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61


“一个宰相能安邦治国的必为贤相。这二人以抄书之名而来,与其看说什么,倒不如看本分事做了几分。”
“十七妹,我明白了。”范氏道。
管事道:“这里是两张纸,分别是他们抄书时我趁着不注意留下的。”
众人看去但见一篇所抄之字可谓满篇散乱,一笔连着好几个字,简直比狂草还草,实在令人难以入目。
另一篇所抄之字,从头到尾却一丝不苟,而且字体极端正大方,一眼见了即令人赏心悦目。
范氏捧了那张字迹好看工整的纸道:“这看来必是章家小郎君所作。”
管事点了点头道:“主母慧眼。”
范氏又拿着另一篇字叹道:“这何七哪里是来抄书的,不过是借此作个由头罢了。”
“倒是这章家小郎君,字如此好看,这非心静到极处写不出来的,倒有些欲成大树,不与草争的意思。”
“十七妹,你看呢?”
十七娘将这一页纸取来过目道:“这章家郎君的字,师自章伯益,以篆书入楷法,若苦练不懈,十数年之后当有一番成就。”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咪\咪\阅读\app\\。
“十七妹,此言太过了。”
十七娘道:“嫂嫂看着便是。”
===第九十六章
翻山越岭===
第三日章越,何七又至书楼。
何七想到昨日自己有些太热切,如此一下子似被吴大郎君看轻了,心底有几分忐忑。
何七见章越一坐下来即心无旁骛地已开始提笔写史策。
何七明白这写史策,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能引经据典。章越将前两日所抄的史料,佐以书楼里的其他藏书,开始直接写起了文章。
何七不由道:“三郎,可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章越笑道:“多谢何兄了,我先写,不会的再请教何兄你。”
“好啊,三郎勿与我客气。”
何七想了想又道:“三郎,你可知吴府上的十七娘?”
章越问道:“十七?行十七?”
何七被章越这话噎了片刻,然后耐住性子解释道:“这是吴家族里排行。”
“原来如此。”
“我祖父曾因罪削籍,但好歹也曾是一位七品官,三郎三代可有显宦?”
章越摇了摇头道:“没有。”
何七道:“那三郎又可知吴家如此门第,要娶他们家的女儿都是何等人么?”
章越闻言下意识地伸手左右摸了摸脸问道:“似如我这般俊俏的郎君么?”
何七气笑之下,差点动手要捶案了,你什么都不知道,来这里干什么来的?真是来抄书的么?
但见章越笑道:“何兄,你再这般再问下去,我都以为你说得是我呢。”
何七失笑,这人才不怎么样,脸皮还挺厚。
但见章越又低头写着史策,何七也不知说什么了,这人真是啥也不知道。
与何七闲聊只耽误了章越片刻功夫,此时他心中已对第一篇史策有了大概。
尽管何七说三篇史策只是走个过场,但章越还是要认真写的,毕竟将来在殿试上这是要考的,到时是皇帝亲自策问。
不知不觉,章越写了一日功夫。
今日既没有美婢添香,吴大郎君也没有请他们吃酒,反而是一旁的何七一直坐立不安了。
这一日,吴府上倒是有客。
章越的二姨杨氏持着章家的名帖前来拜见。
“如此上等的端砚,实是受之有愧。”范氏笑道。
杨氏笑道:“听闻大郎君攻读诗书,明年要上京赴秋试,想来是用得着的,老身就以此砚预贺大郎君秋试得意了。”
范氏命丫鬟收了礼,然后笑了笑:“开封府里藏龙卧虎,哪有那么容易,倒是令公子今科提名应不在话下。”
杨氏有几分自豪地笑道:“惇哥儿如今在族中行七,说来正巧今科也在汴京与大郎君一并赴开封府试,是了不知你们几时动身赴京?”
“大约等春暖花开后吧!”范氏笑道。
”那应该赶得上,我家惇哥儿年前时也刚与洛阳的张家定亲,就定在……”
这时但听有脚步声传来。
杨氏见到一位穿着鹅黄色衫子的女子朝自己走来。
“这是?”
范氏笑道:“这是我家十七娘,正好也来见见亲家。”
十七娘向杨氏欠身行礼道:“见过章家娘子。”
杨氏有些意外,也有几分受宠若惊,笑道:“没料到吴府的千金也在此,真是标致的人儿啊。我早听说吴府的十七姑娘有国色,又知书达理,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十七娘笑道:“章娘子谬赞了。是了方才路过,听说令公子定了亲是洛阳张家,亲家可是如今任侍御史知杂事的张御使。”
杨氏道:“正是,十七娘不出闺门,倒是对朝廷官员了解一清二楚。”
十七娘笑道:“不敢当,这倒是一桩好亲事了,只是不知张家陪了多少嫁妆?我没有别的意思,似令章七郎君那般考中过进士的,自是高人一筹了,与往日不一般了,我这人就是好打听打听。”
杨氏勉强笑道:“张家家境殷实,自是要给多少给多少,咱们也不看着人家。”
杨氏喝了会茶即出门了,范氏向十七娘道:“你今是怎么了?虽说章家如今并不如何,但如此夹枪带棒地得罪人也不好吧!”
十七娘道:“章家那郎君舍了本县押司之女及三百贯的嫁妆,转头却娶了一位当朝侍御史之女,这件事我不问也有旁人来问。是非曲直总要在人心间吧,难道女儿家就是这般平白给他们欺负的?”
范氏道:“话不能这么说,那押司的女儿也是有错处。而且他人家的事,也轮不到咱们来管。我说你眼底容不得沙子这性子,真要好好改一改了。”
十七娘道:“知道了嫂嫂,我也只是没来由来气,下次不这般了。”
而离了吴府后。
杨氏坐在马车上倒是略有所思的样子。
一旁徐妈妈道:“这吴府虽说是宰相门第,但这十七娘子不过是庶出罢了,夫人将来找个机会出回这口气就是。”
杨氏道:“似吴家这样的望族,人家讲得是一碗水端平,庶出与嫡出差别不大。再说咱们浦城四大势家,如今以章吴两姓最为势大,至于我杨,黄两家,这些年靠着与章家联姻,还保持着望族的样子,但吴家呢?除了上一辈以外,如今家中的子弟女儿都是与京兆名门望族联姻。”
“吴执政的女儿嫁得是韩家(韩亿之子韩宗彦),庞家(庞籍之子庞元英),任家(任布之子任逸),至于这十七娘的几个亲姐姐,多也嫁得宰相家,她虽说是庶出,但我看吴家怕也有将她嫁入京兆望族的盘算。我不愿翻脸是免得将来给官人,惇哥儿添麻烦,倒不是自己出这口气。”
“当然惇哥儿这事咱们确实理亏。我不能因偏爱他而替他掩过啊。这十七娘子说的对,我倒欣赏她这分正气和坦荡。”
徐妈妈道:“那押司早就作恶多端,有此之事也算是他咎由自取。如今咱们只要替惇哥儿弥补了他家大郎三郎这份亏欠,即是了了。”
杨氏道:“弥补?如何弥补了得?这章三郎根本没有随我们入京的意思,之前话说得委婉不过是不忍拂了我这亲二姨的面子。”
“他与他哥哥一般,都是傲气得紧,我真是拿他一点法子也没有。但说来也是我偏心,将惇哥儿当做亲儿子,将三郎视作侄儿,若不是如此,倒可以帮他们兄弟二人化解了这段事。如今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徐妈妈道:“难道惇哥儿对他们兄弟俩真的不闻不问?”
杨氏道:“我之前问过惇哥儿,他说写了信如何?不写信如何?他们怕是要怪自己一辈子吧,与其如此倒不如不写了,由着他们吧!”
“大不了认个错,也就过去了。亲兄弟之间难道还有隔夜仇的?”
杨氏道:“惇哥儿长这么大,你何曾听说过他与他人认过错?”
徐妈妈道:“如此这倒是苦了夫人。”
杨氏感伤道:“苦了倒是无妨,就怕将来无颜见姐姐于黄泉之下。不说了,走吧!”
说着杨氏的马车离开吴府。
章越写完三篇史策,而何七则是连装也不装了。
不过章越这日抄毕后,即是回家没有再来吴府。为了致谢,章越还买了一本吴府书楼内所缺的藏书赠送。此事被章实知道了颇有微词,觉得似吴家这样的高门望族,哪里缺你这些东西,送了东西人家也看不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