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鼠辈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1028


其次就是子弹,
东亚联盟目前能独立生产子弹、炮弹是非常幸运的,
或者说当初洪涛的决定是很有前瞻性的。
当全世界大部分幸存者还在为吃穿住行发愁,看着四处横行的丧尸惶惶不可终日,满眼全是食物、燃料和水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且马上展开了行动,尽可能多的把旧世界里的机械设备和相关人才保留了下来。
但不管怎么保留,以当年的人口数量也不太可能把完整的产业链都延续下来,这就严重影响了子弹和炮弹的产量,否则联盟军队也不会如此束手束脚。
可霰弹枪的子弹却不受这条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限制,只要有足够的发射药和火帽,即便没有铜质药筒,换成塑料或者纸质的药筒,依旧不影响正常使用。
说白了吧,霰弹枪其实就是一门十八世纪的小铜炮,把前装改成了后装,
把火药、铅弹分开装填变成了提前定装,
把用火绳和燧石点火升级到了火帽,
仅此而已。
不存在现代步枪的气动、退壳、供弹等复杂环节,
对子弹的要求低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大名鼎鼎的ak系列,最大的优点就是适用性和耐用性。但如果把ak47和霰弹枪相比,就属于制造非常麻烦、保养非常繁琐的高科技了。
最后就是伤害力高,和霰弹枪相比,大部分制式武器的伤害力都比较弱。注意,不是威力,是伤害力。比如说自动步枪能连发,但在紧急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每发子弹都能击中目标,这时候就得看单发伤害力了。
霰弹枪在这方面就要容易的多,它的大威力弹在中近距离,比如50米甚至100之内基本不用仔细瞄准就能确保大概率击中目标,且对无防护目标的伤害远比普通子弹高。
当然了,霰弹枪的缺点也很多,比如说火力连续性不足,射程更是堪忧,后坐力也比普通枪械大很多。不过这些缺点在对付丧尸时就不太显眼了,比较容易克服。
具体的克服方式就是相互配合,军队有训练,有纪律,在配合方面要比淘金客和车夫严谨的多,
半个班的士兵以散兵队形搜索前进。
先使用长枪管霰弹枪在百米外以独头弹精准射杀丧尸,
一旦被靠近,马上抽出大腿上携带的短管霰弹枪在近距离用鹿弹面积杀伤。就算遇到蓝魔鬼,五名士兵也可以依靠远近两层火力轻易获胜。
蓝魔鬼多了嘛……拜托,这是成建制的军队,附近所有小队都是有配合、有预案、且经过长期训练的,遇到突袭大概率不会惊慌。
另外他们也不是孤军深入,头顶上有空军侦察机盘旋、运输机虎视眈眈,后方还有步战车和重炮群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基本没有可能让蓝魔鬼这样的重点目标形成集群。
炮击刚刚停止一小会儿,战场上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炸响。没错,霰弹枪发射时听上去就和鞭炮差不多,有的清脆而短促仿佛电光炮,有的沉闷震撼犹如麻雷子。
效果嘛,和平日里小规模的实弹演习差不多,已经被大口径炮弹炸得七零八落的丧尸群迎面撞上这层金属风暴,立刻就被成片扫倒。即便没有伤及大脑和脊髓,也失去了大部分行动能力。
特种作战团的士兵们根本不去搭理那些还在地面上挣扎的残疾丧尸,有的甚至直接从其身体上踩过,放任丧尸在靴子和小腿上抓咬,然后再被后面层层压上的同伴用镶嵌了钢板的大头皮靴一脚把头骨踩碎。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忽然间,连贯沉闷的响声充斥在战场上,一直默默跟在散兵队列里的步战车发现了规模比较大的丧尸集群,果断进行阻隔射击。30毫米同轴机炮喷出一米多长的火焰,把几百米外的丧尸群扫得七零八落。
“咣……轰……”又是两声间隔很短的巨响,300多米之外一幢临街三层楼完全笼罩在烟雾中,97步战车上的
100毫米主炮也开火了,
车长接到了侦察机的通报,高度怀疑这幢楼房里有热源出现。在战场上,热源就代表疑似活尸,车长毫不迟疑的送过去一发高爆弹。有枣没枣打三竿,只要赶上一只活尸,浪费十发炮弹也是值得的。
“嗖……嗖……嗖……”又一架空军侦察机从低空略过,在屁股后面留下了三发信号弹。
“全体原地找掩体,注意远离高层建筑,3分钟之后炮击!”
见到在空中炙热燃烧的信号弹,一辆步战车戛然而止,顶盖掀开,钻出来一位佩戴少校军衔的军官,冲着大功率军用对讲机下达着命令。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头顶天空中传来阵阵尖利的啸叫,才把身体缩进了步战车。
大地在颤抖,火光在肆虐,凡是被122口径高爆弹击中的地方全部陷入了无边地狱,无论趴着、坐在、躺着、蹲着还是站着,都逃不脱铁与火的鞭挞。
3分钟之后炮击突然停止,半公里之外的特种作战团立马又活了,纷纷从掩体、弹坑里爬出来,抖一抖身上的尘土,继续按照习惯的速度向南推进。
紧跟其后的步战车也喷吐着黑烟跑到了最前沿,在烟尘还没完全散去,侦察机暂时无法提供详情时,为步兵们拉起一道防护墙。所有试图靠近的生物,都会受到大口径机炮和高爆弹的招呼。
这就是预备役第一旅特种作战团半年以来的训练成果,环节很简单,技术动作和注意事项也很少,只要军官们不犯糊涂,想出错都很难。
先是重火力开路,然后装甲部队掩护步兵推进。丧尸群如果冲锋,那太好了,头顶的侦察机会把射击诸元快速通知后方的重炮,炮弹会像长了眼睛一样专门往尸群里钻,把杀伤力发挥到最高。
如果丧尸群不冲锋或者密度不够,重炮就不发言,特种作战团只针对丧尸群不进入建筑物,剩下的清理工作都交给后边跟进的普通部队。
这时难题就扔给活尸了,它要是不出来扩大操控范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丧尸群被一点点蚕食。它要是忍不住出来了,对不起,侦察机上的热成像设备就等着这一刻呢。
用不了一分钟,活尸出现的区域就会遭到大口径燃烧弹的远程覆盖。一直在战场上空盘旋的运输机也会以最快速度扑过来,用威力更大的航空燃烧弹再重点补刀。但凡活尸不会钻永固公事,等待它的只有被烧成灰的下场。
所以张柯创造的新战法看似很笨拙,实际上对付智商赶不上人类的活尸非常奏效,且可战可逃很灵活。丧尸的速度追不上,蓝魔鬼追上了也是送死,造成不了太大伤害。
但是有个问题,人类始终还没找到方法克服,那就是天气的影响。白天,视野充足,人类军队可以发现丧尸群的活动方向,提前做出预判,避免被包围。
到了晚上,没有了视野,大部队反倒成了累赘,不管取得了多大战果,也得乖乖的退到比较空旷的安全地带,白天的进展除了杀伤了大量丧尸之外等于白干。
===869
奇怪的战术===
那么是张柯设计了一个鸡肋吗?肯定不是,要是太鸡肋联盟军方也不会训练了小半年最终还拉上战场。当初建立特种作战团的主要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南下做准备。
东亚联盟和东南联盟之间毕竟存在近200公里的缓冲区,想通过这片地区,百分百要面对大量丧尸清理工作。虽然说在参谋部的计划当中,主要的进攻手段还是空军和伞兵,
可潘文祥也不傻,不可能没有后手。
一旦伞兵空投突袭失败,或者没有完全摧毁对方的指挥系统,那就只能派陆军和海军强攻了。但让主攻部队先在丧尸遍布的城市村镇中清理好几天,有点大材小用,如果能有一支专门擅长与丧尸战斗的部队在前面开道会舒畅的多,
也更效率。
另外这支部队也不是只能干打丧尸的活儿,
只要把多余的装备脱掉,拿上制式武器,同样也是可以和人类作战的。哪怕不是很精锐,打个侧翼、牵制什么的完全够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