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鼠辈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1028


“嘎嘎嘎嘎……”几只遍体乌黑发亮的乌鸦站在楼顶上,居高临下看着地面上那个渺小的人类,发出了幸灾乐祸的欢呼。
曾几何时,它们只能在城市里东躲XZ,捡拾人类抛弃的垃圾苟延残喘。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自打人类倒了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湖泊就全成了动物们的天下。
随便飞、随便做窝,再也没人拿着弹弓和枪支打扰。当然了,也再吃不到人类丢弃的美味食物。这个变化到底是收获还是失去,以乌鸦的脑容量肯定是想不明白的。
地球从来不会因为缺少了某个人而转得慢或者快一点,即便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顽固的大自然依旧按照它的轨迹运作,稳定且无情。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降临。
男人没搭理乌鸦的嘲笑,也不去管刚刚降落的野鸡,扛着尸体走了百十米又钻进了另一座建筑物。掀开几块破板子露出辆山地车,别看漆皮已经斑驳,但车圈和链条还是新的,锃光瓦亮。
“咣当……呼……”用了几分钟把蓝魔鬼的尸体牢牢绑在后衣架上,男人从背包里掏出水壶喝了两口,又摸了摸裤兜,拿出个铜色的金属盒子,打开之后有半盒黄绿相间的植物碎末和一块印满了字的报纸。
“呼……”熟练的卷了根大炮,点上深吸一大口,再长长吐出去,发出享受的呻吟。好像全身的疲惫和烦恼,都已经随着那股淡淡的烟雾飘散。
“这里好像还没人搜索过,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东西……艹他大爷的,都尼玛末世了还有通货膨胀!”不过接下来的喃喃自语,说明光这一口还不太够,烦恼依旧在。
抽完烟,男人有些不舍的看了看周围的建筑物,从怀里掏出本地图册,找了找,在上面做个标记。重新扣上兜帽把整张脸深陷于阴影中,蹬上山地车沿似有似无的道路离开了废墟,向着远处的主路驶去。
“咯吱吱……咯吱吱……”
山地车明显经过改装的前后悬架很好的过滤了来自地面的坑洼不平,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呻吟着。应该是在提醒主人,它们不是载重用的,现在担负的重量有点大了。
在初升的朝阳映照下,庞大的城市废墟投下了嶙峋古怪的影子,成群成群的乌鸦在期间飞起落下,发出凄凉单调的喊声。
一股风吹过,带起了路面上的沙尘,打着旋的升上半空。一位牧人,骑着一辆山地车行驶在已经被沙尘掩盖的路面上,除了被拉长的影子,格外孤独。
主路上的植物相对比较少,但地面的裂缝反而更多也更大。路的宽度和中间的隔离带造型表明了它以前应该是条比较高等级的公路。
可惜随着人类倒霉,也和那些高楼大厦一样沦为了没人照顾的废物。不过路中间和两边的护栏倒是还在,没有像人类占领区那样被拆的干干净净,连颗螺丝都没剩下。
幸存者们通过十年努力,成功占据了几座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城市,并部分了恢复了生产。可惜在原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凡是能被重新熔炼的金属都是可以换取食物、药品、武器、燃料等生活物资的硬通货。
基地附近的楼宇、建筑、公路以及所有所有带金属的东西都被拆干净了。这几年随着资源越来越紧缺,已经有人干起了回收废旧钢筋的营生。
他们用极低的价格,也就是能让一两个人不至于饿死的食物,从流民里招募人手,对高层建筑里的钢筋下手了。大锤、钢钎,用最原始的方式把钢筋从水泥块里弄出来,再转手卖给基地里的二道贩子。
对,没错,现在已经是2031年的春天,距离丧尸病爆发过去了十年。世界各地的幸存者通过逐步迁徙、融合,在几大洲上形成了几十个大型聚居地。
亚洲有七个,其中的四个在中国境内。复兴联盟占据了华北、部分西北和内蒙地区,去年在吞并了四省联盟之后,独霸北方,干脆改名东亚联盟,野心跃然于纸上。
实力也确实有,光登记人口号称四万多,附庸流民人口据说高达十多万,是除了印度孟买的幸存者团体之外,世界上人数排在第二的巨型基地。
剩下三个分别位于成都、伊宁和长沙,他们的势力范围主要是西南地区、疆省和长江以南的内陆,人口数量在三到六万左右。
这些人口除了国内的幸存者之外,还包括了很多从东亚、中亚、东南亚和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迁徙过来的外国幸存者。
按说人口规模应该可以延续人类文明了,哪怕回不到网络时代,保持在工业时代后期总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幸存者们只高速发展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突然间慢了下来,甚至出现了大范围的倒退现象。
究其原因,可能每个人总结的都不太一样,比如能源、人口、自然环境、原材料等等,最终其实就是两个字,时间!
幸存者团体大概用了五年多时间,经过了几百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才把基地附近的丧尸清理干净。又利用空中优势和远距离炮火,定点清除了绝大部分活尸,暂时消除了爆发大规模丧尸潮的可能。
虽然离彻底消灭丧尸、恢复人类家园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却也成功的让局面变得可控了一些。说白了就是幸存者和丧尸谁也没有力量再向对方发起大规模进攻了。
幸存者是由于武器弹药消耗量太大,持续力不足,仅剩的武器弹药只能用于自保。
丧尸这边则是活尸被幸存者的空中力量清理得太多,几乎到了灭绝的状态。即便还有逃过了热成像仪和无人机、直升机搜索的,也无法再联手聚集起大部队。
可是当大家感觉到武器弹药和能源日渐紧缺时已经晚了,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机械都锈成了废铁。再加上油料逐渐变质耗尽,幸存者们突然发现想大规模挖煤都已经成了奢望。
没有机械辅助,光靠人工根本没那么多劳动力,总不能啥也不干光挖煤,吃啥呢?没有了充足的能源供给,更别提采油、炼油、冶炼和机械加工。
当然了,啥时候都有聪明人,有些团体还是看的比别人稍微远点,提前做了些准备。可惜的是,受限于产业链不完整,谁也无法在项目和产量上兼顾。
要不就是单独从事一个产业。比如采煤,可以形成一定产量,除了满足自己需求还能拿出一部分用于交换。要不就是全面开花,什么都干,可产量就只能呵呵,大部分产品连自需都满足不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时间拖的越久现成的资源就越少。幸存者们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抽出更多人去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劳作。
此时别说飞机,就连汽车都成了奢侈品,所有工业产品几乎都是紧俏物资,科技发展极度不平衡。
军械弹药、车辆无线电、医药产品只能数着用,消耗一点少一点。冷兵器、马匹焕发了青春,蒸汽动力重新走上舞台,并越来越重要。
===435
奎屯(500票加更)===
于是有个问题就非常不幸的发生了,很多幸存者基地无法再担负人口压力,不得不采取更加严格的配给制,从拼了命的吸纳劳动力改成有选择的挑人,再到停止接收任何人,甚至把内部年老体衰和不同政见者排挤出去,任他们自生自灭。
饥饿,已经逐步代替了丧尸,成为幸存者最大的威胁。失去了基地保护的幸存者只能成为流民,聚集在基地附近的城市废墟里,靠给基地打零工或者冒险去还没被完全清理过的城镇里搜寻剩余物资过活。
怎么说呢,这种做法不能说完全不人道,却也带着一点点剥削的味道了。很多基地里并不是物资匮乏,经过这么多年的收集,至少粮食储备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