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0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161


宋敏求与王安石交往密切,嘉右时二人在春明坊比邻而居。宋敏求很喜欢看书,家里藏书非常丰富,欧阳修修唐书的时候,便请宋敏求帮忙。
宋敏求的父亲宋绶任过参知政事,参与过真宗实录的修撰,其母是宰相毕士安孙女也是藏书大家,宋敏求又亲上加亲娶了毕士安曾孙女为妻。
故而传闻宋敏求家中有藏书三万卷之多,宋敏求自己也是学问大家,他家中的书自己都校勘了三五遍,曾言校书如扫尘,随扫随有。
宋家的书不仅多,而且校勘的好,故而宋家在春明坊附近的宅子里,不少慕名而来的读书人都租住在此,就是为了借书而观的,连官员也不例外。
当时京师的房价,唯独春明坊的屋子比别处贵了一倍,这都是宋敏求名声带来的。
当时欧阳修,王安石,刘恕都往宋敏求家借过书,王安石在编写唐百家诗选,就是遍借宋敏求家里的藏书而编写的。
而且宋敏求这人人品很好,出身牛逼,家里藏书多,欧阳修评价宋敏求说他从不以门第骄人。因为这样宋敏求在官员之中,人缘也是非常的好。
王安石不仅找宋敏求借书,而且二人的私交还不错,同时宋敏求与司马光,范镇,欧阳修,苏颂,曾巩等人都交好。
宋敏求拿过词头一看,但见上面写着前秀州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看到这个词头,宋敏求皱起了眉头,李定是什么人?
那个以青苗法背刺李常的小人。
他知道之前王安石打算荐李定知谏院,为曾公亮,陈升之反对而作罢,如今竟可为监察御史里行。
监察御史里行的意思相当于监察御史任上行走,类似见习监察御史。
一般任监察御史里行两年而可转正为监察御史。
而一个权监察御史里行的权字代表他的资历不足。
这规矩似可以,但从未有选人判监察御史里行的先例!
宋敏求道:“旧制监察御史需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两任通判方许举荐入台,这李定不过一任通判,且还是幕职官,如何能为御史?”
一般任命就是写就是写了,哪来得那么多废话。
但是知制诰是有质疑词头,甚至封还词头的权力的。
故而中书的朱衣吏耐心道:“朝廷如今难得资序相当之人,可行兼权!一个权已是代表一任通判,宋舍人看仔细了这太子中允乃出自特旨。”
太子中允相当于太子中舍,着作左郎,比出任监察御史最低门槛的太常博士,还低了两阶。这还是提拔以后,还不是提拔以前。
这个任命着实有问题。
宋敏求道:“进用之路,自有渐阶耳,岂可超品拔擢。御史台常年阙员,所择之人必须资性端方,学识兼茂,然后可以处宪寺,任言责。这李定其母去世却不守制,这等不孝之人焉可为御史,此词头吾不能拟。”
“舍人这是?”朱衣吏急道。
但宋敏求已是将词头退还给朱衣吏。
朱衣吏目光一闪道:“缴还词头,宋舍人可知会有如何后果?”
宋敏求道:“王参政昔日缴还韩魏公词头是何后果,宋某早已看到。”
王安石当初封还过韩琦的词头,如今宋敏求封还王安石的词头,可谓一事对一事。
朱衣吏道:“宋舍人何必如此,舍人院中知制诰又不止舍人一人!”
“那便换他人吧!”宋敏求一笑了之。
舍人院中知制诰一日一当值,当初王安石因苏辙在制科里批评仁宗皇帝,故而拒绝起草苏辙的任命,第二天韩琦便换了另一位知制诰的沉遘便把苏辙的任命安排下来了。
宋敏求当即写了一封书启给王安石,说明自己奉还诏书的理由,同时提出可以罢去自己知制诰的职务。
这不是宋敏求第一次要求了。
之前王安石罢吕公着御史中丞之职,要宋敏求在罢免奏疏里多写几句批评吕公着的话,宋敏求不肯写只是不痛不痒地写了两句。王安石当即拿过奏疏来自己修改批评吕公着。
宋敏求为何不肯批评吕公着?
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吕公着的儿子吕希纯,而且他的父亲宋绶是吕夷简的铁杆盟友,宋吕两家可谓是有三代交情。王安石让宋敏求在敕诏之中批评吕公着,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至于后来王安石自己修改宋敏求起草好的制诰,更是有些打脸了。
中书给舍人院只有词头,制诰内容由舍人自己写,但王安石亲自动手来写,说明对宋敏求不认可。
宋敏求愤而提出了辞职,王安石却不许。
这次朱衣吏带回宋敏求封还的词头后,王安石没有勃然大怒,而道了一句:“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