就又多了一件出其不意的大杀器。
没办法,救援队人少,武装力量最弱,短时间内还无法弥补,想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具备足够的实力,就只能从高科技上动脑子了。
可是还没等他和潘祥琢磨出来自动打开手雷保险的装置,远征行动就开始了。为了能让救援队又快又好又安全的大面积搜索幸存者,他又开始打广播的主意了。
以前用的无人机载重量太小,在楼群里喊喊还凑合,到了人口密度比较低的旷野和村镇上空就不太好用了。而且野外的风力比较大,小无人飞行比较困难,效果还得打折。
但换成这种直径两米多,装备了六个旋翼和高性能电池,载重量达到三十公斤的物流无人机,这些缺点全就迎刃而解了。
声音不够大是吧,挂上两个跳广场舞的有源音箱,连同额外的电池总共才不到十五公斤,打开之后却和警笛一个效果。这么个大家伙,不用任何改造,低于五六级风的天气都可以正常工作。
现在洪涛就打算用它来帮救援队所搜幸存者,不过在起飞之前先得找个视野比较好、位置比较居中的高地,利用这种无人机长达5公里的遥控距离,都不用来回换地方就能把半径5公里的范围全都扫个遍。
另外还得找条路,尽量绕开人口稠密的村庄,避免和大量丧尸纠缠。不过站在高速路上无法俯瞰全貌,还得借助无人机的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