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1164


于编辑看了看那个包装盒,上面的宣传标语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三天学会打字!”
看到这一句宣传标语,于编辑心中突然激动起来。
换成是其他人,对于使用电脑打字或许没有什么概念,毕竟那个年代的材料还都是手打的,当秘书的字写的漂亮一些,升迁也能快一点。
但于编辑不同,他是大报的编辑,整日就是与各种文字打交道,而且还接触国内外的各种信息,他能清楚的感觉到,电脑打字才是未来文字工作的发展方向。
于编辑所在的报社,也采购了几台电脑,但一般人并不会用,报社里那个会用电脑打字的大学生,瞬间成了整个报社的宝贝,据说提干都会优先考虑。
对于于编辑而言,“三天学会打字”这一局广告语,的确太有诱惑性了!
“486块钱,虽然有些贵,但能让洋洋学会用电脑打字,那绝对是值得的!”
下一秒,于编辑将手伸进了兜里,掏出了五百块钱。
……
第一批学习机出现在市面上,很快就成为了热销产品。
这到不是因为学习机是一种很优秀的产品,而是由于孩子们向家长索要。
以学习电脑的名义索要!
在当时,能拿出486块钱买一台学习机的家庭,基本上算是当时的中产阶级家庭,其中还有很多是知识分子。
而这种中产阶级家庭,也是最重视子女培养的。因为这一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基本上都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一批人,所以他们非常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花几百块钱,能学习电脑,对于当时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言,简直是一笔超级划算的投资。
就算学不会电脑,能学会打字,也是很不错的。
三天学会打字的噱头,的确是非常诱人!
当时的中产阶级家庭就是如此,他们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教育支出会占据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家庭支出中的大头。
而这种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却完全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说是拿钱打水漂。
然而这就是中国式家长!
放在后的中国也是如此,买走学区房的肯定是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要上最多的补习班和特长班。
或许是中产阶级的家长,更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保持住中产阶级的地位,甚至向着更高的阶级迈进。
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补习班,更没有资格培养特长,学习好的话考个好大学,改变命运,成为中产阶级,然后给孩子报班;
学习不好的话,早早的进厂打工,攒够彩礼钱,娶个媳妇,生个娃,然后看着娃重复自己的一生。
富人家的孩子,用不着去报各种班,他们有本钱任性妄为,他们可以去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请专门的私教到家里学习一两门特长,真的是为了陶冶情操,至于学习好不好,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快乐开心最重要。
很多家庭住豪宅开豪车,一张嘴就是大几百万,看起来经济条件不错,但只要他们还在送孩子上补习班,就说明他们还不够富,他们还不能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未来,所以还需要孩子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
于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习机。
望着一脸兴奋的于洋,于编辑心中腾起了一股满足感。
于洋则插上那张学习卡,似模似样的开始练习打字。
于编辑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吩咐道:“好好学,争取早些学会打字!”
于编辑看了一会,便走出了家门,他还有工作要忙。
于编辑离开后,于洋迅速的掏出了一张游戏卡带,插在了学习机上。
不久后,音乐声响起,电视画面上,一个拿着枪的小人,跳下了直升飞机。
《魂斗罗》走起!
很快的,于洋就乐在其中。
从此以后,于洋每天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练习打字”。
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于洋还会叫同学小伙伴们一起“练习打字”。
而工作繁忙的于编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还以为自己的孩子真的在学习电脑。
于洋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在1990年,舍得花486块钱买一台学习机的家长,有哪个不是忙于工作?
闲人家长的话可拿不出这么多钱买学习机。
===第241章
虚张声势(求订阅)===
虽然没有进行任何的广告宣传,但是学习机依旧是销量火爆。
之所以会如此,全靠口口相传的产品口碑。
所谓的产品口碑就是,这种学习机能玩游戏。
爱玩游戏的小朋友们,意识到这一点后,纷纷以“学习电脑”为借口,向家长要求买一台学习机。
而家长们在孩子学习的投入上,还是舍得花钱的,一台学习机486块钱,比学乐器便宜多了。
要是学钢琴的话,随便买一台便宜的钢琴,都要上万块钱,即便是电子琴,也要一千多,比一台学习机贵的多。
这么一比较的话,花486块钱学个电脑,还真是挺划算的。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是处于从众心理,才卖了486电脑学习机。别的孩子都有了学习机,可以学电脑了,自家的孩子当然不能落后,也要学电脑。
而最终,这些学习机毫无意外的沦为的孩子们的游戏机。
第一批五万台的学习机投入到市场上以后,很快就被消化掉,各地的百货商店纷纷打电话来催货,接到催货的电话后,第二批十万台学习机迅速的由珠三角发往全国各地。
国内学习机的市场还是很大的,1991年至1999年,光是小霸王品牌,就卖出了2000万台学习机,其他杂牌子的学习机不知道卖出了多少,区区十几万台,市场很快就能消化。
李卫东当然是大赚一笔,不过此时的李卫东,却觉得学习机的生意快要做到头了。
学习机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产品,珠三角很多电子厂都有能力组装学习机,山寨起来很容易。
当初小霸王学习机之所以名气大,并不是因为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是因为广告做的好,所以才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学习机这一行就是这样,拼的就是一个广告,比如那句“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广告词,铺天盖脸的袭来,现在提起这句话,谁都会想到那个品牌。
李卫东不打算做学习机的品牌,在学习机的领域,他也不是内行,所以他并不打算在这一领域介入太深,能赚一笔钱,见好就收!
……
珠三角的某个电子厂里,李卫东在新的订货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盖上了印章。
随后李卫东开口说道:“张老板,定金明天就会送到,这批产品,就要拜托张老板了!产品的质量,可是一定要把控好!”
“李老板放心,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我们厂的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不是我吹牛,在整个珠三角的电子厂里,我们厂的品质,绝对是一流的!”张老板开口说道。
张老板是电子厂的厂长,也是李卫东找的代工厂之一。
李卫东找了好几家代工厂才完成了学习机的生产任务。
当时珠三角的代工厂规模并不大,放在后世的话,一家电子厂几千上万人都是很正常的,像是那种品牌大厂,超过五万人的更是比比皆是。
然而在九零年,一家电子厂能有五百人,就是顶级规模了。很多电子厂只有一二百人,有些电子厂甚至只有一个生产车间。
这主要是因为珠三角的电子厂,都是源自于港岛。
当年港岛的电子厂,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工厂。整个港岛的电子行业,是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模式,由无数的小规模企业构成的,诸如IBM这样的大规模企业是不存在的。
也因此,港岛电子产业的小麻雀们,最终难敌金融行业的大鳄,港岛的产业最终也没落消失。
后来台商进入到大陆,建立了大的代工厂,同时带来了更严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国内电子厂的规模才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几十万人的厂区。
李卫东所找的,便是那种一二百人的电子厂,这种电子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也能说得过去,不至于生产出一大堆不合格的产品,很适合做代工。
若是那种五百多人的大型电子厂,往往都有固定的客户,未必有精力给李卫东做代工;而几十人的小电子厂,产品质量又没法保证。
张老板乐呵呵的收起了合同,然后接着说道:“李老板,据我所知,你的这个学习机,在市场上的销路还挺不错的,我儿子有几个同学,也都买了这款学习机!”
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珠三角地区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比较能接受新事物,老百姓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比较大,而且珠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比较高,所以学习机在这里卖的会比较好,换成的是内陆地区的话,销量就一般了。”
李卫东说的是实话,也是谦虚,电子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卖的的确很不错,但是在内陆地区,销量也是可以的。毕竟中国式的家长是不分地域的。
“李老板真是谦虚了!”张老板同样是呵呵一笑,随后开口说道:“据我所知,李老板的订单,可不止给了我们一家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