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0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161


原来是,唯独王安石不同于流俗。
王安石则道:“陛下,臣与升之议此法时,升之确实是为难,臣便不强升之。既而吕惠卿,程颢则责升之畏于流俗,升之方肯同签青苗法之书。当时若升之不同,臣岂敢强之。如今升之奏天下可行之事必须众人相合方可行之,但议论未合,即无强行之理。”
“但青苗法此时已是推行,并非是臣私议,乃朝廷诏令。大臣们当奉朝廷诏令,以身殉之,不为浮议所改。”
听完王安石说完,官家听得这意思似乎是陈升之当初确实反对青苗法,但为了升为宰相,故而不得不附和王安石从于此法。好了,如今当上宰相了,便从于众人的反对公然反对青苗法了。
陈升之则言道:“陛下,非臣畏于流俗,而是韩公三朝宰相,他上疏反对青苗法,难道这也是流俗不成?”
陈升之之所以反对,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是韩琦一手提拔上来的。韩琦如今反对青苗法,他当然也要坚决站在韩琦一边,
其实韩琦上疏后,欧阳修也立即上疏反对青苗法,不过奏疏还未抵达官家那,不少大臣已是早一步知道了消息。
陈升之如此言语,也阐述了自己立场。
而场中吕惠卿也知新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外有韩琦,欧阳修陆续上疏反对青苗法,内有曾公亮,陈升之响应,而翰林学士司马光,范镇,御史中丞吕公着等人都在站在反对的第一线。
吕公弼,彦博虽不吭声,但心底也是反对的。
在四入头,宰执的官中,除了韩绛,吴充,韩维还暂时保持中立外,其他人都是一致反对青苗法!
殿中还有李常在此上窜下跳!
吕惠卿心底捏了一把,在这样重压之下,试问天下还有哪个人可以在滔天巨浪,立为中流砥柱,在此屹立不倒!
眼见陈升之抬出韩琦,反对青苗法之人似有了主心骨一般。
王安石道:“臣闻河北转运使刘庠擅停青苗钱,不知此事背后可有人主张?”
去岁河北大灾,先遇水灾,后遭地震,又兼是宋与辽前线,其地位比与西夏接壤的陕西还更重要。官家派韩琦河北四路安抚使坐镇大名府。
河北转运使刘庠擅自停青苗法,这背后没有韩琦授意,谁也不信。
陈升之出班道:“河北停青苗法,只能说青苗法不便。”
王安石道:“之前王广渊力行新法,可从之却被尔等弹劾,而刘庠力阻新法,不可从之尔等却不问。这刘庠从大臣风旨,视朝廷法令若无物,若不问罪,岂可为天下效彷?”
眼见王安石要问罪刘庠。
赵忭急道:“臣当时也在河北救灾,亦尝如此奏事,朝廷也不曾问罪!”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官家突然想起,当时朝廷为了救灾,派吴充,赵忭至河北安抚,因为朝廷拿不出一钱来。吴充,赵忭拿着一堆空名敕去河北救灾。所谓空名敕就是没填名字的官职任命书,只要当地富民肯拿钱就灾,就赏给你一个官作。
河北都窘迫到这地步了,还能够更坏了吗?朝廷要变法,但率先违抗青苗法却竟是河北官员。
官家对赵忭言道:“不过是当时失问了!如今要办就办!”
官家这一表态至关重要,大势即转到王安石身上。
官家明白青苗法遭到那么多攻讦,肯定是有问题。但眼下护得不是青苗法,而是整个变法,一旦青苗法被攻破,整个变法皆前功尽弃。
如今朝野议论汹汹,这里不守住,以后自己再欲变法强国将不可为。
宋仁宗罢范仲淹后,新法皆废。以后各地遭灾,自己只能靠封官许愿来救济吗?没有青苗法的河北已坏到这个,难道以后还能更坏吗?
眼见官家站到王安石一边。
陈升之出班急道:“陛下,河北转运司言之有理,不可问罪!刘庠只是请不行青苗法,若议令有罪,则为商鞅法。”
官家闻言沉吟。
王安石则斥陈升之道:“议令者死,乃管子言。何况刘庠非议令,而是违令。不知三代以来,有大臣违令者当何罪?臣请罢之刘庠!”
陈升之争道:“若是如此,那么朝廷人人皆不敢为转运使。”
王安石道:“刘庠有违敕之实,我如今欲罢免其职,但宰相却以为不肯,此是何意?中书用法之轻如此,则人皆可道人情而违背,难怪天下议论汹汹。臣请罢之刘庠!”
官家当即允了。
这时王安石从袖中取出一疏言道:“另外臣批驳韩琦求罢青苗法的奏疏,还请陛下御览!”
众大臣们看了王安石不由瞠目结舌,此贼大胆如此,连韩琦的面子也不给。韩琦不仅是三朝宰相,还拥戴了两任官家登基,你王安石连他的面子不给?
此疏藏于袖中,显是早有准备!
不过熟知王安石的人就知道,这是正常操作,当初王安石地位远不如韩琦时,就敢怼之,封驳他的词头,暗讽对方为王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