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164


赵国栋陷入了沉思当中,对于他来说,以运代销的确是个很新鲜的事物,他需要去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
李卫东也知道,赵国栋不可能马上下决定,他也没有催促赵国栋,而是开口说道:“处长,要不这样吧,我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到时候你向公司领导汇报也好,开会讨论也好,至少能有个详细的依据。”
赵国栋点了点头:“行,你先去写份计划书让我看一看,如果合适的话,我向于书记汇报。”
……
以运代销,是国营运输行业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使用的一种策略,实质就是一口价包邮送货上本,简单讲就是当中间商赚差价。
八六年以后,国内卡车产量激增,重型卡车有仿制的斯太尔、中型卡车有二代解放、轻型卡车则有仿制的五十铃,买车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这也使得很多个体户,开始进入到运输行业当中。
个体运输业者大规模涌现,显然会抢占运输市场,挤压国营运输行业的空间。
国营运输企业冗长而繁杂的体系,根本无法与个体运输业者的灵活机动竞争,但国营运输企业也并不甘于束手就擒,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以运代销”这种方法。
国营运输企业的优势在于对信息的掌控,以及日常积累的人脉关系。他们知道哪里缺什么商品,也知道从哪里能弄到这些商品,便能利用掌握信息的优势,采取“以运代销”的策略,既赚了运费,又赚了商品的差价。
个体运输业者都是单打独斗,他们不可能收集到足够多的货源信息和需求信息,所以也不能使用“以运代销”的方式来赚钱。
“以运代销”算是国营运输行业最后的挣扎,后来随着信息传递越来越容易,信息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个体运输业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国营运输行业的“以运代销”也就做不下去了。
……
李卫东写好了一份完整的计划书,交给了赵国栋,赵国栋看了之后很满意,立刻向于正诚汇报,于正版当即表示,要在公司领导会议室讨论,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对于这个结果,李卫东并不意外,国企的决策要是那么迅速的话,就不能叫国企了。
未来的国营运输行业,也是被个体运输业者逼得快活不下去了,才想到用“以运代销”的方法来保住饭碗。现在的青河运输公司完全没有生存压力,自然不急着搞什么“以运代销”。
反正都是货等车,老老实实吃运费也挺好。
李卫东却等不及了,他又一次找到了赵国栋。
“小李,你提出来的这个以运代销的方案很好,我是很赞同的,但公司领导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领导比较担心政策允不允许的问题。”赵国栋解释道。
“有的领导?该不会朱士聪吧?”李卫东有些反感的问。
赵国栋犹豫了几秒,随后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这次你还真猜错了,朱士聪很支持这个‘以运代销’的方案。反对的是于书记。”
“为什么?”李卫东有些不解的问,他本以为这次又是朱士聪鸡蛋里挑骨头,跟自己过不去,却没想到反对的人是于正诚。
赵国栋继续低声解释道:“于书记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对他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承担的风险,就不要承担了。至于朱士聪嘛,你仔细想想,要是于书记提前退居二线的话,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七十章
受制于人===
黄爱华一脸惊奇的望着李卫东,在此之前,黄爱华只是把李卫东当成是赵国栋的跟班,是根本不用在意的存在,黄爱华甚至没有记下李卫东的名字。
然而李卫东却能准确的说出樱田株式会社,这让黄爱华吃了一惊。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能说出来的外国品牌大概也只有松下、夏普、三洋等家电品牌,对于其他的洋品牌几乎是一概不知。像“樱田株式会社”这种名称,得是机械设备领域的专家,才能知道的。
“这位小同志还懂机械设备?”黄爱华开口问道。
“这位小同志?又没记住我的名字。”李卫东心中吐槽道。
随后李卫东无奈的点了点头,一脸谦虚的说道:“只是略微了解一些。一般情况下,液压经常出现的故障,无非就是震动和噪音、液压冲击、液压油泄露、运行过程中爬行、阀芯被卡和温度过高。”
“看来这位小同志是内行人啊!”黄爱华开口说。
不过即便李卫东是液压方面的内行人,黄爱华也没有放在心上,兖矿的技术处,有好几位机械工程师,都是液压方面的内行人。
李卫东却接着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的液压设备出现的故障,应该是吸油过滤器堵塞吧?”
这一句话说出,黄爱华的表情再次变得不淡定起来,他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确实有吸油过滤器堵塞的情况。”
“还有液压缸组件磨碎,对吧?”李卫东又问道。
黄爱华险些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更为郑重的点了点头:“没错,还有液压缸组件磨损!”
“樱田株式会社给出的故障原因是,液压活塞杆在伸出缩回的往复运动中,会受到煤炭颗粒和煤矿中故事气体的锈蚀,导致活塞杆与导套配合缝隙中渗入了污染物,进一步加速了液压缸组件的磨损,并且导致了液压油箱内漆面遭到腐蚀,使得油箱内油漆脱落,堵塞的液压泵的吸油过滤器。”李卫东一脸淡定的缓缓说道。
这一次,黄爱华真的坐不住了,李卫东所说的这些内容,与樱田株式会社给出的故障原因一模一样。
樱田株式会社的工程师,是对损坏液压设备进行研究以后,才得出了这个结论,而李卫东连矿区大门都没见到,在这招待所的餐桌上,只是凭着黄爱华的三言两语,就猜测出了故障的原因。
黄爱华就是再蠢,也能看出来,眼前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请问这位同志,哦,不,这位老师怎么称呼?”黄爱华站起身来,一脸谨慎的问道。
“他叫李卫东,可是我们处的宝贝!”赵国栋立刻从旁介绍道。
其实在刚见面的时候,赵国栋已经介绍过李卫东了,只不过当时黄爱华把李卫东当成了路人甲,压根就没有在意他。
如今为了避免尴尬,赵国栋便再一次介绍李卫东。
“原来是李老师。”黄爱华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说道:“国栋,你这个货运处还真了不起啊,还能配的上大学生!我们兖矿也是只有技术处,才能分到大学生。”
黄爱华是将李卫东当成了大学生,黄爱华觉得李卫东这么年轻,只有是大学生,才能对机械技术如此了解,说起来头头是道。
赵国栋只是呵呵一笑,并没有否认。黄爱华这是在称赞李卫东,若是自己站出来否认,说李卫东就是个初中毕业,岂不是让双方都很难堪,所以干脆就默认下来。
在八五年,大学生是绝对的天之骄子,即便是二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工人,对着大学生称呼一声“某某老师”也不为过。
李卫东又开口问道:“黄主任,樱田公司说是帮你们升级设备,这设备升级方案是什么,能不能告诉我?”
“哎,别提了!说到这方案,我心里就来气!”黄爱华无奈的他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樱田公司压根就不告诉我们设备升级的方法,他们说着是商业机密,不能外传。”
“不告诉你们设备升级方案,那他们怎么升级?”李卫东又问道。
“樱田公司会派工程师,带着工具来,到现场帮我们升级,而且他们还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要吃好住好,要报销往返路费,吃点喝点都也都好说,最可气的是,他们升级设备的时候,还不许我们的人在旁边观看!”黄爱华愤愤不平的说。
“这也太过分了吧!”赵国栋率先出来打抱不平。
李卫东却是一脸淡定,这样的要求,在李卫东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请外国人来修盾构机,人家也是老远的拉着警戒线,不让中国人靠近。
中国技术落后,需要的东西自己造不出来,被外国人卡脖子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外国人也利用中国技术落后的弱点,换着花样的从中国坑钱。
比如卖设备的时候添加一些非必要的东西;比如欺负你不懂,只出售原始版,再以设备升级的名义捞上一笔;比如在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留下后门,设备故障要维修的话,就要付出天价维修费。
很明显,兖矿就是被这个樱田株式会社,用这样的方法给套路了。
黄爱华趁着酒劲,大骂樱田株式会社黑心,旁边赵国栋也跟着起哄,然而两人一唱一和骂了半天,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最终还是李卫东开口说道:“矿井里工作环境的确很复杂,煤炭颗粒的确会导致活塞杆与导套配合的缝隙中渗入污染物,这小颗粒的煤炭还是有些硬度的,会造成液压缸组件的磨损,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需要加装一个防护套就行。”
“我们当然想过加装防护套,我们兖矿就有一个橡胶制品厂,可做出来的防护套并不好用。液压活塞杆是要来回伸缩的,时间一长里面还是会进煤灰。”
黄爱华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樱田株式会社的工程师也说了,防护套只能有限度的保护液压缸组件,但是污染物最终还是会进入液压油箱,使得油箱内油漆脱落,堵塞液压泵的吸油过滤器。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工程师也试验过,的确如此。”
“呵呵呵……”听了这话,李卫东却笑了起来。
“哎!李老师,你笑什么,觉得我说的不对?但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总不至于搞错吧!”黄爱华不满的说道。
“黄主任,你们被樱田株式会社给坑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第七十一章
偷工减料===
李卫东一句“你们被樱田株式会社给坑了”,瞬间让黄爱华的脑子清醒起来,原本喝下肚的酒精,仿佛在这一刻全部挥发的一干二净。
“被坑了?李老师,你可得把话说清楚。”黄爱华开口说道。
李卫东不慌不会,开口解释道:“咱们先说这个活塞杆的防护套吧!单用橡胶材料可不行,外面得加一层尼龙革面料,得是没有沙眼的那种,尼龙革可以防尘、防水、防油、防化学药品,而橡胶主要是起到密封的效果。
说起密封,还要在防护套里面增加一圈钢丝圈,用来作为支撑,没有这层钢丝圈,防护套可是不耐用的,特别是在矿井里,更是容易损坏,这东西需要根据设备的情况,特别定制,单单一个橡胶制品厂可加工不出来,你们得找那种大型的石化厂,才能做得出来合格的产品。”
“大型石化厂?这容易,可以找胜利油田嘛!”黄爱华接着问道:“可是液压泵吸油过滤器堵塞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吸油过滤器堵塞,主要原因是油箱内部遭到腐蚀导致油漆脱落,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樱田株式会社在生产的过程中,少了一道工序。所以这完全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李卫东开口说道。
“少了什么工序?”黄爱华马上问。
“这个嘛,呵呵……”李卫东拿起筷子,夹了一颗油炸花生米,然后沉默不语。
“哎呀,李老师,到底少了什么工序,你到底告诉我啊,急死人了!”黄爱华很不解风情的说道。
李卫东咽下了嘴里的花生米,开口说道:“我在这里说的,都是纸上谈判,你们兖矿的技术人员也未必认可。要不然等吃完饭,我去实地看看设备,再下结论!”
李卫东说完,给了赵国栋一个眼色。
赵国栋立刻明白过来,接下来就该谈谈5000吨煤的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