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61


章越深吸了一口气道:“陛下知遇之恩,臣此生亦是无法报答,唯有不辜负陛下厚望!”
官家笑了笑,然后叹道:“可是如今青苗法难行,有人谏言当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矣,以立法度,朕如今也是两难之间啊!”
章越感受到官家的无奈,他也是要用这一次罢三舍人,提拔赞成青苗的李定来树立皇权,展示朝廷用青苗法的决心。
但是为了任用自己为知制诰,他如今又答允了自己罢李定为御史的要求。
这样的知遇之恩与陈襄的师恩都令章越在心底记一辈子的。
数日后,经延上司马光将已是编好不少的通鉴给官家讲书。
这一次司马光讲得是贾山上疏。
贾山是汉帝时的御史,有句话是为人臣者,以直谏王,不避死亡之诛!
司马光引用贾山上疏,一个意思是真正的谏官应该是如贾山这样的,敢于直言君王的过失,而不是整天排皇帝的马屁,说什么青苗法好,青苗法妙。
同时还暗讽官家如今的境地就是如同秦皇帝居于灭绝之中而不自知。
司马光还在接下来的进谏之中点明官家用人,都是谄媚之人日进,忠直之人日疏,官家闻言不悦。
经延之后,曾公亮,陈升之,司马光等人离去,官家则留参政王安石,韩绛二人说话。
其实自司马光那句,官家岂能以王安石,韩绛,吕惠卿三人为天下可知,这韩绛与王安石如今才是正牌宰相,曾公亮,陈升之不过是摆个架子而已。
韩绛与陈升之一样都是韩琦左膀右臂,韩琦离去时唯独推荐了韩绛作他的接班人。
韩琦反对青苗法时,但韩绛不仅没有反对青苗法,反而在关键的时刻支持了王安石。
王安石,韩绛将韩琦的奏疏一条一条的驳斥,然后颁布天下。此举遭到了台谏官员的围攻,认为这不是皇帝对待勋旧大臣的做法。
韩绛为了支持王安石不仅连韩琦的面子也不卖,甚至他的弟弟韩维的话也不听。韩维作为嘉右四友中唯一一个原先支持王安石,但还未反对王安石的人,现在也出面反对青苗法。
吕公着罢御史中丞后,王安石本要推举韩维为御史中丞,但韩维一口拒绝掉,说他与身为枢密副使兼条例司的兄长韩绛青苗法意见不和,若是我身为御史中丞,如果不说实话那则废了公议,若是说了实话则兄弟就没办法作了。
正是因为如此王安石举荐了韩绛为参知政事,同他一并执政。
韩绛也是非常有铁腕的人物,在任枢密副使的任上,他作了一件事那就是整顿禁军。
众所周知宋朝禁军如今是外战外行,内战胁迫皇帝讨赏内行。
当初神宗即位面对禁军讨赏,正是韩绛主张不必按照旧例给。如今官家让他裁减禁军,韩绛将原先龙卫三十九个指挥裁编为二十个指挥,宣武二十个指挥每指挥四百兵额裁减为十二个指挥每指挥五百兵额。
这一裁撤大力减少了禁军中吃空饷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经费,为入不敷出的宋朝财政缓了一口气。
从历史的角度就知道韩绛此事办得多不容易,明朝末年号称二十万人的三大营几乎就是架子货,一点战斗力都没有。无数大臣提议要进行缩编整顿,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有个御史今天刚提及缩编三大营,第二天便被两百名禁军在街上包围,随从都被打成了猪头。
这样的结果是李自成进京时,三大营一枪没发便降了。
韩绛为裁减禁军之事,甚至不惜与顶头上司吕公弼,彦博翻脸。
官家今日找王安石,韩绛商量便是设审官西院的事。
原来武将升授都是由枢密院负责,韩绛提及将这件事独立开来,如同官的审官院,流内铨一样专门负责官的升迁。
此事韩绛在嘉右三年时便向仁宗皇帝建议了,不过此事最后却不了了之。
可想而知,韩绛的提议一旦提出会遭到枢密使吕公弼,彦博的如何反对。
故而此事韩绛,王安石都没同二人打招呼就与官家私下商量了。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五百五十二章
不嫌事大”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六百二十八章
不易===
韩绛与王安石一左一右坐在官家面前,如今他们二人是官家变法的左右先锋。
特别是韩绛通过裁减禁军,帮他解决了最大的隐患。
如今韩绛提议设立审官西院将原先属于枢密院的六十二项权力划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大使臣以上的武将注授之权。
“往日枢密院注授大使臣无格,以至于吏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以至于除授不分先后次序,最后致弊病丛生。而吏人手掌注授之权,平日武臣见了甚至都要磕头,堂堂大将都如此折辱于胥吏之手,岂盼他们为国杀敌尽忠。”
官家听了深以为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